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一、整治背景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社区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
当前,[社区名称]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如垃圾堆积、公共区域脏乱差等,影响居民生活和社区形象。
为改善这一状况,特制定本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二、整治目标 全面清理社区内各类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加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管理,包括街道、公园、广场等,使其环境整洁、美观。
规范社区内商户经营行为,杜绝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现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形成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整治范围 [社区名称]辖区内所有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居民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场所、背街小巷等。
四、整治内容与措施 (一)垃圾清理 组建专业清理队伍:招聘若干保洁人员,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垃圾桶等工具,负责日常垃圾清理工作。
开展集中清理行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卫生死角、建筑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
重点清理老旧小区、无人管理区域的积存垃圾。
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根据社区居民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垃圾桶摆放位置,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同时,加强对垃圾投放点的管理,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二)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维护 街道清扫与保洁:增加街道清扫频次,实行定时清扫和动态保洁相结合。
重点区域如商业街、学校周边等,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路面无垃圾、无杂物。
公园与广场管理:加强对社区内公园、广场的绿化养护和卫生管理。
定期修剪花草树木,清理绿地内的垃圾和杂物,维护休闲设施的整洁和完好。
河道清理:对社区内的河道进行巡查,及时清理河道内的漂浮物、垃圾等污染物。
加强对河道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
(三)规范商户经营行为 宣传教育:组织商户召开座谈会,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商户自觉遵守规定,规范经营。
划定经营范围:对商户的经营区域进行明确划分,严禁超出规定范围经营。
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提醒商户遵守经营秩序。
加强执法检查:联合城管部门,加大对商户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等行为的执法力度。
对屡教不改的商户,依法进行处罚。
(四)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卫生整治的意义。
定期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周、环保知识竞赛等,吸引居民参与。
设立监督举报机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居民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举报。
对举报属实的居民给予一定奖励,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1]) 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
开展社区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摸清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整治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
筹备整治所需的资金、物资和人员,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具体时间区间2]) 按照整治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垃圾清理、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维护、商户经营行为规范等工作。
每周组织一次集中清理行动,重点解决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
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三)巩固提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3]) 对集中整治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
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巩固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各社区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整合社区自有资金,合理安排资金用途,确保整治工作所需的设备购置、人员薪酬、垃圾清运等费用得到保障。
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理、高效。
(三)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办法。
定期对各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
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制定方案部门] [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