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辈子,会有很多困难需要面对。小时候走路时会摔倒;生病去医院吃药会苦,打针会疼;上学了早上起很早,会不愿意起;长大了考大学……长大不容易,人生不容易。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让他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难。
“他见到树就很害怕,特别是一排排的松柏树。他每次看到都不敢经过,还用两手抱着头。”——当这对年轻夫妇给我讲述他4岁儿子胆小的经历时,满脸愁苦。
其实,心理学研究显示,孩子对两种东西有天生的恐惧:
一种是大且奇怪的声音,骤然而至;
另一种是身体失去了依托而跌倒。
而其他的恐惧都是后天原因导致的。
1找出原因,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时,会吓唬孩子: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还在这儿玩呢?你看那边是什么,他把你抱走怎么办?天黑了咱们赶紧回家吧。”
“你要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给穿白大褂的啦。”
正是家长这种为了哄孩子听话,对孩子的哄骗,让孩子心里产生了千奇百怪的恐惧。篇头那个怕“树”的男孩子,就是小时候受到了这样的恐吓,才对树生出了如此大的恐惧。
儿童心理学认为:
“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克服心理的恐惧。要消除这些恐惧感,父母平时教孩子时要尽量耐心,要多进行正面教育,不要用吓唬的手段达到驯服孩子的目的。
比如天黑了,家长想让孩子早点回家,你就告诉他:“咱们需要回家做晚饭了,如果不做晚饭,爸爸回来没有饭吃,我们都要饿肚子的。”
或者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有本事,他们会想办法把他的病治好,所以要听他们的话才行等。
父母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平心静气地接受意见。
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也会让孩子对某些事情恐惧
比如,有个孩子表演时因为说错了话,被大家嘲笑,之后就再也不敢上台表演了。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父母应该告诉他,上台表演本身就是勇敢的事情,出错不丢人,有错就改就可以了。别的孩子嘲笑你,是他们的不对,你不用理会。下次上台表演前,仔细排练,不再出错就行了。
有的孩子被猫抓伤过,就开始怕猫。这时父母要告诉孩子,猫是人类的朋友,没什么可怕的,但是和猫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弄疼它,激怒它。面对这种失败的恐惧,我们的原则就是承认事情的真相,但给予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让这类事情以后不再发生。
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
等真正了解了,就变得没那么恐怖了。所以,对于那个怕“树”的孩子,我建议他的父母让孩子多了解树,告诉他树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可以给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天热的时候还可以为我们挡住刺眼的阳光,让我们乘凉。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试着去抚摸树,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树并没有伤害我们。
2让孩子的勇敢,戴上荣誉勋章
要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家长首先态度要淡定。
当孩子不小心摔倒时,他会看你的脸色,如果你一脸紧张,他就会委屈地大哭。当你很不以为意,很淡定地说:“没事,起来吧。”他就能自己爬起来,接着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皮实,也就是抗摔打能力增强。
其次,在方法上,对孩子要放手,不要事事帮他们做,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的勇敢行为进行表彰,以鼓励他继续勇敢。
比如孩子生病了需要去打针,打针很疼,孩子很害怕。这时,你提前和他说好:“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忍过去你就是男子汉,就是勇敢的孩子,并且,你忍过去大夫还会奖励你的勇敢。”
父母可以提前和大夫商量好,如果孩子打针不哭,大夫就奖励孩子一块巧克力,可以让孩子去医院的小卖部领,父母可以先付了买巧克力的钱。
如果孩子忍住了没哭,还拿到了勇敢的奖励。这相当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还得到了医生以及小卖部阿姨的认可。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誉,打针吃药也变成了痛并快乐的事了。孩子勇敢的意志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3带孩子玩,家长应懂的心理学
孩子在年幼时,父母应尽可能多陪孩子玩,在玩的时候,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关注一下孩子智能的发展,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而不只是单纯地怕孩子闹,哄他玩。
带孩子和哄孩子是两个概念,带孩子的重点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他逐渐建设好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他的潜力发掘出来,而哄孩子就是哄着孩子玩,让他不闹就是了。
所以,家长应掌握一些科学育儿知识,理解孩子各阶段行为心理特点,才能既享受到陪伴的乐趣,又增进孩子的发展。
有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上课不专注,做作业的时候也总是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样的父母,我总是会问他们:
孩子在做游戏时,你们有没有总是以让他们喝水、吃饭等理由打扰他们?
家长们常常很愕然——让喝水、吃饭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很多游戏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的,实验表明:
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有较强的稳定性。
通过专注地玩游戏,孩子的专注力就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这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对专家说的“多喝水”“按时吃饭”有一个弹性的认识,在你要打断孩子专心游戏之前,先问问自己。
这种打断是否必需?
孩子已经缺水很严重了吗?
晚十分二十分钟等游戏结束后不可以吗?
我们在养育过程中如果能多一些换位思考,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而不是靠直觉,凭经验,相信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只有对孩子的心理有了科学的认知,在给孩子买礼物的时候,就不会一味地认为贵的、技术含量高的好,而是能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玩具。
有的家长重视商品的质量,给孩子买礼物都会选遥控飞机之类的高档玩具,其实没有必要,遥控飞机对于孩子能力的锻炼并不比他假想为火车的椅子带给他的锻炼和欢乐多。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了科学的认知,就不会强迫孩子玩很难的游戏。
比如,堆积木的游戏,如果孩子的能力只能码三块,而家长要求他码五块,甚至要求他堆出形状,那么这对他来说就太难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时我们也别怪孩子对我们爱答不理的,我们的功利心和目标论也常让他们疲惫不堪,充满挫败感。
4爸爸带着玩,探知更宽广的世界
现在很多家庭,爸爸因为工作忙,不太经常带孩子。但是,爸爸的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荣格说,任何人的身上都既有男性特质,也有女性特质,两种特质只有平衡发展人格才能健全。孩子身上的两种特质需要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才能都激发出来。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甚至表明,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
爸爸常带孩子玩,孩子就更有探索精神。小孩从三四岁开始要探索世界,但有些事情他自己做会害怕,但若带他做他就敢做。比如,我带我儿子去玩,如果要过一条只有几块石头的河,我就不敢带孩子过去,我担心孩子掉河里。但若是他爸爸,就敢带他过去,因为即使孩子掉河里,爸爸也有能力把他捞出来。
所以,爸爸带孩子更能让孩子做一些他没做过的事情,而妈妈爷爷奶奶们更担心的是安全,“万事安全第一”,所以很多事他们都不会带孩子去做。
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性格会更果断、开朗。我的诊室里来过很多妈妈,他们向我咨询:“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敏感、内向,并且还特别胆小呢?”与这些妈妈细细交谈后,我发现,孩子小时候的教育爸爸几乎都没有参与。
这些孩子全是妈妈“抱”着长大的。
妈妈怕孩子受伤,带孩子做任何事都谨小慎微,所以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针对这样的孩子,我开出的处方都是:让爸爸多带带孩子。依靠父亲的“艺高”,孩子才能被引导得更胆大,只有胆大了,艺才能更高。
此外,爸爸无论是在知识结构、生活习惯以及教育方式上都和妈妈不同,所以在教育孩子上爸爸可以和妈妈互相补足。
比如,爸爸带孩子会比较“懒”,不是任何事都帮孩子做,这样孩子就要自己努力做,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孩子的自立能力;爸爸生活上不是那么爱干净,所以爸爸带孩子玩就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一些必要的细菌,孩子的免疫力反而会变强。
我们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亲温柔如海的呵护,加上父亲坚毅如山的培养,孩子才能形成健康阳光的性格。
所以,希望爸爸们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让他们知道,在他们探索纷繁未知的世界时,背后有双温暖的大手在尽力保护他们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