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理由,则可能千奇百怪:工作太忙,没时间;没经验,不会带;孩子这么小太缠人了,等孩子大点再自己带;老人自己想带;反正有钱雇保姆…….。总之,似乎孩子生来就是来跟他们抢时间或添麻烦的,索性交给他人帮带完事…… 这样的父母,或许可以在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功,或许依然可以尽享二人世界的浪漫,但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这样把孩子推开,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心理学研究标明,一个生命之初的前几年有机会被母亲呵护在身边的孩子,经由母亲的乳汁和甜蜜的拥抱,更有可能与母亲建立牢固的亲子连接。
这种亲密感不仅会让他顺利克服出生带来的脱离母体的分离焦虑,还有助于他建立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母亲的爱抚会让她觉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可以信赖的,进而而更可能以母亲为安全基地,大胆探索外部的世界,发展与他人的关系,并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反之,一个出生后就被交给他人抚养甚至寄养在外地的孩子,又会怎么样呢?
孩子也许可以被他人抚养的很好,但父母如果在幼弱生命最需要的时候缺位或者关心不到位,错过了密切亲子关系最关键的婴幼儿期,孩子跟父母的情感疏离,也许就此生根发芽。
无意危言耸听,但还是想举个还算典型的例子,希望能对这类父母有所启示:大家都知道知识青年下乡那一代,当时很多支边的知青因为忙于工作,或者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养,忍痛把孩子送到了城里的外婆或奶奶家,孩子也的确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了,可是,等这些知青终于盼到了合家团聚之日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孩子根本不能接受这样“遗弃”他们的父母,即使后来全家人有机会生活在一起,早年的疏离也让亲子关系变得敏感而脆弱。我认识的一个被外公外婆养大的朋友,甚至在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搬离回城父母为他提供的家,宁愿自己租房子住,还有一个朋友,虽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却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我自己有过被寄养的经历,长大后也非常理解父母当初的选择,我跟母亲的关系也很好,但跟弟弟妹妹相比,又似乎总是少点自然的成分,当弟弟妹妹能够自然地跟母亲发生身体接触的时候,我却觉得那样很尴尬。
其次,童年早期父母的“袖手”甚至寄养行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被遗弃感,觉得自己不值得爱的,这种被遗弃感带来的消极自我评价,将给幼小的心灵播下自卑的种子,让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外界的认同,自身的幸福感也很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左右,长大后他们可能非常努力,非常要强,也可能会做出很大的成就,但在风光的外在和别人艳羡的目光背后,是一颗非常容易寂寞和孤独的心灵。
最后,被至亲父母“遗弃”的经历很容易让孩子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是不值得托付的!孩子的对于人际关系的怀疑,也许就此扎了根,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更可能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
有个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的朋友,年届40还无意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因为异性让她感到恐慌,而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幼年时与母亲的疏离就可能导致这个结果。
由此可知,父母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推卸自己的养育责任 ,对于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发展都是影响很大的,这种影响还可能很难修复,即使父母有心补偿,也通常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悔之晚矣。
所以,孩子生下来后,如果能自己带,最好不要轻易交给别处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请人到自己家里帮忙照看,业余一定要想办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至少做到带孩子睡觉,因为孩子与带他睡觉的那个人,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