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缓冲环节。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立定跳远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和爆发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预摆时上下肢配合协调,起跳有力,蹬地充分。
难点:腾空时身体平衡的控制以及落地时的缓冲动作。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和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分解练习法:将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逐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环节的动作。
游戏竞赛法:采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3分钟)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安排见习生。
准备部分(7分钟) 慢跑400米,成两路纵队围绕操场慢跑,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做4个八拍。
专项准备活动:收腹跳10个、深蹲跳10个、单脚跳(左右脚各10次)。
基本部分(25分钟) 教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
起跳时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迅速向前上摆动。
腾空时身体保持平衡,收腹举腿。
落地时小腿前伸,屈膝缓冲,保持身体稳定。
分解动作练习: 预摆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观察并纠错,每组练习10次,然后交换。
重点体会预摆时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起跳练习:在沙坑前设置一定高度的标志线,学生站在沙坑旁,双脚起跳越过标志线落入沙坑,体会起跳时蹬地的力量和动作。
每组练习8次,共练习3组。
腾空收腹举腿练习:学生原地进行收腹举腿练习,要求大腿尽量贴近胸部,每组练习15次,共练习3组。
落地缓冲练习:学生从高处(如跳箱)跳下,落在垫子上,体会落地时小腿前伸和屈膝缓冲的动作,每组练习6次,共练习3组。
完整动作练习:学生在沙坑或塑胶跑道上进行完整的立定跳远练习,每人练习10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游戏:“跳远接力赛”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
每组学生依次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第一位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跳过规定距离后返回起点,与第二位学生击掌,第二位学生重复上述动作,依次进行,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必须按照立定跳远的动作规范进行跳跃,交接时必须击掌,否则视为犯规,取消该组成绩。
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和肌肉拉伸放松,如腿部肌肉拉伸、手臂肌肉拉伸等,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布置作业:课后复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自行练习15分钟。
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五、教学预计 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动作。
预计本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为40% - 50%,平均心率为120 - 130次/分钟。
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脚踝扭伤、膝盖擦伤等情况。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强调正确的动作要领,选择合适的练习场地和器材等。
小学体育《跳绳》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跳绳的基本方法,如双脚跳、单脚跳、交替跳等,能够连续跳绳50次以上。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强腿部力量。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激发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跳绳的基本姿势和摇绳节奏,做到手脚协调配合。
难点:提高跳绳的速度和连贯性,避免跳绳过程中的失误。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动作,让学生了解跳绳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练习法:安排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小组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跳绳技能。
游戏竞赛法:运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3分钟)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安排见习生。
准备部分(7分钟) 围绕操场慢跑3圈,速度均匀,保持队伍整齐。
热身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做4个八拍。
跳绳专项准备活动:原地双脚交替跳1分钟、高抬腿跳绳30秒、开合跳跳绳30秒。
基本部分(25分钟) 教师讲解示范跳绳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膝盖微屈,双手握住跳绳两端,手臂自然弯曲,将跳绳放在身后。
跳绳时,用手腕发力摇绳,绳子从脚下通过时,双脚轻轻跳起,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摇绳的节奏。
单人跳绳练习: 学生每人一根跳绳,进行原地双脚跳练习,每次练习1分钟,休息30秒,共练习3组。
重点体会跳绳的基本姿势和摇绳节奏。
单脚跳练习:左右脚交替进行单脚跳,每只脚跳30秒,休息30秒,共练习3组。
交替跳练习:双脚交替跳绳,速度由慢到快,每组练习1分钟,共练习3组。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双人跳绳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摇绳,一人跳绳,轮流进行。
每组练习2分钟,共练习3组。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节奏感。
小组跳绳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跳绳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1分钟),看谁跳绳的次数最多。
比赛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和肌肉拉伸放松,如腿部肌肉拉伸、手臂肌肉拉伸等,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布置作业:回家后练习跳绳10分钟,尝试不同的跳绳方法。
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五、教学预计 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跳绳的基本方法,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跳绳技巧。
预计本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为45% - 55%,平均心率为125 - 135次/分钟。
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跳绳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脚踝扭伤、手腕拉伤等情况。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长度的跳绳,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跳绳姿势和方法等。
小学体育《篮球运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地高运球和行进间低运球的动作要领,能够较熟练地进行运球练习。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篮球运球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地高运球时,手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掌心空出,球反弹的高度在腰、胸之间;行进间低运球时,身体前倾,降低重心,运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手脚协调配合。
难点:控制运球的力度和方向,保持运球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篮球运球的动作要领。
分解练习法:将篮球运球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逐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环节的动作。
游戏竞赛法:采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3分钟)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人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安排见习生。
准备部分(7分钟) 围绕篮球场慢跑4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篮球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结合篮球进行,做4个八拍。
专项准备活动:原地高抬腿运球30秒、原地体前变向运球30秒、行进间直线运球往返一次。
基本部分(25分钟) 教师讲解示范原地高运球的动作要领:双脚左右开立,膝盖微屈,上体稍前倾,眼睛平视前方。
双手持球于胸前,手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掌心空出。
运球时,手臂随球上下屈伸,球反弹的高度在腰、胸之间,要控制好球的落点和反弹高度。
学生进行原地高运球练习:每人一个篮球,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原地高运球练习,每次练习1分钟,休息30秒,共练习3组。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如手指触球部位不正确、掌心未空出等。
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低运球的动作要领:在慢跑中,身体前倾,降低重心,运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用手指和指根部位按拍球的后上方,球反弹的高度在膝关节以下。
手脚要协调配合,注意抬头观察周围情况。
学生进行行进间低运球练习: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在篮球场的一侧底线出发,沿边线进行行进间低运球至另一侧底线,然后返回,每人练习3次。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强调降低重心、控制运球方向和力度等要点。
游戏:“运球接力赛”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
每组学生依次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第一位学生手持篮球进行行进间低运球至前方标志物处,绕过标志物后返回起点,将篮球交给第二位学生,第二位学生重复上述动作,依次进行,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必须按照行进间低运球的动作规范进行运球,交接篮球时要在指定位置进行,不得干扰其他小组的学生。
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放松和肌肉拉伸放松,如腿部肌肉拉伸、手臂肌肉拉伸等,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回家后复习原地高运球和行进间低运球的动作要领,自行练习15分钟。
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五、教学预计 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原地高运球和行进间低运球的动作要领,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
预计本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为40% - 50%,平均心率为120 - 130次/分钟。
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在篮球运球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手指挫伤、脚踝扭伤等情况。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篮球场地和器材,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导学生正确的运球姿势和方法,避免过度疲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