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刘露编剧执导,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的喜剧《驴得水》上映6天票房9200万接近破亿,在赢得好口碑的同时,网友对其评价却两极分化。《驴得水》应了电影宣传语“我讲个笑话,但你别哭”,但缺乏电影感,杂乱无章。而更多的网友好奇《驴得水》结局是什么意思呢?孙佳开放式结局有什么寓意吗?
驴得水电影结局是什么意思?
《驴得水》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影片将背景设在民国时期,四个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老师在偏远山村创建了一所小学。因为经费严重不足,校长领着三位老师虚构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老师,以此向教育部多领一份薪水。
而“吕得水”的真实身份是一头每天为老师们挑水的驴——“驴得水”。突然有一天,教育部特派员要来学校听“吕得水”老师讲课,情急之下,老师们将一名满口乡音的小铜匠改造成吕老师。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越来越失控。
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个人都由之前的合作、帮忙,转变为间接或直接的利害冲突,如同一张纷繁复杂又紧密交织的网一般,将每个人困在其中动弹不得,只得随着事态的发展迎来自己注定的结局。
故事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风情万种的女老师张一曼成了可笑的牺牲品,正直的周铁男在特派员的枪口下变换了嘴脸,校长为了学校不得不一次次违背他的原则,老实的奎山在金钱下一步步蜕变成自私贪婪的小人。
为了得到美国人罗斯先生的捐款,众人将让铜匠装死,又找来单纯的小女孩佳佳做铁匠的妻子来骗遗款,一片啼笑皆非后,铜匠诈醒,众人惊慌。已经有着疯癫的女老师欢欢喜喜的捡起了枪,枪声骤起,为一切划上了休止符。
电影接近结局的高潮部分的表现相当的可圈可点,复杂的人物关系在一个点集中爆发的时候呈现了出乎意料的张力,只可惜结局草草收尾,角色去向不明和性格突然再次转变的情况都有出现,所以这个剧本整体上其实也只做到了完整而不是完善。
全片从欢乐幽默到紧张压抑到悲从中来一气呵成,不给观众以任何喘息之机。尽管影片长达两个小时,但看下来毫不拖泥带水,总感觉意犹未尽。
俗话说借古讽今,驴得水把背景放到了民国时期,看似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下社会黑暗与人性扭曲,与延安的民主光明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是片尾的一行文字,与《黑处有什么》的片尾字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影片的年代设置相得益彰。但你我心知肚明,这台话剧这部电影实际所指。
孙佳开放式结局有什么寓意吗?
孙佳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所以变得空想主义变得不明事理变得自以为是起来,以为走出去了,就能见到不一样的社会,但大家其实都清楚,不管是谁的天下,这些社会的问题依然会存在。
上下五千年都没有解决的疑难杂症,岂是一朝变天就能消灭的。还不如就像孙校长一样,躲在这样一个任何组织都触及不到的地方,用各种手段做点实事来的快乐。而导演亲解了电影《驴得水》的结局含义:《驴得水》结尾坚持加入“奔向延安”,可理解为“回望初心”
记者:结尾孙佳投奔延安的字幕呈现,也不是审查意见?
周申:那个是我加的。
刘露:是他(周申)要求要加的。
周申:而且是我比较坚持要求加的。佳佳这个人物是我和刘露作为创作者表达立场的人物。其他人物都是开放式的结局,佳佳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结局。这个结局代表佳佳坚守自己的底线,代表佳佳是要奔向她自己的理想,代表她勇敢地冲破当时一切的束缚,去追求理想,追求民主,追求正义,那不就是到延安去?
刘露:对,我们并不是想要刻意讨好谁,而是的确在那个时代,真的是一个很正面向的选择。
很难想象,这是开心麻花推出的第二部作品,抛弃了之前妥妥的喜剧化道路,而是剑走偏锋选择了这么一部笑中带泪、悲从中来又发人深省的题材。
影片的前半部分,展示了老师们的乡村生活,简单又有趣,尤其是合伙欺瞒教育部检查的片段让人笑的喘不过气来;而后半部分却画风一转。
在黑暗的环境下、在残酷的现实中,一个个朝气蓬勃又可爱聪明的角色,陷入了人人自危的怪圈,对“生”的渴望,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心狠手辣,转变为一次无休无止的苦难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