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故事是让人充满遗憾的,但也是时不时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会听到我们的上一辈讲生活的不易,我们也会跟孩子说我们靠什么走到了今天,你一定要怎样怎样。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父母的生活环境和我们一样吗?他们最宝贵的人生经验一定适用于我们吗?同样,我们觉得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孩子未来最重要的吗?其实,答案往往是不一定。我们和父母和孩子分别出生在不同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它独有的特征。即便出生在同一时代的人,每个人也都因为环境、个性和经历的不同,拥有他独特的人生体验,那些对父母最宝贵的人生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孩子。但现实中,我们往往以爱的名义,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强加给孩子很多我们的观念。
那我们该如何不让我们的观念过度影响孩子呢?
1 对孩子的需要保持敏感的觉察和适度的干预
我们在育儿咨询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父母困扰于孩子的吃饭问题,通常是孩子不想吃而家长很担心,家长会花很多心思在吃饭时间的安排、饮食的搭配、用餐习惯的培养甚至身体肠胃的调理等等方面,但效果并不好。其实,孩子要不要吃饭主要来源于他有没有一个想吃的感觉,这是孩子的需要,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甚至夸大当下不吃饭的意义,往往会让孩子对自己的需求不那么敏感,过度依赖大人的安排或者以此为武器和大人来抗争。
2 对孩子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父母要恰当评估孩子的困难,比如常见的写作业拖拉的问题,可能跟孩子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素都有关,一味的批评孩子懒散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而花些心思去观察和理解孩子的困难到底在哪里,帮助孩子去解决根本的问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到孩子的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3家庭不是冰冷的训练场,而是温暖的港湾
有些父母会担心孩子不够强大,无法应对外面的风风雨雨,特别强调在家就给孩子很多的挫折训练。虽然挫折的情境有时候确实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但是,广义地来讲,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不乏挫折的存在,比如小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离开父母去上幼儿园等等,每一个成长都是孩子应对挫折取得进步的过程。而家庭的功能更多应该是塑造一个温暖的港湾,孩子累了,可以有个温暖的怀抱,有张舒适的床,有个宽厚的肩膀,让孩子在休整中积蓄力量继续前行。
4 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在帮助孩子设计他的人生,并为此不懈努力,觉得那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西方有句谚语说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由善意铺就的——我们有好的初衷,但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对孩子的教育尤其如此。过度的干涉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努力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但是,那也许并不是孩子想要成为的自己。而如果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给他足够的自由、允许他自己选择,那么孩子有幸在成长的路上成为他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