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圃君家传》原文 周梅圃君,讳克开,字乾三,号梅圃,长沙人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又当孔道,汉、回杂处。
梅圃至官,召诸回目,循循善诱,诸回皆感服。
于是奸民皆敛迹,不敢犯。
回民亦曰:“吾侪自读书识字以来,未有如周县官之善者也。
” 梅圃署中卫县事,有常例,日供十金,梅圃不取。
又革盐局陋规,岁省民财无算。
大水坏渠,水与城齐,百姓奔窜。
梅圃徒步积水中,率役夫修决堤,凡三昼夜始竣。
巡抚遣官来视,民遮道泣曰:“微周县官,吾辈皆鱼矣!” 历署安化、合水、环县、渭源、平番、陇西、宁朔诸州县。
在安化时,关中饥,米价翔贵,梅圃请以仓粟贷民,使夏麦熟还仓,民赖以济。
在环县时,有巨盗据山为患,梅圃率乡勇破平之。
乾隆四十年,擢知洮州厅。
时兰州府加赋,属县皆奉行,独洮州以瘠薄为辞,得免。
梅圃在任数年,狱讼清简,编氓乐业。
以疾乞归,家居数年卒。
梅圃性廉明,居官时,尝曰:“吾少贫,今幸温饱,不以妄取一钱自污。
”故其去官之日,无一长物。
其子怀棠,字保绪,博雅能文,余尝称之。
阅读题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当孔道,汉、回杂处 孔:大 B. 于是奸民皆敛迹,不敢犯 敛:收敛 C. 大水坏渠,水与城齐 坏:冲毁 D. 编氓乐业 氓:流氓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敢任烦剧,耐勤苦”的一组是( ) ①召诸回目,循循善诱,诸回皆感服 ②梅圃徒步积水中,率役夫修决堤,凡三昼夜始竣 ③梅圃请以仓粟贷民,使夏麦熟还仓,民赖以济 ④梅圃率乡勇破平之 ⑤独洮州以瘠薄为辞,得免 ⑥故其去官之日,无一长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梅圃任宁朔知县时,召集回民中的头目,耐心劝导,使回民心悦诚服,那些为非作歹的坏人也都收敛了行迹。
B. 周梅圃代理中卫县事务时,取消了每日供应十金的惯例,又革除了盐局的陋规,每年为百姓节省了大量钱财。
C. 周梅圃在安化时,关中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他请求用仓库的粮食借给百姓,让他们在夏麦成熟后归还,百姓因此得以度过难关。
D. 周梅圃在任洮州厅同知时,因洮州土地贫瘠,他向上级提出免除赋税的请求,最终得到批准,百姓安居乐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遣官来视,民遮道泣曰:“微周县官,吾辈皆鱼矣!” (2)吾少贫,今幸温饱,不以妄取一钱自污。
参考答案 D 解析:“氓”在这里指百姓。
B 解析:①表现周梅圃善于治理回民;⑤说的是洮州因瘠薄得以免除加赋;⑥表现周梅圃廉洁。
②③④分别从治水、救灾、剿匪等方面体现其“敢任烦剧,耐勤苦”。
D 解析:“他向上级提出免除赋税的请求”错,原文是“独洮州以瘠薄为辞,得免”,并非他主动请求,而是以瘠薄为由自然得免。
(1)巡抚派遣官员前来视察,百姓拦路哭泣说:“如果没有周县官,我们这些人都要变成鱼了!” (2)我年轻时贫穷,如今有幸能过上温饱生活,不会因为胡乱拿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全文翻译 周梅圃君,名克开,字乾三,号梅圃,是长沙人。
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往甘肃,被任命为陇西知县,后调任宁朔。
他为人明白事理,敢于承担繁重艰巨的事务,能承受勤劳艰苦。
宁朔隶属于宁夏府,又处于交通要道,汉民、回民杂居。
周梅圃到任后,召集各位回民头目,耐心地引导劝诫,回民们都感动佩服。
于是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收敛了行迹,不敢触犯法律。
回民们也说:“我们自从读书识字以来,从未见过像周县官这样好的人。
” 周梅圃代理中卫县事务,有常规的旧例,每天供应十金,周梅圃不收取。
又革除了盐局的不合理规定,每年为百姓节省的钱财无法计算。
洪水冲坏了水渠,水位与城墙一样高,百姓四处奔逃。
周梅圃在积水中徒步前行,率领民夫修筑决口的堤坝,一共用了三天三夜才完工。
巡抚派遣官员前来视察,百姓拦路哭泣说:“如果没有周县官,我们这些人都要变成鱼了!” 周梅圃先后代理安化、合水、环县、渭源、平番、陇西、宁朔等多个州县的事务。
在安化时,关中发生饥荒,米价飞涨,周梅圃请求用仓库的粮食借给百姓,让他们在夏麦成熟后归还仓库,百姓依靠这个得以救济。
在环县时,有大盗占据山头成为祸患,周梅圃率领乡勇攻破贼巢平定了盗贼。
乾隆四十年,周梅圃被提拔为洮州厅同知。
当时兰州府增加赋税,所属各县都遵照执行,唯独洮州以土地贫瘠为由,得以免除。
周梅圃在任几年,诉讼案件清理简便,百姓安居乐业。
因为生病请求辞官回乡,在家乡过了几年后去世。
周梅圃生性廉洁清明,做官时,曾说:“我年轻时贫穷,如今有幸能过上温饱生活,不会因为胡乱拿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所以他离任的时候,没有一件多余的财物。
他的儿子周怀棠,字保绪,学识渊博高雅,擅长写文章,我曾经称赞过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