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关键词: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解释翻译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孔子在这里说他的心得体会,他说我曾经,『尝』就是曾经,『终日不食』,就是一整天不吃饭;『终夜不寝』,一整夜都不睡觉;『以思』,干什么?在那里苦思冥想。『无益』,没有任何的实益,『不如学也』。所以孔老夫子后来总结出来,想没用,不如好好的读圣贤书,求学。为什么?想再多都想不过古人,世间这些道理古人都已经悟到了,你好好的学,你同样入古人的境界,就可以了。古人就是圣人,圣人证得自性,自性是宇宙的本体,你证得自性你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怎么证得自性?不是靠想就能想得到的,用想不可能证得自性。自性是六根都接触不到,就是眼见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舌尝不到,身触不到,连意都想不到。不能用你的六根六识,想不能想,所以古德称为叫「离言绝虑」。不能用语言,也不能用思惟,不想就证得了,所以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是一个形容自性很伟大,不是那意思,就是不可思也不可议,不可以用思惟,不可以用议论。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个言说、名字都得离开,不能用,连心缘相,就是你想也不能想。所以「以思,无益」,根本达不到这个自性的境界。一定是放下想了,不起心、不动念才能够入。所以说「不如学也」,那你就读圣贤书。读圣贤书,你就好好的去领会,也不需要在那里胡思乱想。
所以真正读经典,怎么读?老恩师教我们读经典,不需要在读的时候去想它什么意思。你譬如说《论语》,你去读,我们现在发的这个讲义上还有拼音,你就跟着那个字来读,懂不懂意思?不要管它,可能你懂,也可能不懂,不要去想,就是这样读。二十篇《论语》读完一遍又读一遍,可能你两个小时就能读下来,一天读个十遍,二十个小时,这是修戒定慧。你看你心无杂念,你在读,你读得很专注,你不能想别的,一想别的,你读错了,你就得专心的读,不能读错、不能读漏。在你读的时候,你是没有起恶念,你没有造恶行,你所有的过失都没有了,那心就定在这。你看持戒修定,读得很清楚没有读错,这是智慧。戒定慧三学就在这读经里头,这是真正的学。读到一定程度,忽然你就开悟,这个戒定慧修到一定程度,他就一下顿悟,然后这《论语》里面所讲的圣人的意思你全懂,甚至你不用看批注你都懂。但是这个时候还要看批注,还要听别人讲,听是什么?验证一下自己所领悟的意思是不是跟圣贤人的意思是一样的,那个是什么?验证,是鉴定自己的境界,这是真学。这个学不是搞世间的那种学术,世间学术是用想、用思惟,那个你只能获得知识,你得不到智能。因为智慧不是从想得来,智慧是从定那里悟出来的,清净心中现前的这个作用就是智慧,它是本性中具足的。所以孔老夫子在这里讲的这个意思很深,告诉我们放下无益之思,而注重求学。
孔子他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在前面「述而篇」孔子就说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我并非生而知之,不是生下来就懂,生下来就懂那是天才,他生下就是圣人。所以孔子说他不是生而知之,他是什么?学而知之,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古是什么?欢喜读古圣先贤的书,欢喜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是好学。而且更重要的是敏以求之,学了之后要真干,敏是敏锐、敏捷,听了就做,这叫敏。求之,就是求证圣贤的境界,这要从真干中得来。不是真干,光学一个文字得不到、求不到。所以他一生就是这样好古、敏以求之,他成圣人了。
蕅益大师在批注这段文里面说到,「学,思,本非两事。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所以这里就讲得意思很明了,学和思不是两桩事,是一桩事。换句话说,学一定要思,思一定要学,这两个是相辅相成。孔老夫子在「为政篇」里面就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证明这学和思是在一起的,它不是两桩事。如果是光学而不思,那就会迷惑、迷罔,思而不学就会殆,这个殆就是你会疲厌,或者是产生危机了,很危险了,你想都想错了。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都把学和思做两桩事看了,这都有问题。真正的学就是学而思、思而学。所以你在读圣贤书的时候,这就是学,你认认真真的读,不打妄念,心是定的,是清净的。这个心清净了,就有智慧现前,那叫思。思是什么?当下领悟了圣贤的教诲,你悟入,这不是你想出来的,那个意思忽然就现前。靠想,想不出来,想出来的,那叫妄想。这个思是你的悟处,就像菩萨三慧闻、思、修,意思是一样的。菩萨的闻慧就是学,菩萨的思慧就是这里的思,菩萨的修慧就是敏以求之,这个三慧是三而一、一而三,不是三个事情,是一桩事情,同时产生的,不是有次第的。不是说我先闻,我学了这些教诲,我回去慢慢想,想明白了再去干,分成三桩事,这就不是三慧。所以闻了立刻就领悟,这叫思,思了立刻就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你就用上了,这叫修。所以不是三个事,是一个事。蕅益大师在这里点出来,学思也并非两事,这意思是一样的,这是教我们怎么样来求学。
孔子在这里特别点出「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为什么说这个话?因为为了救偏思之失。特别是知识分子很喜欢思考,他离开圣贤之道自己在那想一套。现在人又很崇尚发明创造,有创新、有新意,所以很多人就很喜欢胡思乱想,那叫偏思,偏了。所以孔子特别给我们说明,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个思要在学里头得到,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学《论语》也好,学圣贤经典也好,不要有自己的成见,你就把心空掉,虚心的领会圣贤的教诲,你自然就有悟处。
【评析】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