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之笔的组词和拼音

日期:06/16 来源:用户上传

董狐之笔的解释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董狐之笔的例句 《曾国藩》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王闿运也扬言,...

董狐之笔的解释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董狐之笔的例句

《曾国藩》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王闿运也扬言,为湘军修志一事非他莫属,他要秉董狐之笔,不溢美,不饰恶,为湘军存一信史。

董狐之笔的拼音

Dǒng Hú Zhī Bǐ

董狐之笔的繁体

董狐之筆

董狐之笔的简拼

DHZB

董狐之笔的注音

ㄉㄨㄥˇ ㄏㄨˊ ㄅ一ˇ

董狐之笔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董狐之笔的字数

四字成语

董狐之笔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董狐之笔的用法

董狐之笔的结构

董狐之笔的年代

古代成语

董狐之笔英语翻译

Written by Dong Hu

董狐之笔俄语翻译

сочинение

董狐之笔的近义词

董狐之笔的反义词

董狐之笔的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狐之笔的故事

晋灵公继位后,十分荒淫而骄横,他常站在楼上,用弹弓射路上的行人,让身边的美人取乐。有一次厨师煮熊掌不合口味,晋灵公便把厨师杀了,并命人分尸八块,用竹篓装了抛尸荒野.相国赵盾(赵国君王的先人)对这些肆无法纪的行为非常愤慨,屡次向晋灵公苦苦进谏.晋灵公不但不听,还怀恨在心,要秘密除掉赵盾。赵盾闻讯,逃亡避难.赵盾的侄儿赵穿早已看清了晋灵公的腐败本质,趁他酒醉时将他杀死。之后,赵穿立晋成公为国君,赵盾复任相国。由于赵盾精明强干,得到朝野的普遍赞誉。史官董狐却持有不同意见,他毫不隐瞒地在史简中写道:“赵盾杀其君.”赵盾见后极为震惊,去找董狐解释自己并无杀君之罪。董狐坚持说:“你身居相位,国君被杀时虽然离开了都城,但并未走出国境;国君被杀后,你也没有办凶手,杀君罪名国相不负,当属何人?”后来,孔子听到了这件事,他评论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应受到称赞;赵盾也是“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实属冤枉。从此,后人便把“董狐之笔”作为史家秉公直书的典范加以颂扬。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董狐之笔的成语接龙

笔饱墨酣、酣歌恒舞、舞弊营私、私心杂念、念念有词、词不逮意、意气洋洋、洋为中用、用其所长、长风破浪、浪迹江湖、湖光山色、色胆迷天、天长地老、老大无成、成风之斫、斫琱为朴、朴讷诚笃、笃定泰山、山崩水竭、竭尽心力、力不能及、及第成名、名垂千古、古今中外、外合里应、应对如流、流口常谈、谈不容口、口出狂言、言从计纳、纳垢藏污、污泥浊水、水底捞针、针芥之契、契船求剑、剑胆琴心、心粗气浮、浮白载笔、笔底超生、生关死劫、劫富济贫、贫病交加、加减乘除、除暴安良、良辰吉日、日长似岁、岁不我与、与民更始、始末原由。

你感兴趣的

今日推荐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