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解释翻译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岁寒』,就是一年到了冬天,特别是一年年底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普通的树木在初冬的时候就掉尽了叶子,枝条什么都枯干了,唯有松树和柏树,在严寒的时候,最多只是受一些凋伤,但是它能一直挺到第二年春天,又开始生出新枝,到那个时候,叶才会落下来,所以松柏是后凋的。这个显然是个比喻,「岁寒」是比喻乱世,最艰难的时期,考验最大的时期。这种时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得到,或者是战争时期,或者是灾难时期,或者是个人在低谷的时期,或者是你刚刚立志想走上圣贤教育之路,又遇到种种的挫折、障碍、不顺。这些是难免的,而且也会常常发生,所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常常会有。『松柏』是比喻君子,君子在乱世的时期,在低谷的时期,在挫折的时候,他不会变节,不改变操守,不堕青云之志。而小人在这个时期往往会变节,不能坚持。

雪公《论语讲要》里面引「何晏注」,这是三国时代何晏,他批注《论语》中说到,「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凡人,是一般普通人,普通人在治世、太平盛世的时候,很稳定的时期,很顺的这样的一个境界里面,当然自己修身立德比较容易,跟君子相同。但是在乱世、在浊恶的世间,在困难逆境当中,就比不上君子了,君子不会变节,君子守着正道。所以往往在这个时期,才真正体现一个人他的操守、他的心地是不是纯正。

刘宝楠引翟灏《四书考异》里面说到,他是说孔子说这个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在什么时候?是在陈地绝粮的时候。《考异》就是《四书考异》,引「庄子让王篇」,《庄子》里面有这么一篇记载,是孔子说的,「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这是孔子自己的话,天寒地冻的时候,天气冷了,霜雪已经降了,冬天都到了,这时候我才知道松柏,松树、柏树依然茂盛,它不会凋零。然后引出下文,这是夫子所表达的意思,说「陈蔡之隘」,这个隘是有穷困的意思,在陈蔡,陈国、蔡国交界的地方,孔老夫子在那里挨了七天饿,跟着弟子们绝粮七日,这是被兵围困,后来才被解救出来。孔子不以为苦,不觉得这个是不幸,反而他觉得这是很幸运,他说「于丘其幸乎」,丘是孔子自称,他名字是丘,他说对我来讲,何其有幸!幸运在哪?如果没有陈蔡绝粮,就无法体现出我求道的真心。我没有经过考验,我不知道自己真心到底到什么程度;没有经过考验,我不知道操守是不是可以真正能够坚持到底。经过这么一劫,考验出来了,自己知道自己境界在哪,别人也知道孔子了,所以孔子反而感觉到幸运。

这使我们想到,在《金刚经》里面佛有讲到他过去的一个故事,他在过去生中做过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王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暴君,看到释迦牟尼佛,这是忍辱仙人,他的前世忍辱仙人,在树林里打坐。当然这有个缘起,他带着妃子们出来打猎,妃子们见到忍辱仙人在树林里面修菩萨行,很赞叹,都围过来向他请法。

歌利王看到妃子们围着一个男人坐在那里,心里就生起妒火,他是暴君,拿着剑过来说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调戏我的宫女?忍辱仙人说我没有调戏,是她们来问我佛法,我跟她们解答。说你在修佛?是的,我是在修忍辱。那我给你一刀你能忍吗?我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忍。歌利王就给他一刀,鲜血就喷出来了,看你能不能忍?再一刀!就这样一刀一刀的,把他的身体的肉等于是一片片削下来,肢解了,叫凌迟处死。从始至终,忍辱仙人没有生一个怨恨心,不仅不怨恨,而且生起感恩心、慈悲心,他发愿将来我成佛时,第一个要度你。

为什么他会感恩?对这样的人还感恩?是的,正如孔子这里讲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忍辱仙人在修忍辱行,忍辱的境界到哪里了?没人检验,不知道,歌利王来给他检验。所以他知道自己忍辱这一关就过了,他修圆满了,真正修得忍辱波罗蜜了,波罗蜜就是圆满。所以来考试的人是我的老师,他对我一检验,我合格了,我应该感恩他,知恩报恩,所以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他这么做,当然要背因果,因果是什么?到阿鼻地狱去了,歌利王到地狱,忍辱仙人生天了。你看,这不是恩人吗?宁愿冒着自己堕地狱的危险来给你考试,何其大的功德!这是恩德。所以忍辱仙人对他哪能够生怨恨?只有感恩,就像松柏感恩岁寒一样,像孔子感恩陈蔡绝粮的困境一样,没有这些考试,岂能够知圣贤的境界?所以我们修行人不用回避困境,往往在困境当中,你提升得最快。别人也真正了解了你的修行境界,对你就会油然而生敬意。

蕅益大师在批注当中说,「王安石诗云」,王安石我们知道,是宋朝的宰相,当过宰相,后来给罢了官。他也是个文学家,他有一首诗说,「周公吐握勤劳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蕅益大师讲,这四句诗「可与此节书作脚注」。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讲人品是有真伪的,你从迹象上来看,未必能够看得出来。他这里举出两个人,一个是周公,一个是王莽。「周公吐握勤劳日」,周公是周朝初年的大圣人,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他辅佐武王灭纣兴周,建立了周朝。武王的儿子后来继承了王位,称为成王。武王过世得早,周公于是就辅佐年幼的侄儿成王,所以当时由周公摄政。周公常常是把成王抱在自己的膝上,叔侄二人一起临朝。周公他是一位非常贤德的人,是圣人,孔子最佩服的。其中他的一个美德是非常谦虚。这里讲的「吐握勤劳」,这是讲到他爱才,当听到有贤士来找他的时候,他可能正在吃着饭,一听到有人来了,立刻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去接见,然后那个人走了再回来继续吃,吃到半路又有人来了,又把饭吐下来又去接待,「一饭三吐哺」,这是有记载的。还有他洗头,古人头发很长,可能很长时间才洗一次,洗头是个大事,洗头、沐浴的时候,把头发已经搞湿了,听说有人来找他,他立刻把湿的头发一卷就去接待,这是握发,「一沐三握发」,一次沐浴可能要去外面接见三次,这是说明他爱才,这是「吐握」。办公非常的勤劳,夜以继日,真正是鞠躬尽瘁。

因为周公德高望重,朝野都敬服,做为一个臣子,他的威德比主人都还要高,他的主人就是成王,那必定就会有谣言出来。当时周公他有两个兄长,就是武王的两个弟弟,一个是胞弟,一个是庶弟,就是庶母所生的,这两个人一个叫做管叔,一个叫蔡叔,他俩图谋不轨,对周公嫉妒。所以他俩就散布谣言,说周公欺侮幼主,想要篡位,结果引起了成王的疑心。周公知道之后,立刻就辞掉了自己的相位,躲到了一个邻国。结果有一天,天忽然降大风,打大雷,成王他有一个金匣子,这个金匣子是武王在世的时候生病了,周公曾经写了一个文书,祷告上天,希望愿以自己的身来代武王死,希望把寿命给武王,让武王长寿。他把这个文书就装在那个金匣子里面,没有人知道,成王也不知道。结果这一天大风大雷,就把那个金匣子给击开了,成王就看到周公当年写的文书,告天的一个文书,这才知道周公是忠臣,所以就把他重新迎请回来,让他恢复了相位。周公于是帮助成王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乱,使得周朝危而复安。这是讲到周公。王安石这句诗是感叹,说如果周公当年就没有来得及,就是没有这个机会表示他的忠心。譬如说这个金匣子从没有被开过,或搞不见了,周公自己又死了,那成王的疑心肯定是没人给他澄清,后世怎能够知道周公是个好人、是圣人?那只能成为历史的冤案。

第二句诗是「王莽谦恭下士时」,也有说是「未篡时」。我们知道汉朝王莽篡位,他是西汉汉平帝的舅舅,这个人为人奸诈。因为自己是国舅,所以自恃权势,当了相国,然后就有篡位的野心。这个人也很有心机,想篡位先要收罗民心,所以对所有的人都非常谦恭,所谓是礼贤下士,结果到后来真的篡位了。在他没有篡位之前,历史上记载,天下各个郡县里面称颂王莽功德的人,共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在当时那真的是很大的一个数目字了。可见得王莽他也很有能耐,他收罗民心,真的是人心所归了。后来他就篡了位,自立为君,改国号为新。后来被南阳刘文叔起兵平定了王莽的叛乱,诛灭了王莽。王安石这里叹说,他的诗说,「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如果是王莽早死了十八年,死在他篡位之前,没人知道王莽是个大奸臣,都会认为他是个忠臣,跟周公没两样。

这是用这首诗来感叹,也是说到「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的道理。所以人是好是坏,古人讲,要「盖棺论定」,棺木盖上了,你才能给他评一生之功过。实际上,确确实实一生之功过,有的人也可能被冤枉。譬如说如果周公早死了,后来也没人给他平反,他本来真正是忠心耿耿的,被人误会、被人怀疑,难道天的报应就不公平吗?我们如果懂得三世因果,也就不会觉得不公平了。这一世的果报肯定有前因,即使这一生被人冤枉,那是什么?肯定过去生中有冤枉过别人,这一生是还债来的,要受这个果报。所以天的报应非常公平,是看三世的,不是看这一世。

我们自己只要力行好事,不需要去问别人会对我什么样的评价。如果还希望别人对我有好评价,这是有求的心。人有所求了,心就不那么真了。真心是无所求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一味做下去,只要这是好事,我立定目标,就一直做下去。真正的好事是什么事?不为自己,只为众生的事,那就是好事。如果为众生里面还夹杂着为自己,为公里面还有为私着想,这个心就不纯。换句话说,也就不那么真了,不那么正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往往是我们因地上,心中、心源隐微处那个念头,如果还有为自私自利,那个果报也就不真了,往往就会出现被人误会的情形。

你看像周公,那是百分之百真心,纯善,没有为自己着想,他为武王向天祷告,愿代他死,真的这是没有想过以后,他当时就是这个念头,这一念真心必定得天的护佑。所以成王后来看到金匣子里面的这个文书,是偶然吗?不会是偶然的,肯定有上天、祖宗的加持护佑。所以我们行好事,只问自己是不是真心就行了,不必有任何担心、忧虑。有担心、忧虑,换句话说,私心还没放下。这是我们存心,虽然是极细微,但是都要去细细的体察,默默的检点,一定要使自己的心地纯净纯善而后已。

【评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