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最好的天然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婴儿喂养方式。婴儿添加辅食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母亲最好能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者更长时间。
母乳喂养的四大好处
1、母乳营养更适合婴儿
从营养方面来看,母乳虽不及配方奶粉全面,但更合适,更加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2、母乳能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调节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据研究报道,母乳喂养显著降低婴儿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例如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糖尿病、肠道炎症、淋巴瘤和过敏性疾病等。
3、母乳能帮助婴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母乳中不乏很多益生菌,以及广为人知的肠道帮手“
双歧因子”,能帮助婴儿建立一个稳定、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
4、母乳喂养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好处
调整产后激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让身体恢复更迅速。长远来看,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母乳增加了母亲与孩子身体接触机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避开母乳喂养的12大误区
误区一:初乳要挤掉
有些妈妈觉得初乳颜色偏黄,也比较粘稠,看上去脏脏的,所以就直接挤掉。实际“初乳赛黄金”,营养成分丰富,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适合新生儿消化吸收。
正确做法:尽早开奶,初乳尽量喂给宝宝喝。
误区二:哺乳前用消毒湿巾清洁
孩子不能活在真空里,正常肠道菌群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有助于孩子消化和吸收母乳,促进免疫系统成熟,预防各类过敏性疾病。
正常做法:哺乳前,只需要用温热毛巾擦擦乳房就好。
误区三:产后奶水少,就得喂奶粉
初乳本身量少色黄,而刚出生宝宝胃小,每次只要吃一点奶水就够了。出生后7天,宝宝的胃会一点点变大,胃口也逐渐增大,妈妈的奶水自然过渡为成熟乳,奶量也会随之增加。
正确做法:产后奶水少是正常现象,足够宝宝吃,完全无需额外喂奶粉。
误区四:总觉得孩子吃不饱
孩子吃没吃饱,一看精神,二看尿布,三看体重增长。孩子吃奶后有满足感,或者开心玩耍或者酣然入睡,每天换6~8次很湿的尿布,排大便2~5次,抱在坏里感到他一天天变长变重,眼睛有神,皮肤有弹性,小鲜肉结实就行了。
正确做法:母乳的奶水是否充足,孩子最有发言权。
误区五:额外给宝宝喂吃的
母乳中有干货,也有水分,能够完全契合宝宝的需求,不需要用奶瓶额外喂水、喂果汁或者蔬菜汁。此外,更不要给宝宝喂所谓强身健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中药汤,会造成宝宝的肝肾损伤。
正确做法:宝宝4~6个月之前,纯母乳喂养就好。
误区六:过于迷信“标准”
不少妈妈看了很多育儿书,一旦发现宝宝的情况有些许不同,就心急如焚。其实,孩子的食量天生有别,吃奶的速度也有快有慢,没人有权规定孩子必须间隔多长时间才能哺乳。
正确做法:顺其自然,找到你和宝宝之间的专属的喂养节奏。
误区七:喝月子酒来催奶
无论哪种月子酒都含酒精,即使是煮沸也有残留。酒精可以通过妈妈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严重损害宝宝的身心发育。而且,酒精会抑制催产素的分泌,可能导致奶水减少。
正确做法:在哺乳期,尽量远离所有酒精。
误区八:喝浓汤,有营养又催奶
不少产妇每天喝各种炖着浓浓的鸡汤、骨头汤,觉得有营养又催奶。实际上这些乳白色的浓汤,只不过是脂肪被蛋白质包裹后的乳液而已,不但不利于身材恢复,还容易导致堵奶。
正确做法:如果哺乳妈妈们爱喝汤,也不失为一种补充水分的好方法,不过要选清淡、少油、少盐的汤。
误区九:哺乳期间不能吃某某食物
其实,除了酒精、含贡高的鱼和可能导致宝宝食物过敏的食物外,没有什么食物是特别需要忌口的。某些食物,如辣椒、香料、部分蔬菜水果可能会影响母乳的味道,让宝宝不喜欢。这些情况建议避免这些食物。
正确做法:哺乳期食物多样、均衡营养很重要。除少数需要注意的地方,家人能吃的,你也能吃。
误区十:感冒了不能给宝宝喂奶
普通感冒对哺乳没有影响,妈妈体内的感冒病毒抗体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增强宝宝对感冒的抵抗力。但一些复方感冒药可能会影响母乳分泌,所以哺乳期妈妈要遵医嘱。
正确做法:感冒了,完全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不过也要勤洗手、戴口罩。
误区十一: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
只要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就能获得很高的保护率,被传染上乙肝的可能性很小。
正确做法:只要做好预防措施,仍然提倡乙肝妈妈母乳喂养。
误区十二:6个月后母乳就没营养了
无论何时,母乳都是又营养的。母乳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食物可以代替,哪怕是配方奶,也都是尽可能地模拟母乳的成分。只是随着宝宝的长大,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
正确做法:世界卫生组织都推荐母乳喂养至少到1岁,最好到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