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情绪从何而来,如何控制宝宝的小情绪?

日期:11/04 来源:用户上传
宝宝的情绪从何而来,如何控制宝宝的小情绪?

宝宝的情绪来自大脑区域中的“边缘系统”。在幼年时,因为最高级别的前额叶(起控制冲动作用)还没有发育好,宝贝的高兴、生气、害怕等情绪化的表现都由这个“边缘系统”来管理。大脑区域中的这个“边缘系统”,位于“最高行政长官”大脑皮质及其“下属”脑干之间,因为长得像个杏仁而被俗称“杏仁核”。

“较低”边缘系统:

原始自发情绪的集中地。人在激动、惊恐、得意、忧伤的时候,出现的肾上腺索分泌、剧烈心跳、两腿发软等各种身体上的反应,都在这个部门。这些反应都是本能的,是神经系统里预先就设定好的,所有人都一样。例如,害怕时皱眉,高兴时微笑等,甚至连小狗、猴子都有这些表情。

“较高”边缘系统:

有意识地指挥调整各种情绪,让人体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情绪多少有些克制。例如,哭要哭得适可而止,笑也尽量笑得仪态万方。

“杏仁核”主要负责控制激烈的情绪反应,高兴、生气、害怕等情绪都由这个看似体积很小实则功能强大的杏仁核管理。在幼年时,因为最高级别的前额叶(起控制冲动作用)还没有长好,宝贝很多情绪化的表现都由杏仁核来管理。但是,它毕竟不如前额叶那般极富判断力,所以呈现在宝贝身上就应了那句俗话:婴儿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另外,杏仁核对“恐惧”的作用尤其活跃,它会调动边缘系统的其他部位产生快速而多变的反应。比如,开车时,眼睛看见一辆车疾驰而来的那一刻,杏仁核会最先激活它旁边一个叫下视丘的兄弟,让它分泌出一大串激素,使心脏猛跳、血压高涨、瞳孔放大、皮肤冒汗。与此同时,杏仁核又与控制肌肉运动的朋友取得联系。它们会立刻指挥脚去猛踩刹车,而脸上也露出惊吓的扭曲状。

宝宝的情绪需要引导而非控制

1、当宝宝有情绪时引导孩子识别情绪,告诉宝宝,妈妈知道你很生气(难过,伤心)。

2、接纳孩子的情绪,明白孩子还没有学会其它表达情绪的方法。

3、平时多用共情句式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的方式:

我感到……是因为我需要……

4、多看情绪引导类的绘本。

宝贝有情绪的前提是一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会用言语表达的孩子就会用情绪来“告诉”大人自己不开心了。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家长应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闹就来火)。第二步:是带着孩子到一个两人独处的空间里(比如房间),不要有很多人来解决孩子的这个情绪。第三步:不要急于让孩子停止闹情绪保持安静,而应该让孩子先发泄掉自己的情绪,这个关系到孩子体内激素的平衡。(这个过程中家长保持安静的陪伴,注视着孩子,不要有任何动作和语言安抚)第四步:一些孩子经过第三步能自我平复心情,安静下来,这时候家长给与拥抱安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看到你哭我也很难过”(这里表现出对孩子闹情绪的理解,以及表达自己的心情)。有些孩子经过第三步还是没法缓和情绪,那在他休息的时候适当的做一些事情,比如给他喝水或者是递纸巾让他擦脸,期间不要说话,目光依旧注视着孩子,直到他能够缓和心情,然后操作前面说的拥抱安抚。第五步:与孩子沟通,先听孩子说,家长只要说“我知道”之类的回答,直到孩子完整的表述出自己的需求。需求是过分的不被允许的,家长在最后的解释中可以用比较贴和孩子年纪以及环境的例子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如果他的需求是可以通过体验而认知到确实不可以的,建议家长给孩子亲身体验一次。自身的体验比别人的经验更重要。

如果是2岁半以前的孩子,第四步可以改为拥抱安抚后与他一起去完成某件事情或者是用另外一件事情来转转注意力。

孩子的情绪需要释放后再进行安抚,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你感兴趣的

今日推荐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