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小学听课记录(范文3篇)

小学听课记录(一)

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科目:语文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西沙群岛美丽风光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穿梭其间的鱼群等画面。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地方美不美?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出“西沙群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词,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重点强调“饶、瑰、参、武”等字的读音和字形。通过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全体学生都能读准生字词。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西沙群岛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20 分钟)

学习描写海水的段落(第 2 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教师提问:“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然后通过展示不同颜色海水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海水颜色的丰富多样。

教师追问:“为什么海水会有这么多颜色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海水的美丽和神奇。

 

学习描写海底的段落(第 3 - 4 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 3 - 4 自然段,思考:“海底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海底的生物: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学习描写珊瑚的句子:“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教师通过展示珊瑚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珊瑚的形状,并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学习描写海参的句子:“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教师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懒洋洋”的意思,感受海参的悠闲。

学习描写大龙虾的句子:“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披甲”“威武”等词语,体会大龙虾的神气。

学习描写鱼的段落:“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鱼样子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不同角度描写鱼的,接着通过播放鱼群游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鱼的种类繁多和数量众多。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鱼的活泼可爱和西沙群岛物产的丰富。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制作一张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三、教学评价

优点

教学方法多样:运用视频、图片、动作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讲解海水颜色、珊瑚形状、海参和大龙虾的动作等方面,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注重朗读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善于启发引导:在提问环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在分析海水颜色不同的原因、海底生物的特点等问题时,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不足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和引导,导致讨论效果不太理想。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描写鱼的段落时花费时间较多,后面总结全文和拓展延伸部分有些仓促。

 

建议

在小组讨论前,明确讨论要求和时间限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确保小组讨论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对重点内容要详略得当,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加紧凑、高效。

 

小学听课记录(二)

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科目:数学

授课年级:二年级

授课课题:《乘法口诀(二)——7 的乘法口诀》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答:

2×3=2×3 =

4×5=4×5 =

3×6=3×6 =

5×5=5×5 =

6×4=6×4 =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提问:“我们是怎样编制 2 - 6 的乘法口诀的?”请学生回答,为学习 7 的乘法口诀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20 分钟)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幅七巧板拼图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七巧板”。

教师接着说:“一副七巧板有 7 块,那 2 副七巧板有多少块?3 副呢?……7 副呢?”让学生思考并列出算式。

 

编制 7 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表格:
|七巧板副数|1|2|3|4|5|6|7|
|---|---|---|---|---|---|---|---|
|块数|7|14|21|28|35|42|49|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

1×7=71×7 = 7

7×1=77×1 = 7

2×7=142×7 = 14

7×2=147×2 = 14

……

7×7=497×7 = 49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编制 7 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让学生反复朗读 7 的乘法口诀,感受口诀的韵律和规律。

 

探索 7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7 的乘法口诀,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7;积的个位数字呈现 7、4、1、8、5、2、9 的循环规律等。通过探索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口诀。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对口诀游戏

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让学生接后半句,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看谁反应快。

同桌之间互相玩对口诀游戏,一人说前半句,另一人说后半句。

 

算一算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3=7×3 =

5×7=5×7 =

7×6=7×6 =

4×7=4×7 =

 

做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每个星期有 7 天,4 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7×4=287×4 = 28(天),并让学生说一说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答出“7 的乘法口诀”。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三、教学评价

优点

复习导入自然: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乘法口诀和编制方法,为学习 7 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知识衔接紧密,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在编制 7 的乘法口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列出算式、编制口诀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练习形式多样:采用对口诀游戏、算一算、解决问题等多种练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

在探索 7 的乘法口诀规律时,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理解规律。

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关注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个别指导。

 

建议

在探索规律环节,适当延长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

在课堂练习时,更加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听课记录(三)

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科目:英语

授课年级:四年级

授课课题:Unit [X] My Schoolbag Part A Let's learn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二、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5 分钟)

教师播放一首英语歌曲《My Schoolbag》,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歌曲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如:“How are you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复习之前学过的句型,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呈现新课(15 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书包,问学生:“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schoolbag.”教师板书“schoolbag”,并教学生认读单词,通过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准单词发音。

教师打开书包,依次拿出书本、铅笔盒、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并用英语介绍:“book”“pencil box”“notebook”等单词,同时板书这些单词,教学生认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含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词对应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再次认读单词,加深记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句型“This is a...”描述图片中的物品,如“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pencil box.”等,进行简单的句型练习。

(三)趣味操练(15 分钟)

游戏:“Memory Game”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些学习用品,如书包、书本、铅笔盒、笔记本等,让学生观察 30 秒后闭上眼睛。教师拿走其中一件物品,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问:“What's missing?”引导学生用英语回答缺少的物品。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巩固了所学单词。

 

小组活动:“Show and Say”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拿出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用句型“This is a...”向小组内其他成员介绍自己的物品。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轮流进行介绍。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

教师创设情境:在商店里,顾客(学生 A)想买一些学习用品,售货员(学生 B)为顾客提供服务。教师给出一些常用的对话句型,如:“Can I help you?” “I'd like a...” “Here you are.”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强化记忆。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向家人介绍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并录制一段小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

三、教学评价

优点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歌曲导入、实物展示、游戏、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注重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购物等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

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足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