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窦娥冤的故事原型来自这个汉代的真人真事

“咚咚咚”几声急促的敲鼓声打破了县衙的安静。有人击鼓鸣冤。县令和衙役们马上汇聚升堂。

一个年轻女子扯着另一个年轻女子走上公堂。拉扯人的女子满脸怒气,不时用仇视的目光看着被拉扯的女子,而被她拉扯的女子,则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大人,她杀了我母亲。”拉扯人的女子指着被她拉扯的人说。

“我没有。”对方极力辩解。

杀人案?这还了得!县令一拍惊堂木。“到底怎么回事?你们两个一个一个说。”

原告女子指着被告说,“她是我嫂嫂,我哥哥和我爹爹早年死了,家里就剩下她和我娘两个人。我娘对她那么好,谁知她恩将仇报,杀了我娘。请大人为民妇做主。”

窦娥冤的故事原型来自这个汉代的真人真事

“你说她杀人,有什么证据?”县令问。

“邻居说,我娘临死前的那几天,我们家没去过任何人,只有嫂嫂和我娘在家。头天晚上我回娘家,我娘还好好的,还吃了两大碗饭,第二天早晨就死了,不是她害死的是谁?”

县令点点头,问被告,“你为什么杀了你婆婆?”

“冤枉啊,大人,我没有杀人,我婆婆是自己死的。”

“自己死的?她平时有病吗?”

被告女子摇摇头。

“大胆刁民,没病没痛平白无故就死了?”县令生气了,“你哄三岁小孩呢!”

“冤枉啊,大人,”被告连连摆手,“真的不是我杀的,真的不是。”

“你家可有仇人?”县令问。

两个女子同时摇头。

“那你家跟别人有怨恨吗?”

两人又同时摇头。

“这就是了,无怨无仇的,一个老太太,一晚上就离奇死了?”县令严厉的目光直指被告。

这时,旁边的秘书悄悄告诉县令,他认识被告,是东海郡有名的孝妇,丈夫早死,对婆婆简直跟亲妈一样,据说,她婆婆可怜她年纪轻轻又没有孩子,想让她改嫁,她死活不同意,执意留下来照顾年老寡居的婆婆。这样一个有名的孝顺媳妇,不太可能杀了自己的婆婆。

县令犹豫了。他本来同意原告的观点,听秘书这样一说,似乎也有道理。

“大人,我娘不明不白地死了,她老人家死的冤啊,请大人为我娘主持公道。大人要不信,可以问问我们家的邻居,这几天可有人去过我家。我娘昨天晚上是不是还好好的。”

“去,传邻居。”县令吩咐衙役。

不一会儿,邻居来了。果然如原告所说,老太太头天晚上不但吃饭没减量,还跟邻居开玩笑说,让她给儿媳妇介绍对象,还说自己可以像嫁女儿一样把媳妇嫁出去。

“哼!又是一起谋财害命的杀人案。”县令心里想。这种事他见得多了。 “被告,你杀害婆婆,人证物证都在,你还不承认?”

“冤枉啊大人,婆婆虽然是一夜暴死,可我真的没有害她啊。”

“看来你不吃点苦头是不招啊。”县令拿起桌上的牌牌,“把她给我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我看是她的嘴硬,还是我的板子硬。”

东海孝妇被拉出去行刑,再回到公堂,只剩下半口气了。

“你招还是不招?”县令严厉地问。

东海孝妇点点头。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东海孝妇杀人案报到郡中,秘书长于公听说过东海孝妇的事迹,他认为,一个十年如一日孝顺婆婆且远近闻名的至孝之人,不太可能会杀人。但太守最痛恨谋财害命的人,一看是这样的案件,复查都免了,直接在卷宗上画勾,同意行刑。

就这样,东海孝妇被杀了。从那以后,东海郡连续大旱三年,庄稼都枯死了。三年之后,换了太守。新太守占卜、询问干旱的缘由,于公重提此案,说可能是冤情太重所致。于是,新太守重新立案,重新审查,查出了东海孝妇的冤情,并在她坟前进行了祭祀活动,太守之下全部参加。祭祀结束后,当天就下起了大雨,当年,东海郡获得了大丰收。

这个故事出自于出自《列女传》与《汉书·于定国传》,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的雏形,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