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他给总理当翻译

他是一个标准的80后。大学还没毕业,外交部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全国两会期间,他担任了李克强总理的翻译。他准确、娴熟、流利的翻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被人称为中国翻译界的“一哥”。他的名字叫孙宁。

孙宁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小学五年级时,从不当“出头鸟”的他有一天被英语老师请到黑板上拼写单词,在黑板前吭哧半天,愣是没把单词umbrella拼对。小升初时,孙宁英语考了96分,他有些沾沾自喜。然而入学后,他发现周围同学清一色的满分。

孙宁真正产生要当翻译的念头是在读高中的时候。高中一年级,孙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兴趣小组。有一次,董正璟校长给他们讲了一个南非黑人小孩遭遇的故事,感人的故事让孙宁产生了翻译成中文的念头。那个周末,他把自己关在房间查找信息,逐字逐句仔细翻译。经过一个周末的努力,孙宁终于把这篇小说翻译好了。校长帮孙宁作了一些修改。校长把译稿还给孙宁时,微笑着说:“小伙子,功底不错啊,好好努力!”得到校长的鼓励,孙宁对英语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立下了为外交事业做贡献的志向。这一年,孙宁17岁。

高中毕业前的一天晚上,董校长交给孙宁一项重要任务——把一部20多万字的英文小说翻译成中文。董校长说他可以给提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同时,董校长还答应为孙宁校稿,为孙宁署名,并支付稿酬。孙宁听后欣喜若狂,他对校长说:“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孙宁开始翻字典,查资料,对小说中的任何细节都加以推敲。一年后,新书上市,孙宁抚摸着那有自己名字的新书,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当翻译官。

凭着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以及深厚的功底,高中毕业,孙宁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上了大学,孙宁更加勤奋了。可是一次考试让他备受打击。原来,北外开学第一学期,孙宁的语音、口语免修考试一门都没有过关。只要他一张口讲英语,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孙宁下定决心狠补口语。下午没课的时候,孙宁总会戴上耳机到学校花园听广播、大声朗读或是找同学来对话。孙宁专注而大声地朗读,常惹得周围的人窃窃私语,但他对这一切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当孙宁在众人面前大胆讲英语的时候,人们总会夸奖他说:“这小伙子的发音纯正、漂亮。”孙宁明白,学好英语不仅仅是要能写,还得能说。对于英语,他更有信心了。他想,他离自己的梦想又靠近了一步。读大二的时候,由于在辩论课上的出色表现,孙宁被推荐参加系里的比赛。之后孙宁又被推荐参加“外研杯”辩论赛和“二十一世纪·爱立信杯”第七届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备战期间,孙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查资料、做卡片、写讲稿,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经过每周六七小时的魔鬼训练,孙宁在辩论和演讲的舞台上发挥出色,挥洒自如。当孙宁举起冠军奖杯时,他终于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这次演讲为孙宁进入外交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孙宁进入了外交部翻译室,为杨洁篪外长(时任)担任翻译。2004年9月孙宁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由于孙宁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分别在2009、2010、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三、四次会议上为发言人李肇星担任翻译,并成为外交部翻译室同传和即席翻译官。2013年两会期间,经过层层选拔,孙宁成为新任总理李克强记者会翻译。谈起自己的翻译官之路,孙宁只说了一句话:“有耕耘,就有收获!”

从一个青春大男孩到外交部的即席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成功总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