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古诗村居全文 整首诗皆为名句

说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大家都知道这是高鼎的古诗村居。那你对于村居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村居是一首什么诗吗?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今天就带着大家去了解了解古诗村居全文吧,可以说《村居》整首诗皆为名句,一起来赏析赏析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一首描写春光的小诗。

早春二月,小草轻吐嫩芽,黄莺飞着唱着。春水春堤,春风十里梳理着长长的枝条,枝条轻拂着春堤。摇曳在春风里的杨柳枝条,是陶醉在了熏风里,袅袅婷婷又好似难以捉摸的氤氲水雾,雾里看这春堤春柳更是别致。

杨柳“拂”堤,是因为她陶“醉”于烟波浩渺,两个字,应该说是两个动词赋予了杨柳人格,描摹出了杨柳的娇姿,展示出了杨柳的柔媚,呈现出了杨柳的神韵。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读来不免让人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这群活泼的孩童,也许已经盼望了一个酷夏,等待了一个萧秋,挨过了一个雪冬,终于等来了盼来了这个和煦的醉人的春风,不为别的,只为那漫天飞舞的迎春的纸鸢。

好一个高鼎,了不得的一个“早”字,把孩童巴望着放风筝的急切心情写的跃然纸上却又不着痕迹。诗行此处戛然而止,然而那群像这个春天般朝气蓬勃的孩童,还在在那东风中升腾的纸鸢、欢声笑语却久久萦回于读者的脑际。此时此刻放飞的不是风筝,而是读者童年的真趣,儿时的梦幻……

高鼎怎么把春天描绘得如此美好,如此动人的呢?全诗由景及人,从静到动,物态人事相互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村居中所见“春”景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这个答案是不是很完美?是不是很抽象?是不是很不满意?所谓景和人不用赘述,那么静和动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能“看”到的“二月天”“堤”“杨柳”就在那里,或抽象或具体,都是静置在那里的。即所谓的静景。而莺飞草长又是高鼎笔下的二月天,杨柳轻拂堤岸,陶醉于绿水春烟。这又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面,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动写静。从二月天的杨柳拂堤开始写,只见奔跑回家的放学孩提,又在杨柳拂堤、绿水拍岸背景中放飞纸鸢放飞“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梦想。

这就是高鼎笔下的春光,早春村居的春光,你我都向往回到的春光。

古诗村居全文 整首诗皆为名句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二月早春诗。

此时,高鼎隐居南方乡村,有感于早春二月田园之美,即兴写下此诗,表达了对于村居生活的喜爱,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二月的春天,草儿渐渐生长,莺儿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云烟岚气里。这是写“二月之美景”。“二月之美景”,不但有“草长莺飞”,还有“拂堤杨柳”,还有“春烟”。一个“醉”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春烟”,都是“醉”的具体表达。“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村里的儿童放学后,早早回到家里;赶忙趁着春风,跑去外面放风筝。这是写“二月之童趣”。在“二月之美景”的影响下,“二月之童趣”也抑制不住地上演了。“归来早”“忙趁”二处,道出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儿童急于放风筝的情形。“放纸鸢”,是儿童表达对春天喜爱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对“二月之美景”的一种生动回应。

整首诗皆为名句,是为二月早春诗中的名篇佳作。然其绝妙之处在于后二句的“写人”,倘若一味写二月春景,未免落入俗套,然儿童一出,春意自来,春意自现,春意自活,一下子就将整首诗写活了,实在高妙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