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冰心散文《笑》原文及赏析

《笑》原文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

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一边走着,一边听着自己的脚步声,踏踏的。

猛然抬头,看见前路一个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

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赏析 意境营造:文章开篇描绘了雨后月夜的清幽之景,“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静谧、空灵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清新雅致的基调。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引领读者走进她所构建的美好世界。

随后,作者将视线从窗外的自然之景转移到屋内墙上画中的安琪儿,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一笑如同打破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过往回忆的追寻。

结构线索:以“笑”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三个不同时空的画面串联在一起。

五年前古道上的安琪儿之笑、十年前茅檐下老妇人之笑与眼前画中安琪儿之笑,看似毫无关联,却在“笑”这一共同元素的牵引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作者在回忆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逐步深入地揭示主题,让读者在感受不同场景中“笑”的同时,领悟到这些笑容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主题表达:表面上看,文章围绕着三个笑容展开,实则通过对这些笑容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爱与美的追求和赞美。

这三个笑容都充满了纯真、友善与温暖,代表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无论是安琪儿的圣洁之笑,还是老妇人的质朴之笑,都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作者将这些笑容“融化在爱的调和里”,意在表明爱是世间万物的纽带,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冰心以这样一篇充满温情的散文,呼吁人们珍惜爱、传递爱,用爱去化解世间的苦难与纷争,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语言特色: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凝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用词精准生动,如“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笼罩下的柔和氛围;“绾”字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把三个笑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同时,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笑容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笑容带来的微妙情感比作游丝,生动地表现出这种情感的轻柔、细腻与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