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关键词:论语,子张第十九
解释翻译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这章以下好几章都是子夏的话,子夏在这里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什么叫「小道」?凡只是守持着一门技术、一个才艺,而不能通大道的,这都叫小道。百工技艺,你要只守着这个技艺,而不能够上达,上达是通大道,那个叫小道。那个技艺也能『可观』,就是有可观之处,也有可取之处,譬如说他技艺很精良,这就可观赏,甚至可以学习。但是『致远恐泥』,这个「泥」是不通的意思,拘泥的泥,不通了。这是讲如果是致远的话,「致远」是要深谋远虑,要做大事、立大德。如果只是追求小道、小技艺,恐怕就会泥滞不通,所以『君子不为也』,君子不会去做这个事情。
在《雪公讲要》里面他引用了《后汉书.蔡邕传》,「邕上封事说: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书画词赋这些都属于小道,这是什么?属于才华类的,书是书法,画是绘画,诗词歌赋这些才艺它是属于小道。为什么?因为你如果只是追求这个,而不能够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那就反而让你的学问泥滞在那里。所以匡国理政,匡是正的意思,帮助国家扶正纲纪,理政是参与政治,治国平天下的事情。未有其能,意思说从事这些专门艺术工作、才艺的工作,但是他没有通大道。通大道是例外,也有通大道的。孔子是弹琴、射箭、驾御,这些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但是他通大道,这是不在此类。不能通大道,未有其能就是不能够做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事。
从这里可以看到子夏当然也是继承夫子的学说,说君子、心怀大志的人,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人,不要拘泥于小才艺,要通大道。当然才艺不是说不能学,可以学,但是最关键的你要学大道,而且你要立志,将来能够学道、证道。孔老夫子在《论语》里头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立志大道,成圣人;据于德就要注重德行的修养;依于仁,仁是一种仁爱的存心,心地要仁慈;游于艺,艺就是百工技艺。艺要精良,游是游刃有余,精湛、精通。这个艺决定是帮助你增长仁心,提升德行,最后帮助你学道、悟道、证道,这就是通大道,那就不是小道。换句话说,不能只学才艺,不学大道。如果说这个才艺阻挡了你学大道,致远恐泥,它是个约束,你拘泥在那个小才艺上了,那就不妥了,君子不为也。
像我过去从小没练过书法,所以写字写得比较差,很多人也劝我学书法。我现在就感觉到年岁大了,快四十了,先得学大道,书法属于技艺方面的,有当然很好。没有?没有妨碍不大,最多就少写字。写字不好看就少写点,别人也绝对不会让我题什么字,不像师父老人家的字写得好,很多人请求他来题墨宝,他也很累。我好,我就没人请我写墨宝,谁都看不上我的字,我还乐个清净。一定是什么?自己大道真得到了,行有余力可以多学学这些。当然我这不是说不鼓励大家学,行有余力应该学,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门技艺。但是你学这个一定得通大道。
真正通大道的人是什么样?他从写字当中能够领悟大道,是可以这样做的。那是真正的艺术,这种艺术才能够传世。你不通大道,那个艺术不能传世。当然传世的做法可以很多。有的人写书,他证道了,写书以传世。像我们师父老人家他是讲演留下光盘传世,后人把他的光盘再整理成文字,这也可以传世。有的人用书法,像弘一大师那写的书法传世,篆刻,这都是弘一大师当时很精通的,当然他也有写下来的文章,很多,文章传世的为主,所谓文以载道,靠其它的当然也能传世,毕竟是相对来说少一些。关键的君子要求大道,不要只追求小道,所谓「下学而上达」。如果不上达就叫小道,上达了就通大道,那就不是拘泥了。致远恐泥,恐是恐怕、担心,不一定说是拘泥,但是会担心你住在那出不来了,钻到牛角尖上就出不来。
注释出处
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
泥:阻滞,不通,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