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育儿综合内容页

盗墓贼为什么不会拿走古墓里的铜钱呢?

第一、铜钱的价值不高。

与古墓中的金、银器具相比,铜钱的价值不高,而且不好携带,对盗墓贼来说,诱惑力不强。

第二、陪葬的铜钱“过期”了。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专属”的铜钱样式。比如,秦朝时,流行半两钱,汉朝时,流行五铢钱,唐朝时,流行开元通宝钱等等。

每到改朝换代,前代的货币一般也被作废了。在这种情况下,古墓里的铜钱,对盗墓贼来说,就失去了使用价值了。一堆废铜,他们盗来何用呢?

盗墓贼为什么不会拿走古墓里的铜钱呢?

第三、盗取古墓里的铜钱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铜钱,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所以,盗墓贼一旦盗取了前代的铜钱,不仅流通成问题,万一被官府发现,自己还会吃不了兜着走。

第四、官方毁墓。

古代政权更替频繁,有的当权者为了惩罚已去世的政敌及其家族,往往会对死者“开棺、戮尸”。

比如,唐睿宗即位后,就对曾属于敌对政治集团的武三思、武崇训父子,韦玄贞、韦洵父子等人,进行了挖坟毁墓的惩罚。

由于这种行为,大多出于政治报复目的,所以毁墓者对墓中随葬的财宝大多不做处理,只任由后世盗墓贼盗取。

《新唐书》载:“睿宗夷玄贞、洵坟墓,民盗取宝玉略尽。”

盗墓贼为什么不会拿走古墓里的铜钱呢?

第五、为了寻求刺激。

盗墓贼盗墓,一般是迫于生计,想要盗取古墓中的宝物换取钱财,但有一种盗墓贼,他们对古墓中的金银财宝压根就不感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拿古墓里的铜钱。

盗墓贼在盗墓时还有哪些奇怪的规矩?

对一般的盗墓贼来说,在盗墓时,除了不敢拿陪葬的铜钱外,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拿陪葬的玉器。

原因大致有两点:

其一、古代佩玉是贵族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是不准戴玉的。

所以,盗墓贼如果盗取古墓中的玉,一方面不好“销赃”,另一方面也容易暴露身份。

其二、古人认为玉是有灵气的,特别是给死者陪葬的玉,会沾染一些污秽气息。

所以,盗墓贼为了避讳,通常也不会拿古墓里的玉。

比如,考古专家在楚王刘戊的墓中,就发现了整件已散的金缕玉衣。

盗墓贼在盗挖这座墓时,只抽走了连接玉衣的金丝,而把所有的玉片扔在了墓穴中。

盗墓贼为什么不会拿走古墓里的铜钱呢?

除了上述“两个不拿”外,在盗墓这一行,还有“两个不盗”。

一个是“墓旁种柳树的不盗”,另一个是“鸡鸣灯灭不盗”。

这有什么讲究呢?

古人对丧制有很严格的等级规定,皇室墓穴旁栽种松树、士大夫阶层栽种柏树,平民百姓的墓前一般栽种柳树。

平民百姓的墓中不会随葬珍贵的物品,所以,“墓旁有柳、扭头就走”,就成了盗墓贼心照不宣的规矩之一。

盗墓贼为什么不会拿走古墓里的铜钱呢?

另一个规矩,我们在《鬼吹灯》等影视剧、小说中也经常能看到。

虽然故事的情节大多虚构,但“鸡鸣灯灭不摸金”却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古墓中一般氧气稀薄,盗墓贼如果冒然进入墓中,可能会因为缺氧遇到生命危险,这时,如果提前在墓中点燃一根蜡烛,就能简单测试出墓中的环境适不适合人进入。

蜡烛很快自动熄灭的话,证明墓中的氧气已被消耗殆尽,盗墓贼这时应该尽快退出,否则就会出现“人为财死”的惨剧。

而鸡鸣则代表着天要亮了,盗墓贼若是不及时走,很有可能会被人发现,进而送交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