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的成语:
一蛇吞象、巴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
典故
古代传说南海中有一种蛇叫做巴蛇,它的身长有800尺能吃象。巴蛇把大象连骨头都吞下肚里在三年以后才把骨头吐出来,被吐出的骨头可以医治腹内疾病。这个传说广为流传。后来有人根据传说改编成“蛇吞象”的故事:古代有个穷苦的猎人叫做阿象,他怜悯一条饿昏了的小蛇精心得把它饲养大。小蛇慢慢长大成了青蛇并通人性,经常会从外面给他带回一些值钱的东西来报答他。从此阿象就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能够成为富翁。愤怒的青蛇便将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一口吞下。但由于他的贪得无厌终于被这条蛇一口吞掉了。
含义
现在用来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吞下一头大象也是那么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就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出处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 三岁而出其骨 君子服之 无心腹之疾."《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则这二攒司过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户犹如插翅虎。”
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