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吴王李恪真的喜欢武媚娘吗?

《武媚娘传奇》武媚娘来到甘露殿回忆与李世民相恋的过程,当年武媚娘在甘露殿起舞吸引了李世民,两人从此以后结下不解之缘,武媚娘回想完往事情不自禁翩翩起舞,李恪忽然出现扶住武媚娘,两人四目相视越靠越近。这些都是戏说,那历史上真正的吴王是什么样的?他究竟为何被杀?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武德时始封为长沙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为蜀王,贞观十年636年又封为吴王。历任益州大都督、齐州都督、安州都督等职。李恪的母亲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出身高贵,加之李恪聪慧好学,因此唐太宗非常喜爱,虽然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却以年幼而仍然留宫内。
贞观十年636年,李恪被任命为安州都督。此时李恪已经成年,唐太宗不便再留在身边,只好命其离京赴任所。李恪临行之时,唐太宗写信一封,告诫他说:“我为天下之主,当为天下的表率;你是皇室至亲,应当时刻想着如何藩屏朝廷;做事之时,要以礼义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你长期在我的身边生活,突然离去,必然恋恋不舍。我本想赐你珍宝,又恐使你更加骄奢,故写了这段话,以为庭训。”这一番话将一个父亲爱子的拳拳之心,表露无遗。
唐太宗虽然非常喜爱吴王李恪,但却并不溺爱,后来吴王在任上与乳母之子赌篡古代的一种博戏,唐太宗知道后,遂罢去了其都督之职。并削去了三百封户,以示惩戒。李恪丢官后,长期住在长安,唐太宗命权万纪辅佐吴王。后来李恪知错能改,除了潜心习武学文外,便没有再出现过什么过失。
自从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并没有因此而高枕无忧,反而忧心忡忡。他立李治为太子固然可以避免兄弟相残,然而太子毕竟是未来的皇帝,将来是要统治天下,治理万民的,没有相当的才干与魄力是无法胜任的,搞得不好也不利于政权的长治久安,对于这一点唐太宗是非常清楚的。立李治为太子仅数月后,他便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选奈何选”雉奴是李治的小名。而吴王李恪英武,有文武才,唐太宗常说李恪很像自己,打算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自然不会同意,据理力争。唐太宗说:“你反对立李恪,只是因为他不是你的外甥吗选”长孙无忌回答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君至重,岂可数次改换选希望陛下认真对待。”这个时期的长孙无忌已经具有相当的政治势力,唐太宗深知如果此事正式提出,朝廷重臣肯定还会有不少人坚决反对,阻力甚大,加之李治确实没有任何过错,也就只好作罢了。长孙无忌却因此而深恨吴王。此事发生在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次月,唐太宗将吴王李恪召来,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父子虽为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徇私。昔汉已立昭帝,燕王刘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万可不戒选”反映出唐太宗对李恪安全的担忧。
吴王李恪真的喜欢武媚娘吗?
李治即皇帝位后,不久,便任命李恪为梁州都督,令其离京赴任。永徽三年652年,发生了驸马都尉房遗爱、大将薛万彻、柴令武、荆王李元景以及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谋反之事,事情牵连到吴王李恪。次年二月,高宗颁谄处死了以上诸人。其实此事对吴王李恪来说,完全是一桩冤案。房遗爱知道长孙无忌深恨李恪,因此有意说李恪也参与了谋反密谋,他希望因此能得到宽恕,免于一死。岂知房遗爱此举不但不能使自己免死,反而给了长孙无忌一次难得的机会。
吴王李恪的被杀,震动了天下,“海内冤之”。长孙无忌还不作罢,又将李恪的四个儿子,即李仁、李玮、李琨、李镜,全部流放到岭南。当时李恪在临受刑前,大骂道:“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宗社有灵,当不久族灭。”有趣的是,长孙无忌的结局不幸被李恪说中了。不久武则天指示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他所极力保护的这位外甥,“竟不亲问无忌谋反之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下诏免去他的一切官爵,不久赐死,家属亲戚全部流放岭南,子侄或流放,或诛杀。这一结局是长孙无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的目的是想避免兄弟相残,由于李治懦弱,后来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为了取代唐室,建立大周政权,大杀唐朝宗室,唐太宗子孙几乎被诛杀殆尽。这种状况也是唐太宗所始料不及的。
需要说明的是,长孙无忌的死,也是一桩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