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组词_身字怎么组词
发布时间:2024-04-30 作者:用户上传 育儿知识大全 yuerzhishi.com
身的组词:安身、安身、本身、藏身、车身、出身、单身、单身汉、大显身手、动身、翻身、奋不顾身、粉身碎骨、孤身、化身、浑身、健身、健身房、家庭出身、洁身自好、机身、跻身、跻身、满身、前身、切身、亲身、栖身、起身、全身、惹火烧身、人身、人身自由、容身、丧身、上身、身败名裂、身边、身不由己、身材、身长、身段、身份、身份、身分、身高、身后、身价、身价百倍、身教、身经百战、身临其境、身强力壮、身躯、身上、身世、身手、身体、身体力行、身外之物、身亡、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心健康、身影、身子、舍身、设身处地、随身、贴身、挺身而出、替身、投身、脱身、献身、显身手、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摇身一变、引火烧身、一身、以身殉职、以身作则、葬身、葬身、只身、置身、终身、转身、自身、
安身【拼音】: ānshēn【解释】∶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指在困难条件下无处安身(2) [take shelter]∶在某处躲避敌人四处搜捕抓人,我们只得在破庙里安身(1).安歇身子。谓住宿。《左传·昭公元年》:“ 侨 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其时天色又黄昏,前不及村无旅店,今夜哪里去安身?”(2).存身,容身。《国语·鲁语下》:“ 叔仲 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於 楚 。’”《梁书·沉约传》:“ 敖 传嗣於墝壤, 何 安身於穷地。” 唐 朱湾 《咏壁上酒瓢呈萧明府》诗:“不是难提挈,行藏固有期。安身未得所,开口欲从谁。”《水浒传》第四四回:“﹝ 孟康 ﹞把本官一时杀了,弃家逃走在江湖上緑林中安身,已得年久。”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时,我是无所选择的了,只要有安身之处,有饭吃,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有没有工资,都得干了。”(3).指容身之地。《快心三集》第十一回:“ 吴玉儔 从京中回来,过 扬州 ,即来询问,见 喜儿 有了安身,甚是欢喜。”(4).安定的人。《吕氏春秋·谕大》:“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5).犹言立身。《孔子家语·致思》:“ 曾子 曰:‘入是国也,言信於群臣而留可也,行忠於卿大夫则仕可也,泽施於百姓则富可也。’ 孔子 曰:‘ 参 之言此可谓善安身矣。’”《北史·隐逸传·徐则》:“ 天台 真隐 东海 徐先生 ,虚确居宗,冲玄成德,齐物处外,检行安身。”《水浒传》第二四回:“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九章:“常言说,人无刚强安身不牢,我就看不上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的人。”
本身【拼音】: běn shēn【解释】 自己;自身(1).谓以自身为本位、中心。《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 成玄英 疏:“今 啮缺 以己身为本,引物使归,令天下异形,从我之化。”(2).犹本性。《列子·黄帝》:“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 杨伯峻 集释引 王重民 曰:“身有性义,盖身性古通用,本身犹本性也。”(3).原身。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此指前身。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本身已败坏,此即魂耳,善相保。”此指肉体。《西游记》第六二回:“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説你得了本身。”此指原来的身份。(4).自身。《朱子语类》卷七五:“太阳居一,除了本身便是九箇。”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你本身做亭长躭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现在 陈先生 依据了来攻难的,却是他本身的态度。” 杨朔 《印度情思》:“ 奥兰格巴城 本身美是美,更美的却在别处。”
藏身【拼音】: cáng shēn 安身。《礼记·礼运》:“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 汉 王充 《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唐 杜甫 《北邻》诗:“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但这一面的房屋,他们再也不肯轻易让出去,这是 曾 家最后的藏身之处。”
车身【拼音】: chē shēn 【解释】 〈方〉∶扭过身 在那儿,你一车身就看到了【解释】 车的中间部分;车厢 引用解释 1.车上除发动机和底盘以外的所有机件的总称。 2.转动身体。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我车身向它一看,看又看不见甚么,那声音又往远远的河边上去叫去了。” 林斤澜 《母女》:“ 刘淑兰 坐也不坐,车身奔回自己的村子,直往 小羊子 家闯去。”
出身【拼音】: chū shēn 【解释】∶一个人最初从事的职业和履历造成的身分 (2) [family background]∶家庭经济基础所奠定的身分 (3) [an official’s previous experience in feudal time]∶指入仕之途 武举出身 引用解释 1.献身。《吕氏春秋·诚廉》:“ 伯夷 叔齐 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后汉书·王常传》:“今 刘氏 復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北齐书·封隆之传》:“时 高乾 告 隆之 曰:‘ 尒朱 暴逆,祸加至尊,弟与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岂可不出身为主,以报讐耻乎?’” 唐 钱起 《送郑书记》诗:“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宋 苏轼 《策别十六》:“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於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有司者摠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欧阳山 《三家巷》二一:“ 陈文婷 说:‘依我看,你应该好好地把高中念完。将来最好能念大学。否则念完了高中,熬了个小小的出身,也对付着可以组织个甜蜜的小家庭。’” 3.指为官。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僕本寒乡士,出身蒙 汉 恩。”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老夫乃 王翛然 是也。自出身以来,跟随郎主,累建奇功。”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 樊噲 ﹞想起某家元是屠户出身,不可忘其本领,正在我宅中演习我旧时手段,杀狗儿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人本来是个骗子出身,姓 包 ,名 道守 。”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唐 李益 《城傍少年》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6.指改嫁。 张步真 《满足》:“那讨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财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闹药,娘就出身了。” 7.出生;产地。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五:“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访。”《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原来那寺里有个道长老,原是 西印度国 出身,因慕 中国 清华,发心要到上方行脚。”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8.谓出路,前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以此嫁他,图个日前安逸,日后出身。”《中国歌谣资料·红军游击歌》:“工农都是受苦人,快快起来帮红军,帮助红军打敌人,穷人才会有出身。”
单身【拼音】: dān shēn 【解释】 无家属或离开家属的人 单身汉 引用解释 1.无家属或不与家属在一起。《左传·昭公十四年》“养老疾,收介特” 晋 杜预 注:“介特,单身民也。”《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惟 正 及殿中督 汝南 张通 捨妻子单身随侍。” 唐 王建 《自伤》诗:“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 2.指空身不携带物品。 鲁迅 《<三闲集>序言》:“一月二十八日之夜, 上海 打起仗来了,越打越凶,终于使我们只好单身出走,书报留在火线下。”
单身汉【拼音】: dān shēn hàn 【解释】 没有配偶的男人 引用解释 未婚或丧偶的男子。亦指未带家眷一人独居者。 冰心 《我的学生》:“我也只笑着说:‘我这单身汉是拿起脚来就走,你这一个“公使馆”如何搬法?’”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九章:“这是汗臭,长年不见阳光的小屋的霉臭和没人照顾的单身汉几年不拆洗棉被的油污的恶臭。”
大显身手【拼音】: dà xiǎn shēn shǒu 【解释】 身手,本领、才能。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 大群街溜子,二流子也都大显身手。——端木蕻良《曹雪芹》 引用解释 充分显露自己的本事。 赵树理 《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巴金 《关于<龙·虎·狗>》:“但这里还是十分热闹、拥挤,也正是旅馆里的人大显身手的时候。”
动身【拼音】: dòng shēn 【解释】∶启程,上路 每到开学时,我三更就从家里动身 (2) [get off]∶出发 打算一早就动身去度假 引用解释 1.谓有所作为,有所行动。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动身章智,显光气於世;奋志敖党,立卓异於俗,固常通人所谗嫉也。” 2.启程;出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然算计得停当,事不宜迟,快打点动身便是了。”《老残游记》第一回:“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罢。” 茅盾 《林家铺子》三:“现在 上海 开了火,说不定明后天火车就不通,我是巴不得今晚上就动身呢!”
翻身【拼音】: fān shēn 【解释】∶翻转身体 (2) [free oneself;emancipate;liberate one's life;stand up and win one's emancipation]∶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bring about an upswing]∶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引用解释 1.反身;转身。 唐 杜甫 《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身。” 明 刘基 《采莲歌》:“放下荷花深深拜,翻身忙整翠花鈿。”《三侠五义》第十四回:“四爷一翻身,急将他按住。” 陈同生 《不倒的红旗·猛将吴焜》:“他时常睡到拂晓之前,翻身下床,动作迅速地走出屋去。” 2.指纵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王安石 ﹞又尝见 郑毅夫 《梦仙诗》曰:‘授我碧简书,奇篆蟠丹砂。读之不可识,翻身凌紫霞。’” 3.比喻从困苦或受压迫的情况下解脱出来。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四折:“虎着痛箭难舒爪,鱼遭密网怎翻身!” 朱德 《六连岭》诗:“二十餘年游击战, 海南 羣众庆翻身。” 柳亚子 《拟民谣》:“人民受苦三千年,今日翻身乐无穷。” 徐迟 《牡丹》七:“她要变人,要翻身!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锁,彻底地从那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 4.比喻买卖上的轮回,周转。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因为他父亲的原故, 日本 人很帮他的忙;听说介绍过一次军火,贩过一次烟土,包过一次赌,几个翻身,他便抖起来了。”
奋不顾身【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解释】 勇往直前,不顾惜自身安危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引用解释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梁书·武帝纪上》:“復誓旅 江 甸,奋不顾身……剋歼大憝,以固皇基。”《明史·李钺等传赞》:“ 胡世寧 奋不顾身,首发奸逆,危言正色,始终一节。” 徐迟 《牡丹》六:“她们都是英勇的,高尚的,奋不顾身的。”
粉身碎骨【拼音】: fěn shēn suì gǔ 【解释】 身体粉碎,指死。也说“粉骨碎身”。常用在为某种目的时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引用解释 身躯粉碎。指牺牲性命。 宋 苏轼 《叶嘉传》:“臣山藪猥士,幸惟陛下採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得如此玉成, 满某 即粉身碎骨,难报深恩。”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纵令是粉身碎骨,我也甘心。”亦作“ 粉身灰骨 ”。 唐 张鷟 《游仙窟》:“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孤身【拼音】: gū shēn 【解释】 独身一人(多指无亲属或亲属不在身边) 他孤身一人闯荡江湖 引用解释 单身。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余惟戇书生,孤身无所齎。”《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一个中了进士,却是孤身一人;一个却是子孙满堂,不中进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就住在 继之 的公馆里,有説有笑,免了那孤身作客的苦况了。” 潘漠华 《生命上深刻的一痕》诗:“伊是呵,我不忍写,莫有爷娘,也莫有名义上的丈夫,只有一位行商的哥哥,有的是伊颠连无告的孤身。”
化身【拼音】: huà shēn 【解释】∶佛在人间暂时出现的人、动物或植物的形体 (2) [embodiment]∶体现某种抽象事物(如灵魂、思想、原则或典型)的东西 勇敢的化身 引用解释 1.佛三身之一。指佛、菩萨为化度众生,在世上现身说法时变化的种种形象。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九:“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为佛形,名为化身。”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读坛经》:“近读六祖《坛经》,指説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喻眼: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 清 赵翼 《题袁止所我我周旋图》诗:“佛説有化身,《易》言贵观我。” 2.借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 元 鲜于枢 《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诗:“《兰亭》化身千百亿, 贞观 赵模 推第一。”《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莫説 老君 已经显出化身,指引你去,便不是仙人,既劳他看脉一回,且又这等神验,也该去谢他。”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我非 西子 ,我乃 西子 化身也。” 艾青 《珠贝》诗:“在碧绿的海水里,吸取太阳的精华,你是虹彩的化身,璀璨如一片朝霞。” 3.指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 王西彦 《鱼鬼》:“他的身体,他的面貌,他的举止和言语,一切都是固执的化身。”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一刹那间我成为祖国的光荣和当代 中国 人民为反法西斯斗争所建立的功绩的化身了。”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4.使形体变换。 明 刘基 《猛虎行》:“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刘国钧 《月词》诗:“我欲化身云万朵,妨他清洁着污泥。”
浑身【拼音】: hún shēn 【解释】 全身 吓得浑身发抖 引用解释 全身。 唐 杜荀鹤 《蚕妇》诗:“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苧麻。”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西游记》第七五回:“那老魔闻此言,浑身是汗。” 巴金 《秋》三:“她觉得浑身非常轻快。” 方言。犹替身。浑,用同“ 混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道是赴选何曾入贡闈,此身不拟着荷衣。三场尽是浑身代,一个全然放屁龟。”
健身【拼音】: jiàn shēn 【解释】 一种体育项目,尤指包括徒手或用器械的体操,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
健身房【拼音】: jiàn shēn fáng 【解释】 专为体育锻炼而建造或装备的屋子 引用解释 专为体育锻炼而建筑或装备的房子。
家庭出身【拼音】: jiā tíng chū shēn 引用解释 一般指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以前的家庭的社会成分。
洁身自好【拼音】: jié shēn zì hào 【解释】∶維護本身的純洁清廉,而不隨波逐流、趨炎附勢 人洁己以進。與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論語》 (2) [mind one's own business in order to keep out of trouble]∶指衹顧惜自己,不管他人的事 引用解释 保持自身的纯洁,不同流合污。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有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冯至 《伍子胥·林泽》:“你们这样洁身自好,可是来日方长,这里就会容你们终老吗?”亦作“ 洁身自爱 ”。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七:“纵有洁身自爱的人,不欲临财苟得,不愿同流合污,则必立受扼持,终遭排挤。”
机身【拼音】: jī shēn 【解释】 飞机的中间机体部分,用于装载空勤人员、旅客或货物
跻身【拼音】: jī shēn 【解释】 置身[某种行列、境域等];踏进 跻身文坛 引用解释 踏进,跨入。 黄裳 《榆下说书·关于柳如是》:“名士得以跻身其间,原因是他们或则本身就是大地主,或则可以向大官僚转化。”《文汇报》1983.6.29:“我虽然很想跻身于电影行业,但从没有主动要求过。”
满身【拼音】: mǎn shēn 【解释】 遍身,全身上下 满身是血的重伤员
前身【拼音】: qián shēn 【解释】∶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predecessor]∶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引用解释 1.佛教语。犹前生。《晋书·羊祜传》:“ 祜 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 祜 即诣邻人 李氏 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 李氏 悲惋。时人异之,谓 李氏 子则 祜 之前身也。”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红楼梦》第一○三回:“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説破。”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第十章第二节:“ 陶弘景 虽然是道教徒,但他晚年宣扬自己前身是佛教中的 胜力菩萨 投胎下凡来渡众生的。”参见“ 前生 ”。 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农民--这是 中国 工人的前身。” 巴金 《家》六:“只要能够买到的他们都买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也被那个老店员从旧书堆里检了出来送到他们的手里。” 马南邨 《燕山夜话·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当时煤窑的出现毕竟是一种新鲜事物,那些窑主们毕竟是后来的资产阶级的前身,那些窑工们也毕竟是后来的无产阶级的前身。” 3.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切身【拼音】: qiè shēn 【解释】∶亲自 身切体验 (2) [personal]∶关系到自身 切身利益 引用解释 1.迫身。谓身为外界所迫。语出《晏子春秋·杂上二四》:“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僕也。” 晋 傅玄 《安民》:“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乐不可捨者,患不能切身也。” 2.与己身密切相关。 宋 朱熹 《答程正思书》:“朝夕点检,是切身之急务。”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怎把自己切身的事抛了不想,却去跑起野马来了。” 3.犹亲身。 明 高攀龙 《就正录自序》:“第举吾幼所诵读者,切身体味之,而见矣。” 马南邨 《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 4.翻译佛经时,有梵音而无相当的汉字,即用二字聚作一体,谓之切身。
亲身【拼音】: qīn shēn 【解释】 自身 亲身经历 引用解释 1.不离左右的亲近。《楚辞·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縞素而哭之。” 洪兴祖 补注:“亲身,言不离左右也。” 2.贴身。《韩非子·奸劫弑臣》:“ 余 又欲杀 甲 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身衣之里,以示君而泣。”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裁为亲身服,着以俱废兴。”《西游补》第四回:“也有开了亲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场。” 3.亲自。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红楼梦》第五二回:“就説太太身上不大好,不得亲身来。” 杨朔 《月黑夜》:“ 庆爷爷 一定要亲身送他们渡河。”
栖身【拼音】: qī shēn 【解释】 寄生;暂住 暂时在朋友家里栖身 引用解释 亦作“栖身”。 寄身;暂居。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择师》:“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復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莫不是姓 孙 的无分,却将这精银响钞与了别人,教兄弟有家难逩,无处栖身。”《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画栋雕梁,栖身不牢。娇妻美妾,剐骨的刀。” 洪灵菲 《在洪流中》:“她真是不知道触到了什么霉头,三十多年前,她的丈夫被说是什么土匪砍了头,现在她的儿子又被说是什么农匪,无处栖身了。”
起身【拼音】: qǐ shēn 【解释】∶起床 五点钟起身 (2) [start on a journey]∶动身;起程 起身去上海 (3) [stand up]∶站起;起立 引用解释 1.出身。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犂锄。”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臣起身田野,势孤援单。” 2.站起;起立。《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与帝并起身,紫衣人望帐,下马升阶。”《儒林外史》第四十回:“那先生起身从新行礼。”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钦差应当答说:‘圣躬安好!……起去!’而后官员们才起身与钦差相见。” 3.动身。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今日杀牛宰马,做箇大大筵席,管待天使大人起身。”《红楼梦》第一○四回:“ 贾政 见了 宝玉 果然比起身之时脸面丰满。” 陈翔鹤 《不安定的灵魂》:“至何日始能起身北上,则此时尚不能一定,不过为期总在不远罢了。” 4.起床。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 唐三藏 此日起身,他胖姑儿从头告诉了你。”《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五更时分, 兴哥 便起身收拾。” 茅盾 《脱险杂记·生活之一页三》:“早上天一亮就起身。”
全身【拼音】: quán shēn 【解释】∶整个身体 她全身都疼 (2) [endash]∶外文活字一个字母的长度(m字宽),为破折号一半的短划线 引用解释 1.保全生命或名节。《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三国 吴 张悛 《为吴令谢洵求为诸孙置守冡人表》:“若使 羽 位承前绪,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从命,则 楚 庙不隳,有后可冀。” 北宋 王禹偁 《四皓庙碑》:“是知先生之出,非独谋 汉 也,实将救时也。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矫世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 2.整个身体。 茅盾 《子夜》三:“她用一个脚尖支持着全身的重量,在那平稳光软的弹子台的绿呢上飞快地旋转。”
惹火烧身【拼音】: rě huǒ shāo shēn 【解释】 惹:招引。比喻自找麻烦,结果害了自己 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 冯氏,都送将出来。——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引用解释 比喻招来灾祸使自身受害。 沙汀 《淘金记》十四:“那个名叫 钟老善人 的老头,摸着胡子狠狠盯她一眼,警告她不要惹火烧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李桂荣 估量 白 家是干属,怕把事情闹大了,区上县里派人来调查,惹火烧身,反倒不美。”
人身【拼音】: rén shēn 【解释】 人的身体;亦指人的行为、名誉等,是法律意义上的名词 人身伤害罪 引用解释 1.人的身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宾白》:“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 2.佛教语。谓在轮回中转世投生的人。《梵网经·菩萨戒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身,一本作“ 生 ”。《南史·褚裕之传》:“佛教自杀者不得復人身。” 3.指当事人本身。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人身及家口质繫,悉散还私家。” 4.指人品和才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梁书·陈伯之传》:“ 临川 内史 王观 , 僧虔 之孙,人身不恶,便可召为长史。” 5.指个人的生命、行动、名誉等。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但是从来无人说这种杂乱无章、盲目赶工、大量发生人身、质量事故是冒险。”如:人身自由;人身攻击。
人身自由【拼音】: rén shēn zì yóu 【解释】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的权力 引用解释 指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的自由。如不得非法逮捕、拘留和搜查等。
容身【拼音】: róng shēn 【解释】 在某处勉强居住、生活,安身 无容身之地 引用解释 1.安身;存身。《韩非子·诡使》:“而断头裂腹,播骨乎平原野者,无宅容身,身死田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戴氏 《西征记》曰,今见祠在东岸,临 河 累石为壁,其屋宇容身而已。” 唐 张籍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水浒传》第五五回:“ 宋江 道:‘某等众人,无处容身,暂佔水泊,权时避难。’” 张天翼 《春风》:“ 邱老师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觉得这里小得容身不住:四面的墙壁压着他呼吸都不大灵便。” 2.保全自身。喻指苟且偷安。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諛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 胥 愿廓目于邦门,以观 吴邦 之大败也。”《汉书·朱云传》:“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而 咸 数毁 石显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若尸禄以为高,拱默以为智,当官苟在於免负,立朝不忘於容身,絜行逊言以处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
丧身【拼音】: sàng shēn 引用解释 丧命。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为君不避丧身,义之性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狐》:“观其见金色喜,其亦利之所在,丧身辱行而不惜者歟?”
上身【拼音】: shàng shēn 【解释】∶身体的上半部 上身穿一件格子花呢西服 (2) [blouse]∶上衣 姑娘穿着白上身、花裙子 (3) [start wearing]∶新衣服初次穿在身上 我做了一件蓝褂子,今天刚上身 引用解释 1.身体的上半部。《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上身穿一件大红縐绸箭袖小袄。”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女的光着下身,上身只穿着一年贴身的小白坎肩。”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三:“于是他把两只手插进裤袋里,上身往前面一摆一摆地走回自己的住处。” 2.上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上身,外面套了青直贡呢的坎肩。” 1.穿在身上。多指初次穿新衣。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这三位主母,都是会憎嫌丈夫的。若还这几副封誥,安安稳稳的上身,不费一些气力……以后还要憎嫌丈夫,须要急他一急。” 2.谓招引到自己身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便揽了这件事上身,直到此刻才办妥了。”
身败名裂【拼音】: shēn bài míng liè 【解释】 地位丧失,名誉扫地。形容做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引用解释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谓遭到彻底失败。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词》:“卒之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鲁迅 《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而且不但此也,还有许多罪恶,写在账簿上哩,一旦发布,你便要‘身败名裂’了。”亦作“ 身败名隳 ”、“ 身废名裂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朱自清 《经典常谈·<史记><汉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身边【拼音】: shēn biān 引用解释 1.身体的周边。 唐 元稹 《蜘蛛》诗序:“ 巴 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 2.身体的近旁。《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便把椅儿掇近了婆子身边,向他诉出心腹,如此如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子存 要带他在身边教他,又没有这个閒功夫。”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3.指随身存放钱物的地方。《水浒传》第二八回:“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负曝闲谈》第十七回:“把所有钞票洋钱,尽行塞入身边。”
身不由己【拼音】: shēn bù yóu jǐ 【解释】 指人失去自主的能力,全由他人支配,或受周围环境的控制 引用解释 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能由自己支配。《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禁 拜伏於地,乞哀请命。 关公 曰:‘汝怎敢抗吾?’ 禁 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此时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臺阶下。” 鲁迅 《彷徨·伤逝》:“在慌张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电影上见过的方法了。”亦作“ 身不由主 ”。《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噯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冲在人群的波浪里,我身不由主,只能应合着大众的步调朝西跑。”
身材【拼音】: shēn cái 【解释】∶在直立状态下的自然身高 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 (2) [figure]∶指身体的高矮胖瘦 身材苗条 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水浒传》第十四回 引用解释 1.指才能。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乱无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某无身材,但守公直。” 2.指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唐 寒山 《诗》之十九:“手笔太纵横,身材极瓌瑋。”《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呼韩邪 高高身材,面如秋月。”
身长【拼音】: shēn cháng 【解释】∶指人的身高 (2) [length of coat]∶衣服从肩到下摆的长度 身长达臀部的茄克 引用解释 1.指人体的高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準,日角。”《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身长七尺,相貌堂堂。”《说岳全传》第七五回:“身长一丈二,膂力几千斤。” 2.衣服从肩部到下摆的长度。 身体长高。谓成年。 明 何景明 《石矶赋》:“身长而道不立,齿迈而业不周。”
身段【拼音】: shēn duàn 【解释】∶女子的身形体态 身段优美的妇女 (2) [(dancer’s) posture]∶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形体动作 引用解释 1.身体。 宋 柳永 《木兰花》词:“星眸顾拍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难道是廉耻心随身段长。” 草明 《魅惑》:“她底矮壮的身段倚靠在 汶澜桥 铁栏上。” 2.指体态。 宋 柳永 《荔枝香》词:“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玉姐 偷看公子,眉清目秀,面白唇红,身段风流。” 3.戏曲演员表演的各种舞蹈化形体动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周维伯 曲不入调,身段阑珊,惟能説白而已。”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开口便成腔,不须摹倣身段规模,做出都成样。”《相声传统作品选·黄鹤楼》:“我们没事儿净在一块儿研究,我给他呀说说身段嘛的,研究研究唱腔儿呀!”
身份【拼音】: shēn fèn 引用解释 见“ 身分 ”。
身分【拼音】: shēn fèn 【解释】∶身段,体态 舞出身分来 (2) [quality]∶东西的质量 这酒也还有些身分。——《儒林外史》 (3) [(dirty)deal]∶勾当 [那婆子]所以闲常也与人做些不伶俐的身分。——《初刻拍案惊奇》 (4) [status]∶ 指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资格,也指人受尊敬的地位 医生的身分 对有点身分的街坊四邻,他相当的客气。——老舍《四世同堂》 引用解释 亦作“ 身份 ”。 1.指出身和社会地位。《宋书·王僧达传》:“固宜退省身分,识恩之厚,不知报答,当在何期。”《红楼梦》第四七回:“不知他身分的人,都悮认作优伶一类。”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个奴隶。” 2.指身价。 刘澍德 《迷》:“当个小股员,就把身份提得那样高,脾气弄得那样大。” 3.模样;姿态;架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行一似摤老,坐一似猢猻。甚娘身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 高老先生 虽是一个前辈,却全不做身分,最好顽耍,同众位説説笑笑,并无顾忌。” 4.指手段;本领。《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説了一遍。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张铁臂 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舞出许多身分来。” 5.行为,勾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婆子﹞所以閒常也与人做些不伶俐的身分。” 6.质地,质量。《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比 杭州 织来的花样身分更强十倍。”《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你这肴饌是精极的了,只是这酒是市买来的,身分有限。”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四章二:“ 顾天成 当下把一件染过两水、身分还很厚实的 嘉定 大绸长衫脱下来,搭在左手臂上。”
身高【拼音】: shēn gāo 【解释】 动物躯体的高度,尤指人的身高 一个身高两米的男子
身后【拼音】: shēn hòu 【解释】 过世之后 垂名于身后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引用解释 死后。《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啟机於身后也。”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巴金 《家》三三:“她昨天看见 梅姐 身后的情形和 钱伯母 的惨状,她也很感动。”
身价【拼音】: shēn jià 【解释】∶指一个人的身分或在社会中的地位 突然身价百倍 现在,他们身价一天一天高起来了。——《娘子关前》 (2) [the selling price of a slave]∶旧指人身买卖的价格 (3) [price]∶有时也指某种物品的价格 土产身价猛增 引用解释 1.指卖身钱。《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 秀秀 养娘。”《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待后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只是我娶你不起呀,不知道你要多少身价呢?”亦指旧时人身买卖的价格。 郑观应 《盛世危言·贩奴》:“向有拐贩华人出洋之事,名其馆曰招工,称其人为猪仔。猪仔一名载之西洋,身价五六十元。” 2.指人的身分、社会地位。《官场维新记》第十二回:“这是我们不该託人去与他説情,他如今倒越发高抬身价了。” 王汶石 《春节前后》:“谁知道那昧良心贼,如今当了个驴官、马官,在人前吃开了,身价高了,架子大了。”
身价百倍【拼音】: shēn jià bǎi bèi 【解释】∶比喻人的社会地位、声望大大提高 (2) [(of price) rise sharply]∶指东西的价值大大提高
身教【拼音】: shēn jiào 【解释】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 身教胜于言教 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后汉书·第五伦传》 引用解释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后以“身教”谓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别人。 宋 李吕 《师正堂》诗:“物我虽殊理本同,算来身教易为功。” 陈世宜 《孟硕入狱不获探视诗以慰之》:“文字立教寻常耳,君独身教追如来。”如:身教重于言教。
身经百战【拼音】: shēn jīng bǎi zhàn 【解释】 亲身参加过很多次战斗 老将军身经百战 引用解释 谓亲身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或斗争。 唐 郎士元 《塞下曲》:“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梁 朝中一员虎将,姓 葛 名 周 ,生来胸襟海阔,志量山高;力敌万夫,身经百战。”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以及他的同志 孙吉人 他们,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难道就怕了什么?”
身临其境【拼音】: shēn lín qí jìng 【解释】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某种切身感受 引用解释 谓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三侠五义》第六五回:“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毫无一点的情趣。”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但这不过是一个大意,此外的事,倘非身临其境,实在有些说不清。” 郭小川 《出钢的时候》诗:“一切身临其境的人都会称心悦目。”亦作“ 身当其境 ”、“ 身歷其境 ”。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我近来倒是明白了,身历其境的小事,尚且参不透,说不清,更何况那些高尚伟大,不甚了然的事业?”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可惜这些资料,我在目前不能得到,我不能写出些更具体的事实来,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这种不忍想像的灾难,身当其境的农民该是多么惨痛!”
身强力壮【拼音】: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解释】 身体健康能够承受或忍受艰苦环境的;健壮的 身强力壮的伐木工 引用解释 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菡子 《致江幼农》:“我想邀请几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如果你的健康允许,我们五一节之夜把你抬到 天安门 去!”
身躯【拼音】: shēn qū 【解释】∶身体 健壮的身躯 (2) [stature]∶身材 身躯高大 引用解释 1.犹身体。 汉 王褒 《洞箫赋》:“託身躯於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扑翻身躯便拜。” 叶圣陶 《夜》:“﹝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2.引申指生命。 续范亭 《绝命诗》:“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身上【拼音】: shēn shàng 【解释】∶身体上 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2) [have sth. with one]∶随身[携带] 身上没带笔 引用解释 1.指本身,自己。《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身上之衅,既自藉藉,交结朋党,构扇是非,实足乱俗伤风。” 2.指身体。 唐 杜甫 《哀王孙》诗:“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适间被 郭威 暗算打损身上。”《红楼梦》第二三回:“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去了。” 3.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责任承当者。《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们的性命都在姐姐身上,只求姐姐超生我们罢了!”《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张天翼 《儿女们》:“把你亲家的门栅捐拨到你身上,你只要拢共缴清这五十块。” 4.指身体的上方。《水浒传》第八七回:“﹝ 孙立 ﹞把身望后便倒,那枝箭从身上飞过去了。” 5.指随身可以放置物品的地方。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四:“﹝ 韩常新 ﹞从身上掏出火柴盒,拿起一根火柴剔牙。” 6.指随身携带的钱物等。 张天翼 《新生》:“今天我身上不便……本是应该由我来做个小小的东,然而家里没有预备。”
身世【拼音】: shēn shì 【解释】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引用解释 1.指人的经历、遭遇。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傅燮 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 桃源 内,益叹身世拙。” 陆文夫 《小巷深处》:“ 徐文霞 不停地哭着,让眼泪来诉说她的身世,痛苦和屈辱。” 2.地位,声名。 宋 范成大 《净光轩》诗:“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峯浑共倚阑干。” 清 吴伟业 《同孙浣心等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 3.一生;终身。 唐 韩偓 《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犂。” 宋 王安石 《相送行》:“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虚名枉误身世,流年衮衮 长江 逝,回首碧云无际。” 4.自身与世界。 宋 林景熙 《玄宅铭》:“泯好恶,身世两忘,而復返於玄。” 清 唐甄 《潜书·性功》:“大道既裂,身自为身,世自为世……身世一气,如生成之丝;身世一治,如织成之带。”
身手【拼音】: shēn shǒu 【解释】 身和手。借指本领;武艺 他身手不凡 引用解释 1.本领;技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倖战功。”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朔方 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鋭今何愚。” 张天翼 《包氏父子》:“那时候跟飞虎队拼命,他 包国维 就得显点身手。” 2.身体;体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金 朝兵制最弊,每有征伐或边衅……其民家有数丁男好身手,或时尽拣取无遗,号泣怨嗟,闔家以为苦。”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诗之三:“远愧 木兰 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原是拉车前进的好身手,腿肚大,臂膊也粗。” 3.身上手头,指家当。 清 姚燮 《双鸩篇》:“爷娘怨郎身手穷,囚妾不使郎衾同。” 4.身段手势。 李木庵 《秧歌舞吟》:“多少儿女笑妙才,身手色相一齐来。” 周振甫 注:“身手,身段手势。”
身体【拼音】: shēn tǐ 【解释】∶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 (2) [health]∶健康状况 她的身体很虚弱 引用解释 亦作“ 身躰 ”。 1.指人或动物的全身。《战国策·楚策四》:“ 襄王 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慄。”《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而威重,长八尺餘,身体鸿大。”《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 歌利王 ﹝时﹞,割截身躰,节节支解。”《水浒传》第四回:“俺好些时不曾拽拳使脚,觉得身体都困倦了。” 方之 《在泉边》:“告诉你一件好笑的事,检查身体的时候,真紧张!” 2.体格;体魄。《管子·任法》:“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墨子·公孟》:“有游於 子墨子 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寧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展开看时,不过説银子已经收到,在外要小心保重身体的话。” 方之 《在阁楼上》三:“好久不见了,老书记,你--,你身体还好吧?” 3.谓亲身履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 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
身体力行【拼音】: shēn tǐ lì xíng 【解释】 亲自勉力实践 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明· 章懋《答东阳徐子仁书》 引用解释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后以“身体力行”谓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明 章懋 《答东阳徐子仁》:“合而观之,皆可得其要矣。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父亲平日却是认定一片性情,一团忠恕,身体力行。”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这种‘服务精神’成为集体的产物或遗产,而身体力行于不自知。”
身外之物【拼音】: shēn wài zhī wù 【解释】 个人身体以外的财产等。表示这些东西对人无足轻重 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引用解释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财产等。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一冒荒名,幸脱徵输,视其田为身外之物,频年莽莽,而弗之恤。”《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説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大约钱是身外之物,带不到阴间的。”亦省作“ 身外物 ”。 续范亭 《国难日有感》诗:“黄金身外物,美女雾中花。”
身亡【拼音】: shēn wáng 【解释】 丧失生命 他自杀身亡
身先士卒【拼音】: shēn xiān shì zú 【解释】 将帅在士卒前面,带头作战。现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领导同志身先士卒 [孙]策西袭庐江太守 刘勋,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三国志·孙辅传》 引用解释 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后因以“身先士卒”谓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三国志·吴志·孙辅传》:“ 策 西袭 庐江 太守 刘勋 , 辅 随从,身先士卒,有功。”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不待成师,固将身先士卒;常思尽敌,不以贼遗君父。” 熊伯涛 《黄陂大捷》:“枪响后,自己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亦作“ 身先士众 ”。《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 关中 ,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
身心【拼音】: shēn xīn 【解释】∶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mind]∶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integrity;moral character]∶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引用解释 1.身体和精神。 唐 翁洮 《夏》诗:“身心已在喧闐处,惟羡 沧浪 把钓翁。” 元 张养浩 《水仙子》曲:“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我热爱劳动,锻炼身心。” 2.心思;精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难覩 鶯鶯 面,更有甚身心,书幃里做功课!”《金瓶梅词话》第八回:“只觉得神思不安,身心恍惚。”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身心沉浸在一种庄严的向往中。”
身心健康【拼音】: shēn xīn jiàn kāng 【解释】 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
身影【拼音】: shēn yǐng 【解释】 人的身体或物体的平面投影 一个高大的身影 引用解释 1.身体的影子。《杂譬喻经》卷下:“妇往开瓮,自见身影在此瓮中。” 唐 薛能 《秋日将离滑台酬所知》诗之二:“灯涩秋光静不眠,叶声身影客窗前。”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拖着短短的身影,在狭窄的街道上走。” 2.指人或物的形象。 田间 《汽笛》诗:“他巨大的身影,仍然站在前线。”《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他那伟大的身影,亲切的笑音和谆谆的教导,年来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3.身体和影子。 清 谈迁 《北游录·拟苏武报武帝书》:“一旦盪析,臣身影相依,食不得饱,寐不得安。”
身子【拼音】: shēn zi 【解释】∶身体 我一个身子被他骗了,先前说过的话,如何赖得?——《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2) [virgin]∶贞操 眼见得奴家的身子,断送在旦夕之间了。——清· 李渔《巧团圆·防辱》 (3) [figure]∶身架 行者大怒,登时现出大闹天宫身子。——《西游记》 (4) [pregnancy]∶指身孕 有了七个月的身子 (5) [health]∶健康 这几天身子不大好 引用解释 1.身体。 元 吴昌龄 《张天师》楔子:“今日弄的我一个身子,七死八活。”《红楼梦》第一○七回:“不过这几年看着你们轰轰烈烈,我乐得都不管,説説笑笑,养身子罢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不要紧,我身子蛮结实。” 2.指妇女的贞操。《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官人若去云游,我与你正好同去出家。自古道:‘妇人嫁了从夫。’身子决不敢坏了。” 清 李渔 《巧团圆·防辱》:“眼见得奴家的身子,断送在旦夕之间了。” 3.指妇女的终身大事。《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谁知此时 鸳鸯 哭了一场,想到‘自己跟着老太太一辈子,身子也没有着落……倒不如死了乾净!’” 4.身孕。《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那 王 家女儿怀着身子,要分娩,不想养下来,死了。” 管桦 《三日拘留》:“他看出我是怀着身子的人。” 5.身姿,架势。《西游补》第二回:“ 行者 大怒,登时现出大闹天宫身子,把棒幌一幌像缸口粗,又纵身跳起空中,乱舞乱跳。” 6.梵语“舍利弗多罗”的意译。“舍利”为“身”,“弗多罗”为“子”。为 释迦牟尼 弟子中的第一智者。
舍身【拼音】: shě shēn 引用解释 1.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捨身”。六朝时此风最盛。《梁书·武帝纪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 同泰寺 捨身。”《隋书·五行志上》:“是时帝崇尚佛道……数诣 同泰寺 ,捨身为奴,令王公已下赎之。” 宋 陶穀 《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庐山 石虎菴 ,夜梦人长清瘦而斑衣,言捨身为菴中供养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时,皆以八人肩舆,舁藤像而行。有捨身为马僮者,有捨身为打扇者。” 2.牺牲自己。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 鱼惠兰 ,只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后亦用于为国家、人民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 陈去病 《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诗:“誓死肯从穷髮国,舍身齐上断头臺。”
设身处地【拼音】: shè shēn chǔ dì 【解释】 假使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引用解释 设想自己处在另一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明 海瑞 《督抚条例》:“赂人吏书,设身处地,於心何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创作者触景生情,评论家设身处地,才能相得益彰。”
随身【拼音】: suí shēn 【解释】 带在身边;跟在身旁 随身携带 引用解释 1.带在身边;不离身。《汉书·货殖传·程郑》:“ 裒 ( 罗裒 )贾京师,随身数十百万,为 平陵 石氏 持钱。”《宋史·舆服志五》:“鱼袋。其制自 唐 始,盖以为符契也。其始曰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幸而我的行李很简单,只带了一个随身的衣箱。” 2.跟在身旁。 宋 苏轼 《夜坐达晓寄子由》诗:“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3.引申为依附于身体。 4.犹侍从。《宋书·黄回传》:“ 明寳 寻得原赦,委任如初,启免 回 ,以领随身队,统知宅及 江 西墅事。”《新唐书·食货志五》:“左右卫上将军以下又有六杂给……手力则有资钱,随身则有粮米、盐。”
贴身【拼音】: tiē shēn 【解释】 紧挨着身体的 贴身的衣服 引用解释 1.媵妾;小妻。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祇候人’,或云‘左右人’……而 浙 人呼为‘贴身’,或曰‘横牀’。” 清 梁同书 《直语补证》:“俗谓左右媵妾曰贴身。” 2.指跟随在身边的;亲近的。《西游记》第七一回:“你将那贴身的侍婢,唤一个进来。”《红楼梦》第十三回:“ 戴权 看了,回手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廝收了。” 沙汀 《兽道》:“单说我们贴身的几个人吧。姑父的头发白了大半,就是打起喷嚏来也没有从前响了;多病的姑母更加衰弱下去。” 3.紧挨肤体。《西游记》第六十回:“ 牛王 脱了那赴宴的鸦青绒袄,束一束贴身的小衣,双手绰剑,走出 芭蕉洞 。”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战士们都理了发,在河湾里洗了澡。每个人贴身穿着敌人送来的崭新的黄军衣,外面罩着洗得很干净的灰军衣。” 4.合身。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 马丽琳 向 朱筱堂 看了一眼,只见他穿了一身西装,有点不大贴身,好像是个暴发户。”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看那碎花纺绸面子的小袄儿多好看、多贴身啦!” 5.骗局的一种。 陈垣 《<元典章>校补释例》卷五:“‘昭身’元作‘贴身’。‘贴身’为 元 代专名,盖骗局之一种也。”
挺身而出【拼音】: tǐng shēn ér chū 【解释】 遇险临危,奋身勇出,负起重任 引用解释 勇敢地站出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 杜将军 ,庶几得免夫人之祸。”《荡寇志》第八三回:“我便挺身而出,由他碎刀万剐!” 马烽 《刘胡兰传·挑起千斤重担》:“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应该挺身而出。”
替身【拼音】: tì shēn 【解释】∶剧本要求有特技,而演员本身又不具备时,一个和演员酷似而又能代替他出色演出的人 (2) [substitute]∶代替别人做某事的人 (3) [scapegoat]∶代人受罪的人;替罪羊 引用解释 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 明 陆采 《明珠记·激乱》:“贴我十万贯,顾我做替身去了罢。”《红楼梦》第十七回:“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髮修行。” 梁斌 《红旗谱》二十:“我老了,碾米做饭,没个替身。”
投身【拼音】: tóu shēn 【解释】∶把全部的热情献给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绘画之中 (2) [launch]∶指参加进去,献身出力 投身大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他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潮流中 引用解释 1.犹舍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要离 ﹞言讫遂投身於江。”《后汉书·朱晖传论》:“ 专诸 、 荆卿 之感激, 侯生 、 豫子 之投身,情为恩使,命缘义轻。” 南朝 梁武帝 《唱断肉经竟制》:“己不能投身饿虎,割肉贸鹰,云何反更噉他身分?” 陈毅 《向秀丽歌》:“投身烈火,防止爆炸。” 2.置身,加入。 宋 曾布 《水调歌头》词:“僚吏惊呼呵叱,狂辞不变如初,投身属吏,慷慨吐丹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復不能投身游侠之林,抗志虚无之党。” 艾青 《启明星》诗:“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看不见你。”
脱身【拼音】: tuō shēn 【解释】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引用解释 抽身摆脱。《史记·项羽本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唐 皎然 《早春书怀李少府》诗:“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水浒传》第四六回:“倘或入城事发拿住,如何脱身?”《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寳玉 见 王夫人 来了,明知不能脱身,只得陪笑。”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遇到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
献身【拼音】: xiàn shēn 【解释】 奉献或献出 他们献身于历史或科学 引用解释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献出来。 巴金 《家》二五:“在那里他的青年的热血可以找到发泄的地方,在那里才有值得他献身的工作。”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入党》:“谈话以后,我时时警惕自己的毛病,决心不惜牺牲一切,献身给伟大的工人阶级的党。”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为人民献身是我最大的幸福。”
显身手【拼音】: xiǎn shēn shǒu 【解释】 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
现身说法【拼音】: xiàn shēn shuō fǎ 【解释】 佛教指佛现出各种身形向人讲说佛法。现比喻以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道理,劝导别人 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引用解释 1.原谓佛、菩萨显示种种化身宣说佛法。《楞严经》卷六:“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説法,令其成就。”《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亦於十方界中现身説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 徐灵胎 ﹞度曲赠我云:‘端的是菩萨重来,现身説法,度尽凡夫。’” 2.比喻用自己的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现身説法,就拿我讲,两个指头就轻轻儿的给你提进来了。” 茅盾 《<清明前后>序》:“这算是开场白。以后。就让登场的人物自己来现身说法。”
言传身教【拼音】: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解释】 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 引用解释 谓一面用言语进行传授,一面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行起模范作用。《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这般言传身教的情景,社员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摇身一变【拼音】: yáo shēn yī biàn 【解释】 旧小说中常常描写一些神通广大的人物或者某些妖怪能够变化。他们摇身一变,就能变成别的人或各种东西。最出名的是《西游记》中可以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现在常用摇身一变来比喻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见风使舵,随时改变自己立场、态度的行为 却说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的模样。——《西游记》 引用解释 形容变得很快。多指形貌变换而实质不变。《西游记》第七二回:“不知 八戒 水势极熟,到水里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鮎鱼精。” 鲁迅 《准风月谈·查旧帐》:“ 净坛将军 摇身一变,化为鲫鱼,在女妖们的大腿间钻来钻去。”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就这样,铁路总公司的第七次的股东大会摇身一变便变成了 川 汉 铁路的‘保路同志会’。”
引火烧身【拼音】: yǐn huǒ shāo shēn 【解释】 比喻主动表明自己的缺点错误,争取群众的批评帮助 引用解释 1.比喻自取毁灭;自讨苦吃。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借洋兵是引火烧身的事,最好请他慎重一点。”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再说,他只要捉不着 梁永生 ,也是不敢轻易引火烧身的。” 2.今亦用以比喻主动地批评自己的错误,争取他人帮助。
一身【拼音】: yī shēn 【解释】∶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suit]∶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single person]∶一个人 孑然一身 引用解释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以身殉职【拼音】: yǐ shēn xùn zhí 【解释】 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生命 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引用解释 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去年春上到 延安 ,后来到 五台山 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以身作则【拼音】: yǐ shēn zuò zé 【解释】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引用解释 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 中国 解放区的特色之一。” 巴金 《家》二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 许倩如 。”《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他艰苦朴素,处处以身作则。”
葬身【拼音】: zàng shēn 【解释】 埋葬尸体,也借指残骸以某处为归宿 死无葬身之地
只身【拼音】: zhī shēn 【解释】 孤单一人 只身前往 引用解释 独自一人。 宋 真山民 《渡江之越宿萧山县》诗:“隻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隻身一人,又无弟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半载不得家书,只身孤影,心灵中无穷奇感。”
置身【拼音】: zhì shēn 引用解释 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宋 陆游 《携瘿樽醉梅花下》诗:“肯从 放翁 来住山,谁云置身不得所?”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所居疑在 蓬岛 之间,置身若在 周 秦 以前。”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 钱塘 傲太空。”
终身【拼音】: zhōng shēn 【解释】 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 终身几无可问。——清· 刘开《问说》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乐岁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乐岁终身告。 引用解释 1.一生;终竟此身。《礼记·王制》:“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汉书·司马迁传》:“盖 钟子期 死, 伯牙 终身不復鼓琴。” 巴金 《灭亡》八:“她也不再恋爱,立誓终身奉养老母,倒也享了些家庭幸福。” 2.指婚姻大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老嫗説他终身不了,与他为媒,嫁与 刘俊卿 。”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所忧者奈我女儿姻亲未遂,若得了汝终身,永无掛念。”《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平儿 呆了半天,跪下求道:‘ 巧姐儿 终身全仗着太太!若信了人家的话,不但姑娘一辈子受了苦,便是 璉二爷 回来,怎么説呢?’” 丁玲 《团聚》:“她的终身,只成为她爹最心痛的事。”
转身【拼音】: zhuǎn shēn 【解释】 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转过身来 转身对着门 引用解释 1.转动身体,改变面对着的方向。 南朝 陈后主 《舞媚娘》诗之三:“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唐 韩偓 《复偶见三绝》之一:“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杨朔 《英雄时代》:“她转身一看,一个同志埋到土里。” 2.动身回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在 侯 家后又胡混了两个多月,方才自己一个人转身到 上海 。” 3.寡妇改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子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过日,父亲 王老员外 劝他转身,大娘子説道:‘不要説起三年之久,也须到小祥之后。’父亲应允自去。”《何典》第四回:“老话头:臭寡妇不如香嫁人。但是人家花烛夫妻,还常常千拣万拣拣着了头珠瞎眼。若是晚转身,越发不好拣精拣肥。” 4.去世。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至于转身之后,或遂为登临之会,或遂为读书之所,或遂为瓦砾之场,则非智者所能逆为之图矣。”
自身【拼音】: zì shēn 【解释】∶自己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2) [personally;in person]∶亲自 引用解释 亲自;自己。《后汉书·窦宪传》:“ 宪 以单于不自身到,奏还其侍弟。” 元 李行道 《灰阑记》楔子:“老身 郑州 人氏,自身姓 刘 ,嫁的夫主姓 张 。”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二月六日,由许多友人之助,始脱身至 英 租界,一无所携,只自身及妇竪共三人耳。”
【身】的拼音笔画顺序:
简体身 繁体字身 拼音shēn 结构单一结构 部首身 笔画数7 五笔输入TMDT 四角号码27400 五行属性金 笔画顺序: ノ丨フ一一一ノ 笔画读法 撇竖折横横横撇 身
【身】是什么意思、字义及解释
【身】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基本字义身
躯体的总称,或专指躯干。转身、翻身、人面蛇身物体的中心或主要部分。车身、船身、机身亲自、自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资格、地位。身败名裂量词。计算佛像数量的单位。夹道两旁有菩萨五百身。其他字义身
躯体的总称,或专指躯干。【组词】:转身、翻身、人面蛇身物体的中心或主要部分。【组词】:车身、船身、机身亲自、自己。【组词】: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资格、地位。【组词】:身败名裂量词。计算佛像数量的单位。【组词】:夹道两旁有菩萨五百身。【身】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基本字义身
名词 躯体的总称,或专指躯干。【组词】:「搜身」、「翻身」、「随身携带」、「身长七尺」。《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楚辞.屈原.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名词 物体的中心或主要部分。【组词】:「车身」、「船身」、「机身」。名词 生命。【组词】:「奋不顾身」、「舍身救人」。《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五脏六腑,显出在外,方才气断身绝。」名词 自己。【组词】:「以身作则」。《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战国策.赵策四》:「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名词 品格、修养。【组词】:「修身齐家」。《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称身就位,计能受禄 。」名词 身分、地位。【组词】:「出身寒微」、「身败名裂」。《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名词 女子怀孕称为「有身」。《诗经.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零回》:「一脚蹑滑了,把个六、七个月身扭吊了。」名词 量词。计算佛像数量的单位。【组词】:「夹道两旁有菩萨五百身。」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副词 亲自。【组词】:「身临其境」。《墨子.号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构之。」代词 第一人称,相当于「我」。魏、晋朝人多自称为「身」。《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其他字义身
参见「身毒」条。【身】的解释(来源:小字典)基本字义身
人或动物的躯体。【组词】:「身体」、「健身」、「身长七尺」、「随身携带」。物体的躯干。【组词】:「树身」、「车身」、「船身」、「机身」。生命。【组词】:「奋不顾身」、「舍身救人」。亲自。【组词】:「身教」、「以身作则」、「身历其境」、「身体力行」。名分、地位。【组词】:「身分」、「身家」、「出身寒微」、「身败名裂」。品格、修养。【组词】:「修身齐家」、「立身处世」。怀孕。【组词】:「有身」、「身孕」。量词。用于计算佛像数量的单位。【组词】:「夹道两旁有佛像五百身。」
- 上一篇:词组词_词字怎么组词
- 下一篇:谷组词_谷字怎么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