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送花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都知道,只是常常忘了,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

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

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

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 一位衰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

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

”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

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老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

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

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

他们爱看花,爱闻花。

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

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目 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中画线句子中的“那儿”分别指什么地方? “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中的“那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中的“这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老妇人心理转变的过程?请找出并依次写下来。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读了本文,你对幸福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意思相近即可,围绕“给予带来快乐”这一核心作答) 医院孤儿院 公墓(墓地)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 “老妇人没有作答。

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 示例:对比:老妇人开始觉得“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后来“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我的病好转了”。

作用:通过前后态度和状态的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老妇人在送花给医院孤儿院的人后,内心从消极悲观转变为积极乐观,有力地表现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一主题。

示例: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或物质享受,有时候给予他人帮助、关爱,让别人快乐,自己也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比如在学校里,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看到同学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取得进步,自己心里也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我们每一次付出爱心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