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长多高,很大一部分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后期多种因素,例如营养、睡眠、运动等综合作用下,也会让基因发挥出“潜能”。如果有些孩子相对同龄人来说,显得过分“娇小”,那就有可能是因宝宝受到“矮小症”的影响,家长需引起关注。
《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根据2005年全国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结果,由首儿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牵头组织儿科、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卫生统计及流行病学等方面专家充分论证并制定。
7 岁以下男童身高标准
图源:儿科时间
↓↓ 7 岁以下女童身高标准
图源:儿科时间
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婴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充足的营养、运动和睡眠等都是长高的关键。
1、饮食营养
孩子长多高,主要由骨龄和生长速度决定。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延缓骨龄的生长速度,同时刺激骨细胞增长。
在多种营养元素中,赖氨酸、锌、钙等元素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
2、不要熬夜
大量研究证实:个儿矮的孩子分泌的生长素远少于正常儿童,相当一部分是夜间睡眠不足所致。
优质睡眠能保证孩子分泌更多生长激素,从儿童时期到青春前期,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9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是白天的3倍。
3、控制体重
体重与骨龄基本同步,BMI较高的儿童,容易出现骨龄提前,同时体重增长过快,体内雌激素转化增加,抑制身高的增长。
4、运动
适量的纵向运动,如跳绳、蛙跳、游泳、打篮球等,可以对膝关节、踝关节、脊柱有所刺激。每周运动5次以上,可以有效控制体重的同时,有益于骨骼生长。
骨骺是用于生长的软骨,在营养和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骨骺会不断生长骨化,只要一天没闭合,就有长高的可能。但只要骨骺骨化完全,缝隙越来越小,直到闭合,身高便会停止生长。
图源网络
骨骺线闭合的标志有两个,首先是出现性特征,比如女性胸部发育成熟,男性喉结突出,五官体型基本稳定;其次是停止长高,身高一整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对于骨骺线提前闭合的孩子来说,原因多与以下几点有关,家长可多注意:
1、发育过早,性早熟,导致发育前期身高猛涨,但后劲不足,逐渐落后于同龄人;
2、骨折、放射性损伤等导致骨骺损伤,引起肢体生长障碍,导致人体关节畸形或肢体短缩;
3、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过剩,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造成身材矮小、长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