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关键词:论语,子罕第九

解释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夫子讲的话,你看言简意赅,而又铿锵有力。你读这一句话,你的精神头就来了,正气就充满,这一章是教我们立志的。孔子讲,三军的将帅,你可以把他夺下来,你可以把他砍了,但是你夺不走一个匹夫的志向。匹夫就是普通老百姓,甚至可能是山野村民,但是只要他有志向,谁都不能夺他的志向。这里讲到三军,三军不是我们现在讲的水陆空三军,以前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这个三军是周朝时代军队的制度。按照周朝的制度,在天子率领底下有六军,诸侯大国有三军,所以三军是指诸侯国的军队,当然也可以泛指,泛指所有军队。三军人数很多,但是军队里面人心往往不一。如果三军,大家将士齐心,那个力量就很大!但是要一心,确实不容易。不要说三军里头人心不一,就是一个小道场里头,十几、二十人,你说大家齐心的、一心的,都很难找!

我们恩师讲,他说看了五十年,从来没看过六和敬僧团。六和敬僧团,僧就是和合的团体,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只要能修六和敬,能够做得到六和敬,这一个团体就叫僧团,在家、出家是一样的。恩师讲这个话,我们想想,不要想别人,想自己,到底我所在的团体是不是和合的?会不会闹矛盾、闹意见?六和是见和同解,见解得相同,大家志同道合,修一个法门,走一条路,互相不闹意见,见和同解。第二个戒和同修,戒是规矩,咱们守规矩,定的规矩大家一起遵守,不坏规矩,严守戒律,戒和同修。第三身和同住,第四口和无诤,第五意和同悦,身口意都要跟人和。第六是利和同均,我们的受用,我们的生活所用的这些物品,大家平均,不能够有不平等,这是六和。恩师讲,果然一个地方有一个六和僧团出现,这个地方消灾免难。多少人才叫一个僧团?四个人以上真正修六和敬,就能称为僧团。

我们希望这世间消灾免难,得从我做起,从我团体做起,怎么做?最重要的,我要求自己跟人家和合,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合。跟人闹矛盾了,谁的错?自己的错。别人有没有错?别人没有错。我怎么能要求别人跟我和?他就是该这样,我同意,有矛盾是因为我自己有问题,我不能忍,我不能宽容,我小心量,我有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控制着别人该怎么做,一定要别人符合我的意见,这是自己有执着,所以才会闹矛盾,谁的错?自己的错,别人没有错。所以恩师讲过一句话,让我们要常常去寻味,是什么话?别人错了,也是对的;自己对了,也是错的。一开始听这个话,不能认同,明明是他错,怎么他还是对的?他没有对的。我告诉你,你认为他错,你这个出发点已经是错了,所以你认为他错,就是自己的错;你认为自己对,也是自己错。为什么?你有我、人这个对待、这个分别,我相、人相,四相具足,这还不是错了?你看你刚一动念头,说「我」,还没有说「对」,你这个「我」出来了,就已经错了,所以那个「对」就不用再说了,「我对了」当然是错了。说「人错了」,那个「错」还没出来,只说个「人」,已经错了,你我和人就对起来了,四相具足,已经错了。

所以真正什么是对?人和我是一不是二,我们是一体的,就没有错,有错都是自己错。就像身体有毛病了,我这胃疼了,不能埋怨胃,你这个胃怎么这么不听话?今天闹疼,闹矛盾。埋怨自己,你是不是吃饭没按时?你是不是吃得过量了?你自己肯定出了毛病,才搞到胃,胃是个反应,反应出你的错误,你不能埋怨胃。我们跟人家交往也是这样的,人都跟我是一体的,每个人都是我身上的器官,每个人都是我们身上的细胞,他们有错,不能埋怨他,都得埋怨自己,我没有修好,我德之未修,感未至也。他们为什么有错?就是因为我没修好,我没能感化他们,都是我的错。他们呢?他们是佛菩萨示现,哪有错?这就和了。你这见,这个是最好的见解,这个见解定下来了,你一定能和。剩下的就是你能不能够断习气,能不能够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提得起来,你这个见解随时随地提起来,那你就一定和。

那你问:「找这样的人太难了,即使我做得到,别人也未必做得到,看来僧团是很难有指望。」你不能这么想,你只能要求你自己做,我们自己要求自己做,僧团什么时候出现?这个地方众生福报现前,忽然之间出现四个像你一样的人,都是只要求自己跟人家和,不要求别人跟自己和,有四个人碰在一起,这就是僧团,这个地方消灾免难,众生福报。有没有,咱们不需要去问,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求自己做到,我成为六和敬僧团中之一员,绝不要求僧团什么时候出现,不要求别人来做僧团的一员。所以谈到三军,我们引申到六和僧团。如果三军是六和僧团,那这个将帅当然你就没办法夺了。三军因为人心不一,才可以夺帅。

「匹夫」呢?在有些古注上讲,匹夫,匹是匹配,一夫一妻是匹配的,夫妻两个人志同道合,这是讲到匹夫匹妇,这是一对人,他们的志向你夺不了,你不能用我们的势力去夺,夺不了的,这是夫妻二人同心,也其利断金。不过,这样的夫妻现在也很难找了,世风日下,这是真正一条心的两个人都很难找,别说四个人了。只能是什么?要求自己做好,夫妻双方,我要跟对方和,对方都没错,只有我错,一有矛盾了,自己检点自己,自己检讨忏悔,向对方道歉,只能是这样。有的古注说匹夫就是一个人,这个人有坚定的志向,矢志不渝,志不可夺。这样的讲法比较容易让我们理解,一个人的志向,只要一心一意,锲而不舍,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我们成圣成贤都能办得到,何况其余?

下面蕅益大师批注里面讲,「卓吾云」,引李卓吾先生的话,「三军夺帅,亦非易事,借此以极其形容耳」。夫子讲的『三军可夺帅也』,当然也不是容易夺的,将帅最难夺,世间最难做到的事,比起一个匹夫立定志向来讲,那他还是能做得到。他所做到的事情,再难的事都能做得到,连三军夺帅的这个事情都能够完成,更何况其余?所以这是「极其形容」,形容只要立定志向,无事不办。这是鼓励我们立志,不能小看自己,怕是怕你不肯立志。有一些同修跟我讨论的时候讲,自己断习气挺难的,修了好几年没什么效果,怕自己不行。我说你一定得立志,你认为你自己不行,那真的不行,因为你没志。你只要有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能退这个心。

我给他就讲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在他的本生故事里面讲,经典里面有,说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前曾经做过一只小鸟,这个小鸟因为多生的修学,很有善根,很有慈悲心。有一天发现自己居住的森林燃起了大火,牠一看就心很着急,这森林里面很多动物,这一烧就会死了很多众生,于是牠发起慈悲心就想要救火,牠没想别的,怎么救?森林附近有一个湖,小鸟就飞到那个湖那里,用牠的翅膀在湖水上沾了一些水,然后又飞到那个森林上面,把翅膀上的水抖落下来,用水来救火。这一次不行,又飞回去,又沾点水又飞回来,又把这水抖下去。就这样一次一次的来回,到最后精疲力尽了,牠看到这森林的火是愈燃愈猛,牠那点水怎么能够救火?

我们成语说的杯水车薪,拿一杯水救不了一车火,更何况拿翅膀上的那点水滴,怎么能够扑灭森林大火?这小鸟心一直没退,因为牠只有一个念头,牠忘记了自己是小鸟,牠就一条心,一个志向,把这大火扑灭,最后精疲力尽。这时候感动了忉利天人,忉利天天王在天上看到了,天人都有天眼通、都有他心通,知道这个小鸟发这样的慈悲心,这样大愿,这样的忘我,他非常感动,于是他用天人的神力,把这个森林大火给它扑灭了。这小鸟最后精疲力尽,死了。死了以后,牠的神识就上生到忉利天做天人去了。这是什么?善有善报,牠那是心地纯善,跟天道相应,就感应到天道。

所以一般你看我们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会想得到,小鸟就用牠两个翅膀沾点水,能够把森林大火扑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个人都说不可能。但是这小鸟不认为这不可能,牠没有退过心,不会说这不可能,我就不做了。去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要去做,你看,最后还是实现了牠的志向,这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连小鸟都不可夺志也,人岂能不如鸟乎?所以只怕你不肯做,你只要肯做,没有不能实现的事。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注释出处

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