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喜欢通过表扬孩子,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但是如果父母表现过激,反而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心理学家德韦克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孩子在被夸奖聪明以后,通常不敢接受高难度的挑战,而且挑战失败后把归因归为自己不够聪明;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更愿意选择高难度挑战,而且失败后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研究发现,孩子都受不了被夸奖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如果夸奖孩子的方式得当,这会让孩子有更多积极的表现,同时也会让孩子在艰难的时候,保持信心和耐心。如果夸奖孩子的方式不当,这会让孩子过度依赖别人的评价,不敢尝试挑战新鲜事物。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就会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
那么怎样表扬才能正确地激励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下降呢?
父母如果经常夸奖孩子“聪明”,很可能会带来消极的结果。孩子可能就会特别的在乎自己身上这个“聪明”的标签。从而使他们不敢接受挑战。比如不敢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以免出错。为了保持这个标签,他们不敢尝试,害怕失败,害怕错误。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关注付出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该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观点:你的成功或者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其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果孩子在足球比赛中赢得了球,不要一直夸赞他赢得了比赛,而是应该带他回顾和品味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自己的付出和收获。
夸奖要具体。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在某个特定的行为上,而不是整体上泛泛地评价。一个具体的夸奖向孩子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父母注意到了他。这样孩子会备受鼓励,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也就会知道该如何正确地来应对了。
夸奖要真诚。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不要用“最高级”的形容词。其实,大多数孩子知道他们其实不是最优秀的画家、运动员或者学生等等。所以,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真诚,还要实事求是。否则孩子就会质疑你对他的夸奖的真假性。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中班,从小就很好强,这点特别随我,一看到老师表扬其他的小朋友不表扬她就会生气,回到家就会和我说,请问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跟第一个问题有相关的地方,比如孩子为什么会这么争强好胜,一定是与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激励方式有关的。
当孩子表现得特别争强好胜时,父母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引导。
◆通过父母平日的言行(结合实际日常生活,而非单纯讲道理),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也有做不好的事情,示范给孩子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即使一次做不好也没关系。
◆通过竞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输赢观。比赛或游戏重在分享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比如可以跟孩子玩棋类游戏,大家都是有输有赢,但是无论输赢,家长和孩子都在享受这个过程,让孩子体会到过程的快乐。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对事情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弄清失败的原因,找出不足和下次可以改进的具体办法,不能让输赢仅留给幼儿喜悦或失望。
虽然听过很多人说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较,但是还是忍不住,看到邻居家的孩子那么聪明,又听话,我就特别恨铁不成钢,有时候会忍不住说孩子几句,请问老师应该怎么控制这种情绪呢?每个家长都免不了会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家长的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多的比较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正确的比较:跟孩子的过去比——只要进步了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值得鼓励;跟孩子自己定的目标比——梦想激发进取心,不断进步。
那么怎么克服这种攀比心理呢?
第一点家长要认识到攀比带来的巨大伤害。攀比让家长更加焦虑,家长的焦虑会被转嫁到孩子身上,变成对孩子的批评、呵斥、讽刺、挖苦、逼迫、强压······攀比也会让孩子受挫,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喜欢的是成绩,根本不是真的爱他们。攀比会导致孩子自卑、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第二点家长要发现孩子的潜能,关注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潜力,更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而且,有时候你眼中孩子的缺点可能恰恰是孩子的优势所在。比如,孩子特别贪玩,可能是在运动方面有天赋;孩子爱破坏玩具,说明孩子有探索和钻研精神等等。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没有,那一定是父母还没有发现它!面对孩子的弱项,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放大孩子的优势,尽可能地让孩子把他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4现在很多孩子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争取全面培养孩子,老师觉得让孩子上兴趣班是必须的吗?如果是的话,要怎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