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在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中邓奉谋反被杀一事引起了大家关注,难免有很多观众没看明白邓奉为什么谋反,吴汉又是谁,邓奉和吴汉是怎么掐起来的,邓奉自杀后吴汉结局怎么样了呢?

据小道士了解,吴汉是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汉出身贫苦,后来在县中当亭长。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新朝末年,吴汉因门下宾客犯法,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地(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带),交结各地豪杰。23年(更始元年),刘玄称帝,派使者韩鸿招降河北各州郡。

有人告诉韩鸿:吴子颜是位奇士,可以与他计事。韩鸿召见吴汉,对他非常器重,以刘玄的名义委任他为安乐县(今北京市顺义县附近)县令。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吴汉死后,谥号忠侯。

太原郭泰赞曰:射马擒王,兵机莫测。出险履危,不动声色。儒雅彬彬,功名任职。图像云台,中兴辅翼。

24年(更始二年),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在邯郸起事,派人到河北招降,而刘秀此时也在经略河北。吴汉素闻刘秀有长者之风,决心归附,并对渔阳太守彭宠道:渔阳、上谷突骑,天下闻名。您为什么不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附刘公攻击邯郸呢,这是难得的功劳哩。彭宠虽然愿意,但官属都想归附王郎。

吴汉辞去后,在路上见到一个儒生,儒生认为刘秀所过之处,郡县归心。吴汉便诈为刘秀亲笔书信,移檄渔阳,让儒生交给彭宠,令他把所听到的话去说服彭宠,吴汉也跟着到渔阳。彭宠深以为然,派吴汉与上谷诸将会师南进。

吴汉等人沿途击斩王郎将帅,终于在广阿(今河北隆尧县东)追上了刘秀。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攻克邯郸后,赐号建策侯。

吴汉这个人的人品很差,纵兵略南阳,放火屠成都,与五将军抢冯异的军功,虽然讨厌他,但是他性格并不是无可取之处,不然刘秀也不会一直用他,之前说他的坏话不少,所以说说他另外一面。

吴汉的特点,用刘秀的话来说差强人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就是说很能激励到人心,虽然武力比得上他的人不少,但在忠这个忠不是指忠心而是孔子说的执事忠的忠,是笃于事上,即对事情尽力的程度不是其他人能比的,举个例子来说,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这种执著努力的性格令他多次在形势不利时,反败为胜……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又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跟随刘秀打仗时,都会在刘秀的左右,刘秀没安定下来,他会害怕不敢休息,等到刘秀安定下来,他才退回自己的营舍休息……

吴汉这个人不太会说话,一急的话就词不达意了,一开始他与其他将领的关系也不算特别好,曾被其他将领中伤过,但在短时间内变成被大家推举做大司马的热门人物,除了本身的能力外,或者是这种对事情的执著打动了其他将士的心

大家都知刘秀喜欢遥控将领作战,所谓建武之行师,计出于主心,胜决庙堂,承诏奉令者获宠,违命犯旨者颠危听刘秀指示作战的会获得胜利,但没听刘秀指示的人就很容易吃败仗,吴汉就是这句说话的样板,更多的时候是后面半句,有几次不听刘秀的建议,结果战事不利…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难道他喜欢不听刘秀的命令?不是,每当出兵的时候,早上收到刘秀的命令,晚上就已经集结好军队出发了,从来没有办行装的时间,亦因此他能经常担任要职…

是他太笨吗?不是他是被称为奇士的人物,也得邓禹称赞有智谋的人…难道他不了解刘秀的军事能力吗?不是,陛下晓兵他是这样说的,既然他知道刘秀的军事能力,他为何要冒险用另一个方法去作战呢?难道是…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举个例…韩信当年为何要离开项羽?韩信给项羽出的计策项羽通通不用,更要命的是项羽还一直打胜仗,这会让人感觉项羽是对的韩信是错的,如果韩信不是后来归汉征战天下,没人会相信原来他的军事能力是那么强的……

再举个比较现代的例子说,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比较富裕家庭都喜欢帮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一切,让他们一直入名牌学校,课后又让他们学神马钢琴、英语一堆兴趣班,到他们长大又帮他们拉关系让他们进有名的公司,平步青云……

在很多人眼里多幸福,但这些孩子并不是所有都乐意接受这种被安排好的道路,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说他们的成功是靠别人的,不是他们的能力换回来的,他们更想证明给他们的父母知道他们是有能力的……

同样情况,吴汉大可以按刘秀的指示去得到胜利,反正胜仗功劳照领,败了那是刘秀的计策不行刘秀也不能怪他,他甚至还可以绕个圈子来拍刘秀的马屁,胜了主公圣明,托您的鸿福,我又胜了败了主公圣明,只是我能力差才会败的,不关您的事,这样又何愁不官运亨通,何必让自己伤痕累累,甚至要冒违命被杀的危险呢?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他不是想要证明刘秀的不对,而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不想做那些木偶,他相信自己即便没刘秀的妙计,他也能用属于他的方法去取胜…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刘秀臣子的价值…但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他的自信

可是执著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坚持地想去证明他自己是对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刘秀只怪责他,而没处罚他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吴汉这个人虽然不太懂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是很有自己主见的人,在他就快病逝前,刘秀去探病时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说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

意思是他很笨什么都不懂,只希望刘秀不要轻易大赦天下…

大赦之事在秦以前是很少发生的,在汉朝开始比较多皇帝为了表示恩德所以赦免犯人,无论明君昏君爱这样做的不少,但大赦在法家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被放的除了可能是受冤枉的人外,更多的是一些作奸犯科的人,这些人放出去并不是所有安份的,而且皇帝的大赦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刑法的阻吓力,如东汉末年,张成推算到皇帝会大赦,就叫自己的儿子去杀人……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君主经常大赦,而蜀汉在崇法的诸葛亮辅佐时期很少大赦,到诸葛亮一死,后主就经常大赦了,这就是否法家的分别……吴汉在自己快死的时候还在为刘秀的江山著想,只因他是刘秀的大司马,这是他执著贯彻作为刘秀臣子的最后毅力。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介绍——

37年(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旅浮江而下,到达宛城后,奉诏令祭祖。39年(建武十五年),吴汉再率马成、马武北击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42年(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谋反,自称大司马,进攻太守张穆。张穆逃奔广都,史歆就移檄到郡县,而宕渠杨伟、朐月忍徐容等各起兵响应史歆。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刘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护军,精通军事,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万余人前往讨伐。吴汉进入武都,征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困成都。

后成都城破,史歆被杀。吴汉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吴汉杀其大帅二百多人,将其党与百家迁徙到南郡、长沙。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44年(建武二十年),吴汉病危。刘秀亲临看望,并问吴汉后事。吴汉道:臣愚昧无知,只愿陛下慎重不要轻易赦免罪犯而已。吴汉去世后,刘秀赐谥号忠侯,并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效法大将军霍光的丧礼。

吴汉出征后,妻子在家购置田业。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军师在外,官吏士卒供养不足,何必多买田宅?于是尽数分给昆弟们和外家。

横扫河北

为了补充兵源,刘秀准备到幽州征兵,但又顾虑刘玄任命的幽州牧苗曾从中作梗。晚间召见邓禹,询问谁可完成征兵任务。邓禹推荐吴汉,并说: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刘秀乃拜吴汉为大将军,持节征发幽州十郡骑兵。苗曾听说后,果然暗中部署,并命各郡不得发兵。吴汉率领随从二十人前去苗曾驻地无终(今河北蓟县)。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邓奉和吴汉是怎么回事 吴汉结局怎么死的

苗曾以为吴汉没有防备,便亲自出城迎接。吴汉乘其不备,令随从将其就地斩杀,夺其兵马。幽州各郡震恐,莫不望风服从。吴汉征调全部兵员南下,与刘秀会师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

诸将见吴汉士马甚为强盛,都认为他不肯分兵给别人。吴汉回到幕府,呈上军士名簿,诸将都请求将兵士调拨麾下。刘秀笑道:以前恐怕他不肯与人,现在提出请求的为什么又这样多呢?诸将尽皆羞惭。

起初,更始派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打王郎,刚好刘秀赶到,共同平定邯郸。谢躬裨将抢劫虏掠,刘秀深为憎恨,虽都在邯郸,还是分城而处。

后来,谢躬率兵数万,还屯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刘秀南击青犊农民军,并请求谢躬挡住尤来农民军。青犊军被击破后,尤来军果然进犯,北走隆虑山。谢躬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城,自己率诸将军攻击尤来军。结果,尤来军奋力死战,谢躬大败。

刘秀乘谢躬北征,令吴汉、岑彭袭取邺城。吴汉派人劝降陈康,陈康乃开城投降,并献谢躬妻子。谢躬兵败而回,不知陈康反叛,入城之后被吴汉杀死。

此后,吴汉随刘秀北上进攻铜马、重连、高湖各支农民军,常率突骑冲锋陷阵。刘秀平定河北后,吴汉又与诸将一同劝进。刘秀即位后,根据谶语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刘秀只得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与景丹。刘秀认为吴汉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封其为大司马,统帅全军,更封舞阳侯。不久,吴汉率朱祜等十一将讨伐朱鲔,围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