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组词:春华秋实、春华秋实、春秋、初秋、大秋作物、各有千秋、老气横秋、立秋、平分秋色、千秋、千秋万代、秋播、秋风、秋高气爽、秋耕、秋毫无犯、秋后、秋后算帐、秋季、秋粮、秋千
春华秋实chūn huā qiū shí 解释:春华秋实 chūnhuā-qiūshí (1)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fruits]∶春日花开,秋来收果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2) [showy appearance and virtuous substance]∶比喻文采各异或学问有成 引用解释 亦作“ 春花秋实 ”。 1.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永和银杏》:“ 扬州 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峻青 《秋色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2.喻文采和品行学问,或事物的因果关系。《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採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图记>序》:“宦辙所至,宏奬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扬扢之。”
春秋chūn qiū 解释:春秋 chūnqiū(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age]∶年龄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引用解释 1.春季与秋季。《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初秋chū qiū 解释:初秋 chūqiū[the first month of autumn] 秋季的头一个月,即阴历七月 引用解释 秋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秋。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宋史·儒林传二·胡旦》:“今年初秋至六年,镇在 燕 分。”
大秋作物dà qiū zuò wù 引用解释 春种秋收的大田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等。
各有千秋gè yǒu qiān qiū 解释:各有千秋 gèyǒu-qiānqiū[Each has some strong points to recommend him.] 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优点,各有所长 这幅画是由十位画家联合创作的,虽各有千秋,却又组织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这两部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各有千秋 引用解释 谓各有各的长期存在的价值。即各有优点或特色。 老舍 《四世同堂》四十:“你们 祁 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宗白华 《美学散步·诗(文学)和画的分界》:“诗启发了画中意志,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释:老气横秋 lǎoqì-héngqiū(1) [be pompously conceited;be proud of one's seniority;arrogant on account of one’s seniority; self-importance of the aged]∶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气 东坡笔端游戏,槎牙老气横秋。—— 宋· 楼钥《玫槐集》 (2) [lacking in youthful vigour]∶形容缺乏朝气,暮气沉沉 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引用解释 1.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以霜气充塞秋空形容人极其严肃的神气。后转以“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多用以形容没有朝气或摆老资格。 宋 黄庭坚 《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少日才华接贵游,老来忠义气横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 老舍 《赵子曰》第三:“‘是你的老大哥!哈哈!’ 赵子曰 老气横秋的用食指弹了弹烟灰,真带出一些老大哥的派头。” 2.形容树木苍老挺拔的气势。 宋 楼钥 《题杨子元琪所藏东坡古木》诗:“ 东坡 笔端游戏,槎牙老气横秋。” 朱自清 《外东消夏录·成都诗》:“这些树戆粗偃蹇,老气横秋, 北平 是见不着的。”
立秋lì qiū 解释:立秋 lìqiū[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引用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七、八或九日,农历七月初。《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岁书大有。”
平分秋色píng fēn qiū sè 解释:平分秋色 píngfēn-qiūsè[have equal shares] 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 李朴《中秋》 引用解释 语本《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唐 韩愈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后以“平分秋色”喻双方各得一半。 宋 李朴 《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卖旧棉花的利钱,他和 长顺 三七分帐;他七成, 长顺 三成。这不大公平,但是他以为 长顺 既是个孩子,当然不能和一个成人,况且是世袭基督徒,平分秋色。”
千秋qiān qiū 解释:千秋 qiānqiū(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岁月久远 (3) [birthday]∶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引用解释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宋 王安石 《望夫石》诗:“还似 九嶷山 上女,千秋长望 舜 裳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説。” 2.指将来的历史。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卷三:“至诸君子之生平,与其中溷列之憸人,自有千秋定论。”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屈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3.旧时称人寿辰的敬辞。《战国策·齐策二》:“ 犀首 跪行,为 仪 ( 张仪 )千秋之祝。” 唐 王建 《楼前》诗:“ 天宝 年前 勤政楼 ,每年三日作千秋。”《红楼梦》第六二回:“今日又是 平 姑娘的千秋,我们竟不知道。” 4.婉言人死。《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於布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梁孝王 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 梁王 。’太后驩。”《南史·袁昂传》:“常愿千秋之后,从服朞齐;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 5.犹言特色或长处。 清 冯桂芬 《江山风月图跋》:“图诗具在,实可各有千秋。” 郭沫若 《游里加湖》:“事到好处,各有千秋;事不到好处,冤家对头。” 6.秋千,即鞦韆。 清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千秋》:“ 山谷 诗:‘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余按:此出自 汉武 宫中,本云千秋祝寿之词, 王延寿 作《千秋赋》指此。盖正作‘千秋’字,后世倒其语为‘秋千’,易其字为鞦韆,皆俗譌也……观 山谷 又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繫千秋。’可证。 崇禎 中 陈卧子 诗‘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最得解。” 7.药草乌头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 吴普 《本草》:“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秋。”
千秋万代qiān qiū wàn dài 解释:千秋万代 qiānqiū-wàndài[aeon] 指世世代代。亦指无法计算或无限长的时期 对没有耐心的孩子来说,等待的时刻就像是千秋万代一样 引用解释 见“ 千秋万世 ”。
秋播qiū bō 解释:秋播 qiūbō[autumn sowing;fall-sow] 秋季播种
秋风qiū fēng 解释: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引用解释 1.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秋高气爽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释:秋高气爽 qiūgāo-qìshuǎng[balmy autumn day;fine autumn weather;sky in autamn is high and atmosphere pleasant;the clear and crisp autumn climate] 形容秋天气候清明爽朗 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 梁绍壬《史阁部书》 引用解释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语本 唐 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 玉山 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宋 葛长庚 《酹江月·罗浮赋别》词:“ 罗浮山 下,正秋高气爽,凄凉风物。” 清 袁于令 《西楼记·错梦》:“秋高气爽雁行斜,暗风吹乱蛩悲咽。” 郁达夫 《迟桂花》:“像这样的秋高气爽的时节,白白地消磨在煤烟灰土很深的 上海 ,实在有点可惜。”亦作“ 秋高气肃 ”。 宋 张抡 《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秋耕qiū gēng 解释:秋耕 qiūgēng[autumn ploughing] 秋天耕地,以备秋播 引用解释 秋季作物收获后耕翻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秋耕欲深,春夏欲浅。” 唐 杜甫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诗:“秋耕属地湿,山雨近甚匀。”《元史·食货志一》:“盖秋耕之利,掩阳气於地中,蝗蝻遗种皆为日所曝死,次年所种,必盛於常禾也。”《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红星合作社的生产规划》:“在施肥方面,要改变农民春季施肥,提倡结合秋耕施基肥。”
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 解释:秋毫无犯 qiūháo-wúfàn[(of high disciplined troops) not commit the slightest offence against the civilians] 秋毫:动物入秋新换的绒毛,比喻纤细之物。丝毫不侵犯。喻指军纪严明 持军整齐,秋豪(毫)无犯。——《后汉书·岑彭传》 引用解释 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指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后汉书·岑彭传》:“ 彭 首破 荆门 ,长驱 武阳 ,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我与人秋毫无犯,则为气昂昂误得我这鬢斑斑,久居在簞瓢陋巷、风雪柴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传》:“到 桂林 围攻多时不克,弃围过 湖南 等处,大招士马,一路士民乐从,秋毫无犯。”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五:“解放军进城以后,风餐露宿,秩序井然,买卖公平,秋毫无犯。”
秋后qiū hòu 引用解释 1.立秋以后。《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 杜甫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唐 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诗之一:“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閒数晚来鱼。” 唐 罗隐 《寄徐济进士》诗:“霜压 楚 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2.指秋收以后。 王安友 《协作》:“现在什么也别说了,等着秋后看产量吧。”
秋后算帐qiū hòu suàn zhàng 解释:秋后算帐 qiūhòu-suànzhàng[square accounts after the autumn harvest——wait until after a political movement is over to settle accounts with the leadership or the masses] 原义是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现在常用来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有贬义 我们一不抓辫子,二不打棍 子,又不搞什么秋后算帐之类的玩意。
秋季qiū jì 解释:秋季 qiūjì[autumn] 夏季与冬季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中自秋分日起算到冬至日为止 引用解释 1.秋末。 2.一年四季的第三季,当农历七月至九月。
秋粮qiū liáng 解释:秋粮 qiūliáng[autumn grain crops] 秋季收得来的粮食 引用解释 旧时官府秋季所征收的田赋。《明史·食货志二》:“租曰夏税,曰秋粮,凡二等。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
秋千qiū qiān 解释:秋千 qiūqiān[swing] 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 引用解释 传统体育游戏。两绳下拴横板,上悬于木架,人坐或站在板上,两手分握两绳,前后往返摆动。相传 春秋 时 齐桓公 自北方 山戎 传入。一说本为 汉武帝 时宫中之戏,作千秋,为祝寿之辞,后倒读为秋千。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入秋千去。” 金 元好问 《辛亥寒食》诗:“秋千与花影,併在月明中。” 清 孙枝蔚 《漫兴》诗之四:“谁家红袖过红桥,一丈秋千努折腰。”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既不跺脚一走,就得想办法作事,先必得站一头儿,不能打秋千似的来回晃悠。”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秋千》。 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在木架或铁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利用蹬板的力量身躯随而前后向空中摆动。相传为 春秋 齐桓公 从北方 山戎 引入。一说本作千秋,为 汉武帝 宫中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岁之义。后倒读为秋千,又转为“鞦韆”。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二:“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仇兆鳌 注:“ 宗懔 《岁时记》:寒食有打毬、鞦韆、施钩之戏。《古今艺术图》:以綵绳悬木立架,士女坐立其上,推引之。谓之鞦韆。一云当作千秋,本出 汉 宫祝寿词,后人倒读,又易其字为鞦韆耳。”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过惠山九华庵》词:“些事消魂,剩有鞦韆断板存。”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也有人在栗子树的横枝上系着绳子,吊了架秋千,大家围着悠荡着玩。” 首页上一页2下一页尾页
秋怎么读
秌、穐 qiū
详细解释: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 同本义 [harvest;mature]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 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3)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4)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5)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6)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7)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8)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
词性变化
秋 qiū
(1) 悲愁 [sad]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gallopping]。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old and feeble]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west]。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legal]。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