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三:营养不良有哪些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患儿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肤逐渐失去弹性,苍白,肌张力逐渐降低和肌肉松弛。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合并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时(低蛋白血症),可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出现呈水肿面容的“大头娃娃”,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钝,血压偏低,脉搏变缓,呼吸浅表等。常见的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约有3/4的病儿伴有锌缺乏,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提示四:调整饮食不能操之过急
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消化道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改进喂养方法等。
调整饮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但过快增加摄食量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故饮食调整的量和内容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人工喂养儿从给予稀释奶开始,适应后逐渐增加奶量和浓度。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蛋类、肝泥、肉末、鱼粉等高蛋白食物,必要时也可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素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2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4.5g/kg,过早给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药物促进消化改善消化功能,可给予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锌可提高味觉敏感度,有增加食欲的作用。中药参苓白术散能调整脾胃功能,改善食欲;针灸、推拿、抚触、捏脊等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