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福州警方证实:吴谢宇被抓获归案。
被抓获时,他身上带了30多张身份证,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
可能很多人忘记了吴谢宇是谁?但2016年那场轰动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你一定有印象。
2016年2月14日,福州警方发现吴谢宇母亲——谢天琴被杀死在家中。
她的尸体被塑料包裹了数十层,每一层缝隙里都放入了活性炭,以防止尸体变臭。存放尸体的房间竟然还布置了监控,与电脑相连,可以用手机随时查看。
警方随即发布通告:其22岁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悬赏万元缉捕。
之后,更多关于此案的细节被披露,而种种迹象表明:
这不是冲动犯罪,而是一场谋杀!
案发前,吴谢宇曾通过网络购买了刀具、活性炭、塑料布、医生护士服等作案工具,仅刀具就购买了菜刀、手术刀、雕刻刀及锯条多种。
7月初,邻居在楼道碰到谢天琴母子,吴谢宇还主动打招呼“阿姨好”。母子俩当时都挺高兴,谢天琴还说小宇瘦了,发愁该做些什么好吃的补身体。
弑母后,他的表现也没有一丝异常,平常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剪下母亲日记伪造辞职信,中途还回了一次北大询问补考的事情。甚至,如果不是他自己主动露出马脚,或许直到现在还难以知晓案件的发生。
整个案件最诡异的是,所有认识吴谢宇的人,都不相信他就是凶手:
“我宁愿相信自己会弑母,都不相信他会。”
老师称他为“天才”,成绩是全球5%;
打篮球是“篮球大神”;
情绪稳定,从没有过与人争执的情况出现,人缘好又是暖男。
在大家的评价里,吴谢宇是完美的“神”。
而在案件侦破过程里,所有完美的伪装被摧毁,另一个吴谢宇出现了。
他与性工作者恋爱、拍摄大量性爱视频,购买性玩具,甚至曾用十几万元向性工作者提亲。
一边是孝顺、高智商的北大学神,另一边是叛逆、冷血的弑母案嫌疑犯,如此矛盾对立的性格,或许和其家庭教育有关。
有个吴谢宇的高中老师曾评价,非要说吴谢宇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如果说弱点是影子,那么他一直没有影子的解释只有两个:
1、他一直生活在黑暗里
2、他在太阳直射之下
这里的太阳可能就是他母亲对他的道德绑架。
吴谢宇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同事说她清高、要强,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在吴谢宇的父亲去世时,其大学同学曾为母子俩筹集了1.8万的慰问金,但被谢天琴婉拒。这笔钱被存入银行,后来大家曾多次试图把钱给她,都未成功。
而这样的性格也传递给了吴谢宇,在他的高中试图发放一笔助学金时,也被他拒绝,他告诉校方自己母亲有能力抚养他,并且希望学校不要扩散传播,不希望引起大家的同情。
这些看似成熟的表现,或许只是一种伪装,是吴谢宇的一种角色扮演。
不然为什么在他杀死母亲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把当年母亲不肯要的钱全部拿了回来呢?
心理学上说,当父母都有很强原则时,其原则除了会被用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会被拿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这种规范行为,会极大的压制孩子自身的天性,长期处于这种原则规范下,有部分“聪明”的小孩学会了伪装。
你看,我只要装成这个样子,父母老师都会高兴,同学也很欢迎我。
但这样的完美人设下,一个人的真实情绪根本无处倾泻,性格只会越来越扭曲。他的内心早就千疮百孔,随时可能爆炸。
高中同学说:“吴谢宇平时太压抑自己,所有事都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前段时间,那个跳桥自杀的17岁少年,就是在沉默中灭亡的那一个。
北大学子弑母案,或许就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人间悲剧。
生活在父母高压下,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绝不只有吴谢宇一人。
全国未成年犯的一项调查显示,42.3%的犯人都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因为总是无法被父母平等对待、经常被打骂、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有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竟和这位弑母的北大学子有几分相似。
他的母亲是高校老师,很有素养,平时不苟言笑,对孩子也非常严格,属于完美主义者。
他十分尊重自己的母亲,但在心里却更愿意和父亲亲近。
他说:“我很惧怕和母亲在一起,因为她动不动就各种指教,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如果我不听或不耐烦,她就生气,或者流眼泪,逼我就范,我都快要疯掉了。
虽然我也知道她是为我好,但我和她在一起是各种难受,每时每刻都想逃离。”
知乎上有个话题: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是种什么体验?
底下的回答是:好累,真的好累。
他们自己的人生都没过明白,就被社会催促开始养育下一代;
他们自己的梦想目标没有实现,就把那些遗憾强加到下一代;
他们自己也许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依然“自以为是”拼尽全力给孩子争靠前;
等他们老去了,他们又反过来觉得自己付出这么多,孩子欠了他们一个顺从和美好前程。。。。。。
为了让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孩子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压力。
但正如蔡康永所说:爸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把他当个人看,他是独立的,有思想的,有脾气的,而非被父母控制的“机器人”。
孩子,本就应该成为他自己。
北大毕业的王猛,不仅拉黑了父母,还写下一封“为将来而记下的过去”为题的万字书信,发给同辈朋友,希望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要重复上一代的错误。
很多人骂他冷血,不孝,“劝”他做子女的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生养之恩重,好像可以粉饰一切: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的话你怎么敢不听?
当你想反抗的时候,父母回答最多的,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等你有了小孩,你就知道了。”
不少读者在后台给先生留言:
“为了成为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一直都听父母的,从小到大一次都没有被他们夸奖过,鼓励过,现在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是很自卑怕生,胆小,没主见,无法独立。”
“我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做到最好,不然等待我的就是惩罚!导致我成家多年依然有强迫症。”
“每当看到别人的父母充满爱意地抚摸自己的孩子,我就想哭。”
心理学家李雪有句名言: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很多人希望他的孩子赢在起跑点,但却往往让他的孩子累死在终点。
先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指责谁,因为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完美。
先生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我修行。
为人父母可以不懂教育学原理,更不需要成为什么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一定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别让你的控制欲成为孩子的枷锁,因为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有几句话,先生很欣赏:
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忘了,你们也曾是小孩子呀。
你们的口袋里,曾经和我一样,藏着各种怪兽卡片;
你们的脑袋里,曾经和我一样,会浮现出奇幻彩虹。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地活下去。
作者:斜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