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晌、午”等生字,能正确书写“豹、晌”等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透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营造氛围,提问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
引出林冲这个人物,简单介绍林冲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和一些事迹,激发学生兴趣,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如开火车读、个别读等,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起因是洪教头瞧不起林冲,想与他比武;经过是两人在柴进庄上进行比武;结果是林冲轻松击败洪教头。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林冲和洪教头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不同符号标注出来。
分析洪教头的人物形象 让学生找出描写洪教头的相关语句,如“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洪教头全不理睬。
”引导学生从“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全不理睬”等词句中体会洪教头傲慢无礼的特点。
再找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些饭吃。
你敢不敢与我较量一下?’”通过“冷笑”“较量”等词,感受洪教头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洪教头说的话,进一步体会其性格特点。
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找出描写林冲的语句,如“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从“连忙”“躬身施礼”“不敢,不敢”等词句中,看出林冲谦逊有礼、隐忍退让的性格。
当洪教头步步紧逼时,林冲说“我权且陪这教头走几遭。
”以及比武时林冲的动作描写“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等,体会林冲武艺高强、沉着冷静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描写林冲的语句,感受其人物形象。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让学生明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描写林冲、洪教头的精彩语句。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对林冲和洪教头的看法。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理解“发配、款待、寻思”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林冲和洪教头鲜明的个性,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性格。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展示《水浒传》中一些英雄人物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林冲和洪教头,提问学生对他们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如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纠正读音错误。
利用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发配、款待、寻思、掂量、推辞”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围绕林冲和洪教头写了一件什么事,划分段落层次。
(三)精读品味,感悟形象 分组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林冲或洪教头),找出文中描写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洪教头的人物形象 小组代表发言,找出相关语句,如“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体会洪教头心胸狭隘、急于扬名的特点。
从“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的动作描写中,感受洪教头的急躁冒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洪教头的相关语句,进一步展现其性格。
小组汇报交流林冲的人物形象 小组代表找出描写林冲的句子,如“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从“起身让座”这一动作,看出林冲的礼让。
“林冲看他气势汹汹,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从比武时的动作描写,体会林冲的武艺高强、不骄不躁。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林冲的语句,感受其人物魅力。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进行片段练习。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以及学到的写作方法。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片段写作练习,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生动地复述故事。
深入剖析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形象,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发展。
分析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所蕴含的情感倾向,学习借鉴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水浒传》中一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引起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
引出林冲这个人物,简单介绍林冲的一些背景,然后提问:如果林冲遇到一个傲慢无礼的人挑衅会怎样呢?由此导入新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通过听写、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剖析人物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林冲和洪教头的第一次见面场景,找出描写两人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分析洪教头的表现,如“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洪教头全不理睬。
”让学生模仿洪教头的神态和动作,体会其傲慢无礼的性格特点。
对比林冲的“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感受林冲的谦逊有礼。
研读比武部分 让学生找出描写比武时两人动作的语句,如“洪教头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 请学生上台表演比武的动作,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两人不同的心态和性格。
洪教头急于取胜、急躁冒进,而林冲沉着冷静、应对自如。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紧张的气氛和人物的不同性格。
(四)总结写法,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等。
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时,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倾向,体会作者对林冲的赞赏和对洪教头的批判。
(五)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描写两个性格不同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阅读《水浒传》原著中与林冲相关的其他章节,进一步了解林冲这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