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奥斯卡颁奖礼也是结束了,《水形物语》也是斩获了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影片奖项,虽然这一次诺兰的《敦刻尔克》也是被提名,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获得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影片,那么诺兰为什么没拿奥斯卡?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
3月初刚落幕的第90届奥斯卡上,诺兰凭战争片《敦刻尔克》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输给《水形物语》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最佳影片的角逐上,《敦刻尔克》同样输给《水形物语》。《敦刻尔克》是诺兰第二次入围最佳影片,第一次是2010年的《盗梦空间》。
从1998年《追随》出道,今年48岁的诺兰20年来五次提名奥斯卡,至今一无所获。从1998年到2018年,20年间能有10部大制作电影问世,保持着稳定、高效、高水准产出。累计获得票房收入42亿美元,是全球最卖座导演top5的成员。作为商业电影导演,他从来没有赔过钱 ; 而作为艺术从业者,他从没拍过烂片。
40-50岁的英美导演里没拿奥斯卡很多,为何单拿诺兰出来分析?因为近些年来凭借《蝙蝠侠:黑暗骑士》《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作品,他差不多是最受全球影迷推崇的导演。
在全球影迷聚集的电影资料网站IMDb上,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获189万人投票,得分9.0分,历史好评排名第四位。诺兰还有6部影片入选好评TOP250的序列中,绝对是同时代的导演中的佼佼者。
《盗梦空间》(8.7分)排名14
《星际穿越》(8.5分)排名30
《致命魔术》(8.5分)排名48
《记忆碎片》(8.4分)排名49、
《黑暗骑士崛起》(8.4分)排名65
《蝙蝠侠:侠影之谜》(8.2分)排名115
如果说诺兰在5000到7000个奥斯卡评委里没拿过最佳,但在全球十几万影迷心中,他早拿过最佳了。
要聊奥斯卡,就必须要知道奥斯卡和票房首先是不划等号的,奥斯卡也从来不会买好莱坞的账(好多深受国内机制荼毒的同学,以为好莱坞就是美国的文联或者电影家协会神马的,完全是误会)。
在美国电影圈子里,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和美国的手工业电影,是要分开说的。电影工业是每个电影工作者的立身之本,电影说到底,是一项需要花大钱的事儿,要把一幅图像拍摄细致到可以放到大屏幕上,和放在电视上播出的效果完全不同(随着电视屏幕变大,这个距离再缩小,当然专指美国,很多好莱坞电影工作者都在感慨,美剧的制作之精良正在追上电影。
诺兰的最强项恰恰是他提名奥斯卡的最大弱点,他的技巧太过强大,故事逻辑和设计过于缜密,以至他的电影会准确地给人一种极其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附带精密输出而显强行的观点。而这点与奥斯卡近些年所秉承的那种少即是多的挖掘内心的电影观念截然不同。
这其实暗合了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面说的:记住要展现而不是讲述。奥斯卡想要的是适度地去技巧化,让观众自己发现。《黑暗骑士》因为希斯·莱杰的小丑是最接近的一次,《星际穿越》前半部分那种父女情感有一点沾边,《盗梦空间》因为大量的解释性讲述反而是离得最远的一次。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AMPAS)。该学院由近6000名电影界的专业或资深人士组成,其中的大部分成员来自美国,现任主席是知名编剧弗兰克·皮尔森。虽然学院组成的人数不少,但是放到电影圈里,就属于小众了,而且其中主要都是以制片人、编剧为主,这些家伙的口味本来就很挑剔。
近年来,奥斯卡评委也在不断吸收海外电影人加盟,中国电影人冯小刚、章子怡也都是奥斯卡评委。换句话说,这些评委都是电影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他们挑选和评选电影的口味,肯定要和影迷有一定的差别。
商业大片现在不是奥斯卡的心头之好,除非是《泰坦尼克号》《魔戒三部曲:国王归来》这样在商业片领域成就了新高峰,或者当年的对手确实不如它。按照奥斯卡目前的取向,纯商业大片连拿到最佳影片的提名都难,譬如说漫威电影宇宙的影片,距离奥斯卡很遥远。
基于奥斯卡的选片标准,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星际穿越》这样的商业片就很难成为奥斯卡入围的首选,后者作为科幻类型在奥斯卡90届的历史上,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样的情况就少之又少。
获得奥斯卡奖,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一年的美国国情,好莱坞的大环境,甚至和当年对手实力都有一定的关系。
诺兰想要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大奖,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坚持自我的风格,获奖是迟早有一天的事情。毕竟才48岁,马丁·斯科塞斯65岁才拿奥斯卡。
且不说克里斯托弗·诺兰,还有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已过世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没拿过奥斯卡的无冕之王多了去了。还有,希区柯克、卓别林、奥逊·威尔斯这些电影巨擘,同样也没有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丝毫不能否认他们才华,奥斯卡全球众多电影奖项中的一个而已。
有种观点认为,诺兰的电影很照顾影迷和观众,从《黑暗骑士》到《盗梦空间》,都是在商业类型片的一种创新,深入浅出的影片,但喜欢在片中向观众解释。在学院导演们评选影片的标准,还是要求入围奥斯卡的作品能够有一些留白供观众解读,以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