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注意事项,科学育儿保驾护航

日期:01/09 来源:用户上传

信息爆炸时代,许多新手妈妈爸爸们往往没有办法甄别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是杜撰的,毕竟孩子的黄金成长时机只有一次,错过不会再重来,响应诸多宝妈强烈要求,特开专栏谣言粉碎机系列,让新手父母远离谣言,为科学育儿保驾护航。

谣言一:产后前三天没有奶,要找催乳师通乳,或者多喝下奶汤

准妈妈怀孕16-22周左右,乳腺就已经开始小量产生初乳,随着胎儿、胎盘的娩出,产后48-72小时左右,开始大量分泌乳汁,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不需要额外处理。奶水的多少,由奶水的移出量决定,相反,如果产后不久,就急于喝下奶汤,饮食过于油腻,反而容易使粘稠的乳汁淤积在乳腺管里,影响奶水正常移出,诱发乳腺炎。

新手妈妈可以在 妈妈来了母乳指导 的帮助下,评估宝宝是否摄入充足,以保障宝宝健康。

谣言二:喂母乳会造成乳房下垂

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早在怀孕初期,乳房因为激素影响,进一步发育增大,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承托,维持胸型的Cooper韧带,就像长时间被吊着重物的橡皮筋,慢慢地被拉长,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乳房的下垂,很多从孕期就开始了,只是会被膨大的肚子和关心的重点话题忽略。

另外一个让不少妈妈身材变形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合适的中国式断奶。高产量的乳房,突然被紧急限制排奶,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踩刹车,对刹车片的磨损也是很大的。所以,想要母乳喂养同时,保持良好的身材,绕过这些误区就好了。

从孕期开始就佩戴合适哺乳内衣,科学的养育和离乳,并且坚持正确的运动方式,好身材可以伴随妈妈很长时间。

谣言三:堵奶、涨奶了要热敷按揉,才能疏通

堵奶时热敷,乳房会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而更加不舒服。大力按揉则可能会损伤脆弱的乳腺,甚至引发感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用冷敷的方式减少疼痛。调整哺乳姿势,让宝宝的下巴对着硬块位置,通过宝宝的吮吸,柔和且有效地疏通淤积。超过24小时仍未得到解决,建议寻求妈妈来了专业母乳指导老师 帮助。

谣言四:喂奶后要排空乳房,不然会堵奶

哺乳早期,大部分妈妈的奶量都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宝宝吃饱后,可能还有部分乳汁在乳房里,此时不需要去排空乳房,因为,排空乳房会让乳腺产生更多乳汁,奶量太多,反而会增加堵奶的风险。

乳腺的功能单位,就是一个个的小腺泡,就像葡萄串的一个个葡萄一样,这些小“葡萄”是中空的结构,血液、体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经过“葡萄皮”复杂的五大途径提取、过滤、吸收,生成新鲜的乳汁。宝宝的吮吸,刺激大脑产生催产素,“葡萄皮”接受到催产素的收缩指令,就把“肚子里”的乳汁挤进了乳腺导管里。这样的过程,有点类似挤压海绵一样,海绵的中空结构,让它具备吸水性,挤的越干,吸水量就越大。

回到乳腺上来看,也是一样的,越空的乳腺腺泡,就会从身体里,拖入更多的“原材料”来制造乳汁。所以,不需要频繁排空,乳房会根据宝宝吸出的奶量而调节。

谣言五:妈妈感冒了不能给宝宝喂奶

感冒是以病毒感染为主的上呼吸道症候群,通过呼吸道传播。在妈妈出现感冒症状之前,宝宝已经暴露在病毒环境下了,所以,此时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抗体反而有利于帮助宝宝抵抗疾病。妈妈只需要戴上口罩,切断传播途径,避免飞沫直接播散就可以了。

谣言六:妈妈乳腺炎了,发烧了或者吃药了都不能给宝宝喂奶

乳腺炎是哺乳期的常见问题,常伴随有发烧症状,可以使用单一成份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以同时喂奶。乳腺炎分为有无菌性和细菌性两种,血常规可以帮助鉴别诊断。无菌性乳腺炎大多由堵奶引起,参照上述第3条。细菌性乳腺炎,需要配合使用一些抗生素,如头孢一类,大都可以正常哺乳。

(下载“用药助手”APP,选择L1、L2级别的药物)

谣言七:鸽子、猪肝、韭菜、xxx是回奶的,不能吃。

奶水多少,靠的是有效吸吮,由奶水的移出量决定,并没有绝对的回奶食物。食物对奶量的影响,更多是人为主观感受。月子里的宝宝,每天8-12次甚至更多次数的有效吸吮,就能帮助妈妈产生充足的奶水。

谣言八:哺乳期要忌口,很多东西不能吃

乳汁的理化性质基本恒定,不太容易受到食物的影响,辣的食物不会让乳汁变辣,咸的食物也不会让乳汁变咸。真正需要忌口哪些食物,不是看习俗,而是看宝宝的大便。宝宝的大便次数、性状发生了改变,妈妈才需要暂时避开某些食物。

等到宝宝稍大一些,肠道发育更完善,对妈妈的食物敏感程度也会越来越低。

谣言九: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喂母乳(附AAP照光指南)

母乳性黄疸,其实是亚裔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在出生后1-2周出现,最慢的需要3个月才消退。它有着奇妙的家族遗传性,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小时候如果有母乳性黄疸,那么宝宝出现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母乳性黄疸可能和身体某种酶的特殊形态相关,而不是母乳本身的问题。

如果此时冒然停母乳,改喂配方奶,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状况,如乳头混淆、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哭闹等,才更让人烦心。这就像父母都是单眼皮,生个单眼皮宝宝,非要做双眼皮手术,就需要面对麻醉意外或整容失败等风险。

当然,如果宝宝摄入充足,精神状态非常好,被高度怀疑是母乳性黄疸但黄疸值较高时,可以蓝光治疗,同时无间断地母乳喂养。当然,更不需要给宝宝喂茵桅黄口服液、益生菌等这些颇受争议的方法。

谣言十: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乙肝是通过血液和体液(精液、阴dao分泌物等)传播,在感染者的血液、乳汁和其它体液里,确实可能有病毒片段的存在。但宝宝吃奶,是经过消化道摄入和吸收,再加上乙肝妈妈的宝宝,出生后都会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这就是有效的预防感染手段。

有些家庭也会担心,如果宝宝口腔刚好溃疡,妈妈正好乳头破损,那不就血液传播了吗?如果真有这样的“万一”,不如对比一下配方奶喂养风险已经证实的问题,过敏、糠尿病、呼吸道疾病等,它们的发生概率已经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极小概率的可能性事件,而放弃正常的母乳喂养,是不明智的。

你感兴趣的

今日推荐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