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萧萧池塘暮附答案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

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

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一阵春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

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

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鸭子在和煦的阳光下,扑腾着翅膀,悠闲地游弋,不时地啄起一尾尾小鱼,引得池塘粼粼波光里一朵朵小浪花的绽放。

鸭儿不时地“嘎嘎嘎”地唱着,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

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的似有若无的呓语,打破池塘的宁静。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

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

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地潜入水底,先是探寻水底的秘密,瞧有没有黑咕溜秋的螺蛳,或是藏着金边绿眼的螃蟹,再是在水底睁开双眼,与对视的鱼儿打个招呼,然后学着青蛙的样子,双腿一蹬,奋力跳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水花儿,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激起一圈圈涟漪。

男孩子玩累了,就爬上岸去,仰躺在岸边的竹椅上,裸着肚皮,晒着太阳,望着蓝天白云,脑海里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童话。

女孩子则大多喜欢在水里一边哼着儿歌,一边用双手轻轻地捋弄着披散在肩膀上的头发。

冬天,池塘是一个寂静的世界,没有了白天孩子们的喧闹,只剩下几只水鸟栖落在塘边的芦花上,发出几声寥落的叫声。

连日的寒冷,池塘表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几个胆大的孩子,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衣,小心翼翼地踏上冰面,溜冰车、打陀螺,或在一旁堆雪人、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

然而,曾经承载着全村人欢乐与梦想的池塘,如今却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岁月的流逝,池塘的蓄水能力在逐年下降,周边的水田也逐渐被填平,种上了蔬菜和水果。

池塘里的水越来越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为村民们提供灌溉和养殖的便利。

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没有人再像过去那样,精心地打理池塘,池塘边的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如山。

池塘里的水变得浑浊不堪,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再也看不到清澈见底的水面,听不到青蛙的叫声,看不到燕子的身影。

如今,我站在池塘边,望着眼前这片萧索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

池塘的命运,不正是故乡许多事物的命运写照吗?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美好时光的事物,如今都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萧萧池塘暮”,我在想,我的故乡,是否也将随着这池塘的消逝,慢慢迷失在记忆的深处? 阅读题目 本文围绕“池塘”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 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池塘,请说说作者笔下夏日池塘和冬日池塘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文章结尾“萧萧池塘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春天,妇女在池塘边浣纱洗衣,鸭子在池塘里游弋觅食。

夏日,孩子们在池塘里玩耍嬉戏。

冬天,孩子们在结了冰的池塘上溜冰、堆雪人、打雪仗。

如今,池塘失去生机活力,蓄水能力下降,周边环境变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草、青蛙、蜻蜓、燕子等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周边万物灵动活泼的状态,赋予池塘以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夏日池塘的特点:充满活力,是孩子们的欢乐世界,有孩子们的嬉戏声、笑声,一片热闹欢快的景象。

冬日池塘的特点:寂静,虽有孩子在冰面上活动,但整体氛围安静,与夏日的喧闹形成对比。

内容上:描绘出池塘衰败、冷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

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池塘消逝的惋惜、对故乡美好事物逐渐消失的忧伤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者表达了对故乡池塘往日充满生机与活力景象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今池塘失去生机、走向衰败的惋惜与痛心,以及对故乡许多美好事物在岁月中逐渐消逝的忧伤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