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宰治会多次想要自杀呢,这和他的童年经历脱不了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童年的缺爱筑起了他否定性倾向、多次走极端的一生。
太宰治在1909年出生在日本一个名声显赫的贵族大家庭里,父亲是经营银行和铁路的大地主,也是贵族院议员,但平时总是非常地严肃,不苟言笑。
母亲常年体弱多病,无法亲自抚养孩子,因此太宰治一直是由保姆、姑母、乳母照顾。
战前的日本,家族奉行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太宰治在家族里排行第十,上面还有五个哥哥和四个姐姐。
因此,虽然生活富裕,但太宰治在家中是个地位低下的人。
被父母忽视不说,太宰治从小举手投足都要看兄长们的脸色,甚至他没有单独的卧室,这让他时常感觉自己在这个家中就是个多余的人。
因此,童年极度缺乏家庭关爱,造成了太宰治多次想要自杀、走极端的人生。
“我参不透这人类的生活”
太宰治写下这句话时,已经存了赴死的决心。
他说:“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这是他对自己短暂一生的总结。
他生于6月,也在6月与这个世界告别,1948年6月19日,他的遗体被打捞上来,这一天刚好是他的生日。
《人间失格》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遗作。
太宰治本名是津岛修治,1909年6月19日,太宰治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境优渥,他的父亲是经营银行与铁路的大地主,也是贵族国会议员,他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这个家庭中,太宰治过的并不幸福,他津岛家那一辈里面的第六个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太宰治觉得自己的出生很“多余”。
太宰治在婴幼儿时期便与母亲分离了,他被家中的仆人带大,与父亲的关系也不亲密,当时的日本奉行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年少的太宰治举手投足都要兄长们的脸色。
他与小说主人公叶藏一样,从小体弱多病,懦弱敏感,内心充满了对人的恐惧,通过扮演“小丑”缓解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他一直很努力地想要做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小时候做滑稽事讨大家开心,求学时散尽钱财维持友谊,陪恒子自杀……
太宰治小小的少男心里,也装着一个偶像——芥川龙之介,甚至还模仿他的姿势拍了同款照片。偶像对太宰治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芥川龙之介受不住病痛的折磨,自杀之后,18岁的太宰治一个人在屋子里呆了很长时间。
后来,青年太宰治参加了左翼运动,他第一次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愧,正如他在《斜阳》里写道的那样:“姐姐,我们有罪吗?生为贵族,只是我们的罪吗?”
第一次是20岁的时候,当时太宰治还是高中生,因为崇拜大作家芥川龙之介,所以用与芥川同样的方式——吃安眠药自杀。然而因为剂量很小,他没有成功。
1930年11月,太宰治与银座酒吧侍女田部目津子殉情,他们在镰仓七里浜海岸一起服用大量的安眠药,结果田部身亡,太宰治被救了回来,这让他被浓浓的愧疚感折磨着。
第三次自杀在26岁,因为没能获得一个作家成功标志的“芥川奖”,也没能进《都新闻社》当记者,他跑到镰仓的山上要上吊自杀。后来因为绳子断了,又活了下来。
1937年3月,太宰治又与艺妓小山初代在群马县水上温泉自杀未遂。
《人间失格》书成当年,太宰治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自杀,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在39岁生日当天,遗体被发现。
太宰治短暂的一生,从20岁到39岁,18年的时间里自杀过5回,对他来说,死好像不是一件难事,反而活着,才是要勉力去维持的事情。
史铁生曾说过:“写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实的他人,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这话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太宰治不论是人生还是小说,都充满了丧文化,但是你喜欢也罢,讨厌也罢,肯定也罢,否定也罢,他今后都是将长期以神奇的魔力栩栩如生地迫近你灵魂的文学家,令你无法回避。
《人间失格》这本书中,每个看问题的视角都渗透着孤独感,只是各自孤独的方式不同,这种孤独感并不是来源于无人陪伴,而是来源于对世事的无力。
整本书虽然有人觉得很丧、很压抑,但这并不妨碍它剖析人性中的某些现实,乃至诱发读者进行比对和思考。
我们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功夫去认真品味。同时今天的文章也只是一点点感悟,对于阅读理解这本书,也只能起一个导读的作用。
人的一生都应该去读一次《人间失格》,在他的指引下从平淡的人生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在了解阴影下的肮脏后,我们要更勇敢地去拥抱光明。这二者并不是相互冲突的,正如死和生一样,并非是人生绝对的对立面,死恰恰是生的延续,一种无声的抗争。
从《人间失格》不完整的世界观带来的迷茫中走出,走向更加真实,更加完整的世界,这才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生命,或许轻如鸿毛,却一样能够仰望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