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人设是什么意思?
卖人设,意思是通过公司或者自己设定的能引起大家好感的人设来赢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卖人设,语出作者露娜文章,作者认为,那些热衷在作品之外贩卖人设的艺人大多不够自信……“背离艺人本身强加人设、过度炒作无疑会引来观众反感。将精力过度放在对人设的演绎与塑造上,只会让明星离好作品越来越远”
现象
早期艺人的人设塑造主要靠作品,比如张涵予的硬汉形象、张柏芝的玉女形象。这样的人设多贴合于作品的人物,多为一种类型,且没有排他性——如硬汉的形象也同样适用于吴京、刘烨、孙红雷等。这样的一种标签式的人设,仅仅是根据作品对演员进行的一种划分与归类。而并非针对个体的形象,其人设运用也多为剧中形象的延伸。
和张涵予、吴京等实力派演员不同,对于热衷在作品之外“卖人设”的艺人而言,其实是一种不自信。在缺乏代表作的情况下,“卖”人设便成为了增加辨识度的走红利器。包文婧就是属于此类。一直以来她的名字只有跟着包贝尔才会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直到不久前参加真人秀《妈妈是超人》,才得到一些关注——也仍然是“饺子(包贝尔女儿小名)的妈妈”。没有作品支撑,不卖人设,拿什么让观众记住、还能时不时在综艺中露脸呢?
经纪公司也会挖掘出艺人身上或者性格中独特点、或者为了迎合受众而凭空编造出一些与艺人自身性格特点完全不相符的人设,并利用个人微博、真人秀等节目将其进行展现。这些人设是否能够深入人心,则取决于艺人表演与展现的程度和后期剪辑。强贴、硬凹的,甚至与其自身真实特点大相径庭的人设,则存在着表演时“用力过猛”被观众戳破的风险,甚至会带来“粉转黑”的后果。
背后原因
人设背后潜藏的是巨大商业价值
尽管如此,明星与其经纪团队宁愿冒着被戳穿的尴尬与风险,也要不遗余力地塑造人设——这是走红的捷径,可以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艺人需要人设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人设能给艺人带来精准的定位。在品牌选择代言人时,其自身标签和品牌的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黄磊一直以黄老师、黄小厨、好爸爸等多重身份活跃在娱乐圈。他携大女儿多多参加的亲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展露出对女儿多多的循循善诱,给大众留下了“好爸爸”的深刻印象。
顾家好男人的人设也为黄磊带来了奶粉、教育、家居用品等商业代言。黄磊还在各类综艺真人秀节目中展现出烹饪能力,塑造并且不断巩固了“黄小厨”的形象,并自创了品牌“黄小厨”,成功实现了人设的标签化、品牌化与商业化。
负面影响
然而,所谓成也人设败也人设,人设崩塌的事件常有,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黄磊在导演了电影《麻烦家族》和主演了电视剧《深夜食堂》两部口碑极低的影视剧之后,“黄老师”的能力和诚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拥有“好男人”人设的明星在出轨等事件上,大众对其容错率几乎为零。所以林丹、陈赫出轨事件一经爆出,大众情绪被瞬间引爆。大众的信任度降到冰点,个人的品牌与商业价值也一落千丈。“出轨门”第二天,在广州车展上,林丹代言的品牌就把大幅林丹画像的展板撤换。
在庞大的信息洪流中,人设之于艺人就好比商品包装,直接影响着艺人的商业定位和观众印象。当越来越多的明星意识到人设的重要性后,就会出现人设同质化与人设崩塌的现象。
迪丽热巴就经历了这样的尴尬,“胖迪”、“吃货”等人设曾经让她俘获大批粉丝,然而,在经纪公司的包装与助推下,“吃货”的人设被过度强化,上综艺时常因用力过猛而被网友诟病。同样是当红小花的关晓彤本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国民闺女”,却在高考后卖起了“学霸”的人设,被挖苦“自吹学霸怎么着要有能上985的分数吧?”
正常合理的人设往往都是建立在与明星本人特质高度相符的基础上,然后再体现在作品上。比如“老干部”人设是收割少女心的利器,但要诀是在自身的沉淀和积累上,否则很容易“玩脱”——此前长年在微博写繁体字、二十四节气的“老干部”靳东,就曾经因为说错了“诺贝尔数学奖”、以及在访谈节目中推荐了成功学伪书等一连串“事故”,被许多网友嘲讽“别再装文化人了”。再加上近年来演任何角色都同样套路,简直连“演技”的招牌都要不保。
再比如,“总攻”应该是眉宇间散发的一种不让须眉的英气,这种气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性格的坚韧特质,而不是靠穿个西装、梳个背头尴尬玩“壁咚”就能塑造的。张天爱在演“太子妃”走红后也热衷卖“总攻”人设,刘诗诗被叫“诗爷”多年,但跟成功塑造了霓凰郡主(《琅琊榜》)、张春华(《军师联盟》)的刘涛相比,前二者似乎就不那么“总攻”了。为什么?依然是演技啊。
如何人设
背离艺人本身强加人设、过度炒作无疑会引来观众反感。将精力过度放在对人设的演绎与塑造上,只会让明星离好作品越来越远。你看看比较让人服气的演员,哪个拼命跟观众说“我超级能吃但就是不胖”?章子怡产后,每天晒的就是如何调理身材、运动瘦身。我觉得这比晒“吃不胖”的人,更加真实诚恳。她把时间都用在了演戏上,现在得到的就是一部部扎实的代表作品。而把心思花在其他地方的人,则只能在其他地方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