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随着智力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长到了三岁阶段的孩子,不仅已经会说话,而且求知的兴趣大,他们需要父母和自己多交流,还需要父母陪着做游戏,讲故事等等。因此父母的大量时间就用在了孩子身上,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常常搞得疲惫不堪。有些家长也因此而把晚上看孩子,当作是一项日复一日的任务来完成,就等着哄劝孩子睡觉以后,好赶紧休息或者忙别的事情。由于心态是被动的,所以对待孩子就抱着敷衍的态度,缺乏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孤僻,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和情商的健全养成,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育儿专家指出:把亲子交流当成不是任务的任务,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家长心态改变一下,从而态度和感觉也会不一样。比如把陪孩子做游戏,回答孩子提出的种种问题,当作是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随后你会感受到孩子更喜欢并信任自己,会被浓浓亲情所包围,而且会更有成就感。换一种思路和心态去对待事物,感觉就会截然不同。
说说我的亲身精力和感受吧。有一天在下班路上,我脑子里又自然闪现出刚进家门孩子飞扑向我的情景,那一刹那我仿佛被幸福包围着,而且忽然生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和爱,我对他的引导、我和他的交流应该是他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怎么以前我竟把这当做是心理负担呢?
从那以后,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想着孩子那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能使我以最快的速度释放一天的工作压力和烦恼。回到家里,再面对他的各种问题和要求时,我会以新奇的心情来考虑他的想法,再不觉得“哦,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他怎么会想到这个 ”了。有时实在回答不上,我会问他:“那你觉得呢?”通常他会给我同样奇怪的答案,但这至少让我了解他进一步的想法,下一步的交流就会变得很轻松惬意。有时,我俩会为某个古怪的问题一起大笑,然后他就撂开不再问了,而我则可以安心去做家事或休息。慢慢地我发现,虽然每天下班和孩子玩耍、交流实际上是一项任务,但却是我最愿意完成、最迫切想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我把它当成一件不是任务的任务。这其实花不了我太多时间,他在我这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找到了乐趣和母爱以后,就会听话地不再打扰我了,反倒是我时时想找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