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四种教养方式:
民主权威型。民主权威型的家长在其教育行为上注意给孩子创设理解、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和自我发展的自由。
家长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自由独立,接纳孩子的因为,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估计,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
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的孩子情绪稳定,乐观、亲切、宽松、容忍大方,独立、爱探索、主动地解决问题、直爽,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在人格上均%20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典型的代表是现在热播剧中《第二次也很美》中的王子文饰演的90后萌妈,她养育的5岁儿子豆豆。
绝对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家长在教育行为上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要求过分严厉,过多的限制,缺少宽松,奉行棍棒教育,孩子稍微有点不妥之处就严厉惩罚。
表现为父母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否定多于肯定,管教过于严厉,要求孩子服从,造成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低,往往不能接纳自我,情绪不稳定,极易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表现为%20逃避或反抗、胆怯或粗暴。
这样的孩子既依赖、顺从别人,又常常对别人反抗、凶残。气质弱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没主见,而气质强的孩子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力。
娇惯溺爱型。在家庭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上,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超过一般的限度。
过多地满足孩子各种愿望,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事事包办代替,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做事,又往往对孩子有求必应。
些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依赖性强、骄纵、神经质、缺乏独立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任性、为所欲为,缺乏责任感和人忍耐,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形成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没有敬畏之心。
例如在幼儿园我们班有个这样的孩子,平时父母,姥姥都非常宠爱她,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生怕吃不饱了,穿不暖了,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
每天早餐都为孩子带一个鸡蛋来,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父母宁愿自己不吃,首先都是给孩子吃,逐渐孩子习惯于家庭中的地位,把父母,姥姥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看成理所当然。
在幼儿园,总是欺负小朋友,视老师不存在,在他心里,老师管不了我,即使我创了祸,妈妈也会来给我摆平,因为很多次,把别的小朋友弄伤了,老师告诉了家长,结果家长买了好多吃的来,分给孩子,每次都这样,渐渐地孩子似乎都习惯了。
可是,有一次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亲戚送来了很多好吃的,孩子见到这些东西非常高兴,说:我妈妈不吃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归我管。
这时,妈妈才意识到教育中的失误。
忽视冷漠型。这样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大部分这样的家长是由于工作原因,不经常在家,有老人看孩子,由于父母和孩子接触机会少,彼此不了解,容易产生“代沟^”和许多的分歧。
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富有攻击性,对人冷酷,自我控制力很差。有些孩子自信心、探索性很差,也有些孩子有较强的的自立精神和创造性。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就足够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探索的过程中,帮他排除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当他在遇到挫折向我们求助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
孩子会渴望独立的空间,渴望可以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无法放下“都是为了孩子好”那种密不透风的爱,我们就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打扰了孩子成长的步伐。
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例如:当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一个玩具?他真正需要的,不仅是拿到那个玩具,更是自己去完成拿玩具这件事情,完成拿玩具这个过程。
如果这个时候,你出于“好心”主动帮孩子,主动替孩子拿了玩具给他。你很可能就打扰了孩子,自己尝试独自完成这件事情,探索这件事情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能力是专门培养的结果,其实恰恰相反。越是被培养的孩子,他的个性,他的能力发展就越是容易受到限制。不限制就是培养,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