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流行性思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着肿大。
腮腺肿胀是流行性思腺炎最显着的症状,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疼痛更剧烈。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根据其临床表现,流行性腮腺炎可分为以下几类:
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4、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已知13型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淋巴脉络膜丛脑膜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均可引起腮腺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需作病原学诊断。
5、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史,且肿大突然消肿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无其他症状。
6、其他病毒所致的脑膜脑炎:腮腺炎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有的始终无腮腺肿大)难与其他病毒所致者相鉴别,可借助于上述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诊。
一般来说,流行性思腺炎要做以下检查予以诊断。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中淀粉酶也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①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
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②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③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④病毒分离: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⑤尿 肾脏受累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合并心肌炎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T波低平、 ST段压低。
流行性思腺炎的治疗方法有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民间一些偏方治疗的方法也很显着。具体可对症治疗:
1、腮腺肿大、疼痛较明显、全身症状(如高热)明显者:建议通过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维生素C,连续3-5天,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通过10天左右系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可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2、对于腮腺肿大非常严重的,另外可考虑用一些中药外敷,以促进消肿,但要注意皮肤保护,避免皮肤损伤。需要提醒的是,仅仅通过外敷是不可能彻底治愈流腮,甚至会留下并发症,如复发性腮腺炎等。
3、对那些症状较轻的,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VC,7-10天左右,基本可治愈。
3. 并发症治疗:a.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成人200-300mg/日,或强的松40 -60mg/日,连续3-5天,儿童酌减。并发心肌炎者给大量维生素C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
.睾丸炎治疗: 抗病毒治疗同时应用激素,睾丸局部冷敷、制动等对症处理,可给予硫酸镁湿敷肿大之阴囊。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烯雌酚,每次1mg,一日三次,有减轻肿痛之效。
c.脑膜脑炎治疗可按乙型脑炎疗法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
d.胰腺炎治疗:禁饮食、输液、反复注射阿托品或山蓖若碱,早期应用皮质激素。
偏方治疗
1、用仙人掌,去掉皮刺,捣烂加鸡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换一次,连用3天。这个方子是在农村普遍采用的治疗腮腺炎的方法。效果好。
2、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3、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4、 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5、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6、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7、冰片粉加冷米汤半匙调匀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8、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调敷,每日2次,共2~4日。
9、黄柏粉与生石膏以3:7比例混匀后,用醋或酒调敷,每日1次,共2~3日。
10、榆、桃、柳、桑、槐于春天发芽时采枝混合煎煮两次,把两次煎汁一起浓缩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11、赤小豆50~70粒捣成粉,以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糊,摊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共2~4日。
12、鲜蓍草30~60g,分2~3次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口服,渣加少许盐敷患处。
13、明矾50g,雄黄45g,冰片3~5g研成细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调敷患处,每日2~3次,共1~3日。
14、以醋将纱布浸湿,敷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每日2次,共2~3日。
15、鲜鱼腥草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共2~4日。
16、如意金黄散以醋调成糊状,每日1次敷至肿消。
17、以金不摸根块捣烂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药)每天1次肌注至消肿,认为疗效显着。
一旦孩子患上流行性腮腺炎,应予以重视,积极治疗。因为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流行性思腺炎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1、脑膜炎:男性较女性多3~5倍。以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
2、睾丸炎: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30%。早期症状为发热、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患者生育力受损。
3、卵巢炎:7%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4、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
5、其他:心肌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及疲乏,肾炎常在腮腺炎后1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
一旦孩子得了流行性腮腺炎在日常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隔离传染源: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
2、帮助减轻疼痛。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3、降低体温。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4、合理安排饮食。患腮腺炎时,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病儿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5、保持孩子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6、卧床休息。保证休息,防止过劳。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
7、消毒: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
8、病情观察。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
流行性思腺炎的预防措施有:
1、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