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血常规报告里,那二十几条项目我们要关注些什么。对于医生而言,每一条都要知道其意义,但对于普通检查对象而言,只需要关注其中最重要的三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因为这三项最直观的反映了我们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三种主要成分的情况。
血液成分示意图
血常规报告中最重要的三项
一、白细胞的意义——抵御外界侵袭的排头兵
白细胞是我们抵御外界各类病原体侵袭人体的屏障,具体细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其升高或减少都有一定意义,各项白细胞工作侧重点不同。比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升高白细胞总数可能降低,疟疾,活动性结核时单核细胞升高,寄生虫感染,过敏时嗜酸性细胞升高。除了感染,严重外伤、大出血、中毒、血液系统各种疾病等也会引起白细胞异常改变。还有一些生理性表现,如剧烈运动,环境温度剧变,情绪激动,妊娠期等也可使白细胞升高,这些需要病史详细鉴别。
二、红细胞的意义——输送氧气的运输兵
血常规中红细胞方面的指标主要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其中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结合氧气、输送氧气。
血红蛋白如果降低,很有可能患有贫血,可以引起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严重的会引起重要脏器功能减退,造血原料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丢失过多(失血),骨髓造血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等都会引起贫血。反之,血红蛋白升高也有意义,吸烟,慢性肺部疾病,高海拔,脱水,血液系统肿瘤等均可引起。发现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三、血小板的意义——血管壁的维修兵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促进凝血,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常见的血小板减少原因有:急性感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机能亢进,药物或理化因素,再障,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等;增加原因有:急性感染,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失血,溶血,脾切术后等。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引起出血,增多则会增加血栓风险。因此,若有血小板计数的明显异常,包括减少或增加,均要进一步检查原因。
在简单了解了血常规三项主要指标的意义后,相信您对血常规报告一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万不可妄自诊断,血常规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受疾病及非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当我们看到血常规报告时,如果有不正常的提示,不要紧张,也不能单凭一两个异常指标就判断身体不健康,而是要结合病史,详细了解前因后果,必要时复查以及进一步检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供稿:血液内科 侯海珠
血常规是临床检查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很多人在拿到血常规结果的时候,常常不太明白,这么多的检查项目,很难从中间抽出最有意义的一项。很多患者也因此看不懂血常规的检查单,那么如何一下子就能看懂血常规的检查单呢?这里有几个小的方法。
在血常规中比较重要的4个指标,有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淋巴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反映了感染情况,这种感染多为细菌感染,例如流脑肺炎、阑尾炎等都会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增加。
淋巴细胞其实也标志着感染,但是这个感染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常见的有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指标可以结合来看。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如果你咽喉疼痛,但是不知道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查一个血常规,看见中性粒细胞高,就是细菌性感染,看见淋巴细胞增高,就是病毒性感染。
这两种感染的治疗措施是不同的,细菌性感染吃头孢、阿奇霉素有效果,但是是病毒性感染,还是吃头孢、阿奇霉素就没有用了。所以一个简单的咽痛,也需要分辨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的,不是所有的咽痛都需要吃头孢,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吃药误区。
血红蛋白则反映人的贫血状况。如果血红蛋白低于参考范围则多为贫血。如果高于参考范围,同时加上红细胞的量增多,多为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是用来监测凝血功能的指标,如果血小板的量过低,那么患者容易发生紫癜,也就是皮下出血。如果血小板的量过低,那么需要及时去医院补充血小板的量,防止运动损伤,导致大量出血。另外,血小板低的患者尽量减少运动,因为在运动中碰撞产生的伤口会导致血流不止,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上述说的是血常规检查中四个比较常用的指标,大家掌握了这四个指标,就能够自己看得懂血常规化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