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组词_哈字怎么组词

日期:09/02 来源:用户上传

哈组词_哈字怎么组词

哈的拼音:hàhǎ hā 哈的部首:口笔画数:9五笔输入法:kwgk

哈组词:

哈呀  哈气  达哈  哈沓  哈答  哎哈  哈剌  哈荅  哈罗  哈敦  哈屯  马哈  哈啰  哈号  哈哧  哈哒  哈什  哈密  呼哈  吸哈  哈节  哈话  啊哈  哈喇  米哈  哈巴  哈达  赞哈  妆哈  哈腰  哼哈  哈哈  哈欠  哈肋巴  西哈诺  哈瓦那  曼哈顿  哈尼族  哈谢克  哈士蟆  石哈欠  笑哈哈  逗哈哈  乐哈哈  无那哈  戈什哈  哈昔泥  哈尔滨  哈哄哄  哈巴狗  打哈哈  马大哈  哈什蚂  哈哈儿  哈密瓜  哈哈镜  哈里发  哈喇子  巴哈马  马哈鱼  哈吧狗  哈叭狗  马哈麻  唏唏哈哈  哈佛大学  努尔哈赤  哈雷彗星  嘻天哈地  哈萨克族  赤赤哈哈  曲腰哈背  哈佳铁路  哈剌契丹  哈剌基酒  比哈尔人  哈勃定律  西撒哈拉  京哈铁路  大马哈鱼  哼哼哈哈  哈尔滨市  哈得孙河  哥本哈根  哈得孙湾  大麻哈鱼  哈萨克人  嘻嘻哈哈  哼儿哈儿  哼哈二将  撒哈拉沙漠  哈勃望远镜  齐齐哈尔市  哈拉帕文化  哈密顿问题  哥本哈根大  哈萨克斯坦  斯琴塔日哈  阿姆哈拉人  爱资哈尔大  

哈呀【拼音】:hā yā【词语解释】:叹词。表惊讶﹑惋惜。

哈气【拼音】:hā qì【词语解释】:①张口呼出来的气。②指凝结在玻璃等上面的水蒸气。

达哈【拼音】: dá hā【解释】:1.羊毛朝外的山羊皮外套。【首字母】:D【字母简称】:DH

哈沓【拼音】:hā tà【词语解释】:糊涂;马虎。

哈答【拼音】:hā dá【词语解释】:1.亦作“哈荅”。 2.马虎;随便。 3.厮混。

哎哈【拼音】: āi hā【解释】:1.叹词。【首字母】:A【字母简称】:AH

哈剌【拼音】:hā là【词语解释】:见“哈喇”。

哈荅【拼音】:hā dá【词语解释】:见“哈答”。

哈罗【拼音】:hā luó【词语解释】:1.亦作“哈啰”。 2.英语hello的译音。打招呼用语。[hello] 用在熟人之间表示问候,或在电话上回答对方,或表示惊讶

哈敦【拼音】:hā dūn【词语解释】:1.亦作“哈屯”。 2.蒙古语。娘子;王妃。

哈屯【拼音】:hā tún【词语解释】:见“哈敦”。

马哈【拼音】: mǎ hā【解释】:1.兽名。非洲产的直角大羚羊。【首字母】:M【字母简称】:MH

哈啰【拼音】:hā luō【词语解释】:见“哈罗”。

哈号【拼音】:hā hào【词语解释】:清代京师中巡逻兵卒报晓。

哈哧【拼音】:hā chī【词语解释】:1.喷嚏。 2.象声词。急促喘气声。

哈哒【拼音】:hā dā【词语解释】:见“哈达”。

哈什【拼音】:hā shí【词语解释】:哈欠。

哈密【拼音】:hā mì【词语解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南麓哈密盆地。市区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2万。是东疆最大城市和铁路、公路枢纽,是新疆煤炭基地之一,同时以哈密瓜闻名。

呼哈【拼音】:hū hā【词语解释】:1.谓呼吸吞吐。 2.象声词。形容喘息声等。

吸哈【拼音】:xī hā【词语解释】:谓张大嘴贪馋地吸。

哈节【拼音】:hā jié【词语解释】:京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正月二十五日。主要活动是“唱哈”(即“唱歌”),多在“哈亭”举行。通常为三人,一个男歌手叫“哈哥”,主要是持琴伴奏;两个女歌手叫“哈妹”,互相轮流演唱。

哈话【拼音】:hā huà【词语解释】:傻话;丢人话。

啊哈【拼音】: ā hā【解释】:1.叹词。【首字母】:A【字母简称】:AH

哈喇【拼音】: hā la【解释】: 1<口>形容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变坏的味道:点心~了,不能吃了。

米哈【拼音】:mǐ hā【词语解释】:见“米罕”。

哈巴【拼音】: hà ba【解释】: <方>走路时两膝向外弯曲。

哈达【拼音】: hǎdá【解释】: 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也有黄、蓝等色。

赞哈【拼音】:zàn hā【词语意思】:傣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赞哈”为傣语歌手之意。演出时一人一笛或两人合作,多演于吉庆时日。曲调具朗诵风格。传统曲目多为民间传说,也有即兴编词的歌唱。

妆哈【拼音】:zhuāng hā【词语解释】:捧场;喝采。

哈腰【拼音】: hā〃yāo【解释】: <口>(1)弯腰:一~把钢笔掉在地上了。(2)稍微弯腰表示礼貌(不及鞠躬郑重)。

哼哈【拼音】:hēng hā【词语解释】:1.表示呵斥;呵斥声。 2.形容含糊应答,不在意。 3.指哼哈两员神将。

哈哈【拼音】: hā ha【解释】: <轻>见〖打哈哈〗。

哈欠【拼音】: hā qian【解释】: <轻>困倦时嘴张开,深深吸气,然后呼出,是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引起的生理现象。

哈肋巴【拼音】:hā lèi bā【词语解释】:[满halba]肩胛骨。

西哈诺【拼音】:xī hā nuò【词语解释】:剧本。法国罗斯丹作于1897年。面貌丑陋而才华出众的青年西哈诺爱着表妹罗克萨娜,表妹却喜欢俊秀而毫无才华的克里斯蒂安。于是西哈诺站在阴影里代克里斯蒂安向阳台上的罗克萨娜表白爱情。后两个男子相继死去,罗克萨娜明白真相后悲痛异常。

哈瓦那【拼音】:hā wǎ nà【词语解释】:古巴首都,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210.7万(1992年)。全国经济中心。工业有制糖、造船、机械等。天然良港,可泊巨轮。市内有古老的教堂、城堡和宫殿,市郊有圣玛丽亚海水浴场。为美洲著名旅游胜地。

曼哈顿【拼音】:màn hā dùn【词语意思】:美国纽约市的中心区。为一狭长岛屿,面积52平方千米。岛上多摩天大楼。有十四条南北纵贯的大道,著名的华尔街即位于岛上。岛东岸有联合国大厦。

哈尼族【拼音】: Hānízú【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05万人(1982年)。分布在云南。有本民族语言,部分通汉语文。解放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哈谢克【拼音】:hā xiè kè 【词语解释】: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高中毕业后遍游全国,了解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入奥匈帝国军队服役。代表作长篇讽刺小说《好兵帅克》,表达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憎恨。

哈士蟆【拼音】:hà shì má【词语解释】:[满hasima]又称中国林蛙。蛙的一种。身体灰褐色,生活于阴湿的山坡树丛中。雌性腹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士蟆油,中医用为养阴药,主治虚劳咳嗽等症。哈士蟆为我国特产之一,主要产在东北各省。[Chinese forest frog] 即中国林蛙。产于中国东北的一种蛙,体长一般6—7厘米,背部土灰色至暗绿色,散布黄色及红色斑点,鼓膜处有一黑色三角斑,四肢有清晰的横纹,腹面乳白色,散有红色斑点,趾间有蹼,生活在阴湿之处,干燥体以及雌蛙输卵管干制品质块,即哈士蟆油,可用作强壮剂,又作“哈什蚂”,“哈什玛”

石哈欠【拼音】:shí hā qiàn【词语解释】:方言。浅石洞。石洞形似人张口呵欠,故称。

笑哈哈【拼音】:xiào hā hā【词语解释】:开口笑貌。[laughing heartily;laughingly;with a laugh] 内心感到喜悦总是有说有笑他整天笑哈哈的

逗哈哈【拼音】:dòu hā hā【词语解释】:[方]∶开玩笑。如:你这个人,真会逗哈哈。

乐哈哈【拼音】:lè hā hā词典解释:形容喜笑的样子。

无那哈【拼音】:wú nà hā词典解释:方言。犹言没办法。

戈什哈【拼音】:gē shí hā【词语意思】:满语。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

哈昔泥【拼音】:hā xī ní【词语解释】:中药材阿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阿魏》。

哈尔滨【拼音】:hā ěr bīn【词语解释】:黑龙江省省会。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临松花江,人口251.9万(1982)。东北第二大城市,以机械、动力为主的新兴综合工业城市。东北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Harbin] 黑龙江省省会。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临松花江,人口251.9万(1982)。东北第二大城市,以机械、动力为主的新兴综合工业城市。东北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哈哄哄【拼音】:hā hōng hōng【词语解释】:犹言闹哄哄。

哈巴狗【拼音】: hǎ bagǒu【解释】: (1)(~儿)狗的一个品种,体小,毛长,腿短。供玩赏。也叫狮子狗或巴儿狗。(2)比喻驯顺的奴才。

打哈哈【拼音】: dǎ hā hɑ【解释】: 形容笑的样子。

马大哈【拼音】: mǎdàhā【解释】: (1)粗心大意。(2)指粗心大意的人。

哈什蚂【拼音】: hà shimǎ【解释】: 蛙的一种,身体灰褐色,生活在阴湿的地方。雌性的腹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什蚂油,中医用做强壮剂。哈什蚂是我国特产之一,主要产在东北各省。[满]

哈哈儿【拼音】: hā har【解释】: <轻><方>可笑的事:这真是个~。

哈密瓜【拼音】: hāmìguā【解释】: (1)甜瓜的一大类,品种很多,果实较大,果肉香甜,多栽培于新疆哈密一带。(2)这种植物的果实。

哈哈镜【拼音】: hāhājìng【解释】: 一种特制的玻璃镜,用凹面或凸面玻璃做成,照出的人像奇形怪状,引人发笑,

哈里发【拼音】: hālǐfā【解释】: (1)穆罕默德逝世(公元632)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呼。(2)我国伊斯兰教对在寺院中学习伊斯兰经典的人员的称呼。[阿拉伯khalifah]

哈喇子【拼音】: hālá zi【解释】: <方>流出来的口水。

巴哈马【拼音】: bā hā mǎ【解释】: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部的岛国。临大西洋。面积139万平方千米。人口265万(1993年)。首都拿骚。地形以平坦低地为主。热带海洋气候。旅游业为经济支柱。金融业发达。【首字母】:B【字母简称】:BHM

马哈鱼【拼音】: mǎ hā yú【解释】:1.即大马哈鱼。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北部海洋中的细鳞鱼,夏初或秋末入黑龙江等河流产卵,鱼味鲜美。【首字母】:M【字母简称】:MHY

哈吧狗【拼音】:hǎ ba gǒu【词语解释】:1.两千多年前原生于中国的一种茸毛小狗。俗称“狮子狗”。 2.比喻驯顺的奴才、拍马者。(1) [Pekingese;Pekinese;pug]∶两千多年前原生于中国的一种茸毛小狗。俗称“狮子狗”(2) [toady;sycophant]∶比喻驯顺的奴才、拍马者

哈叭狗【拼音】:hā bā gǒu【词语解释】:1.亦作“哈巴狗”。 2.一种体小﹑毛长﹑腿短,可供玩赏的狗。俗称狮子狗或巴儿狗。 3.比喻卑顺的奴才。(1) [Pekingese;Pekinese;pug]∶两千多年前原生于中国的一种茸毛小狗。俗称“狮子狗”(2) [toady;sycophant]∶比喻驯顺的奴才、拍马者

马哈麻【拼音】: mǎ hā má【解释】:1.穆罕默德的古代音译。【首字母】:M【字母简称】:MHM

唏唏哈哈【拼音】: xī xī hā hā【解释】:1.嘻嘻哈哈。形容笑声不断。【首字母】:X【字母简称】:XXHH

哈佛大学【拼音】:hā fó dà xué【词语解释】:美国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636年创建于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1638年开学。原名哈佛学院,1780年改现名。设有哈佛学院(只收男生)、拉德克利夫学院(只收女生)两个本科生学院和教育、文理、医学、公共卫生、牙医、商业管理、设计、神学、法学、行政管理十个研究生院。

努尔哈赤【拼音】:nǔ ěr hā chì 【词语解释】:努尔哈赤(1559-1626)即“清太祖”。后金(清)创立者。爱新觉罗氏。满族。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后逐步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并创建八旗制度。1616年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南)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南)战役中大败明军,逐步夺取辽东。1626年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明将袁崇焕所部击伤,不久病死。

哈雷彗星【拼音】: hā léi huì xīnɡ【解释】: 肉眼能看到的大彗星之一,我国春秋时代就有关于这颗彗星的记载。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5年计算出它的轨道,并预计它的周期为七十六年,故名哈雷彗星。

嘻天哈地【拼音】:xī tiān hā dì【词语解释】:形容大声嘻笑。

哈萨克族【拼音】: Hāsàkèzú【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90万人(1982年)。分布在新疆和甘肃、青海。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主要从事畜牧业。多信伊斯兰教。另在国外也有哈萨克人,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

赤赤哈哈【拼音】:chì chì hā hā【词语意思】:象声词。因受冻而口中发出的声音。

曲腰哈背【拼音】:qǔ yāo hā bèi【词语意思】:形容十分恭顺。

哈佳铁路【拼音】:hā jiā tiě lù【词语解释】:从黑龙江哈尔滨到佳木斯。长506千米,1940年筑成。已建成复线。是黑龙江省铁路干线,对小兴安岭林区的木材和鹤岗、双鸭山煤矿的煤炭外运起重要作用。

哈剌契丹【拼音】:hā là qì dān【词语解释】:古族名兼古国名。也叫黑契丹(契丹语,哈剌为“黑”的意思)。指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也用来专指契丹本族人。

哈剌基酒【拼音】:hā là jī jiǔ【词语解释】:即酒精。

比哈尔人【拼音】:bǐ hā ěr rén【词语解释】: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在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约8316万人(1985年)。讲印地语。多信印度教,部分信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部分从事工业。

哈勃定律【拼音】:hā bó dìng lǜ【词语解释】: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研究星系光谱时发现的定律。即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v)和它的距离(d)有关,关系式为v=hd,式中h为哈勃常数。

西撒哈拉【拼音】:xī sā hā lā【词语解释】:西北非地区。临大西洋。面积26.6万平方千米。人口16万(1986年)。最大城市阿尤恩。大部分为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居民多从事畜牧业。磷酸盐矿丰富。

京哈铁路【拼音】:jīng hā tiě lù【词语解释】:从北京经天津、河北秦皇岛、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到黑龙江哈尔滨。全长1388千米。其中北京至沈阳段也称京沈铁路,沈阳至哈尔滨段与哈大铁路并轨。是联接东北铁路网和关内铁路网的最主要通道,中国客货运最为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大马哈鱼【拼音】:dà mǎ hā yú【词语解释】:1.亦作“大麻哈鱼”。 2.鱼纲﹐鲑科。体延长﹐稍侧扁﹐长约0.6米。银灰色﹐常具绯色宽斑。口大﹐牙尖锐。体被小圆鳞。背鳍和脂鳍各一个﹐尾鳍凹入。性凶猛﹐捕食小鱼。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产于黑龙江流域﹐为冷水性经济鱼类之一﹐可鲜食或盐渍﹑熏制;卵的营养价值高﹐为名贵的食品;精巢可制鱼精蛋白。

哼哼哈哈【拼音】:hēng hēng hā hā【词语解释】:形容迁就忍让或敷衍了事的样子。

哈尔滨市【拼音】:hā ěr bīn shì【词语解释】:黑龙江省省会。在省境南部、松花江沿岸,滨洲、滨绥、京哈、拉滨、哈佳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32年设市。人口291万(1995年)。是东北地区北部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以机械为主,有著名的哈尔滨电机厂。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名胜古迹有太阳岛、文庙、极乐寺、七级浮屠塔等。以冰雕著名,有“冰城”之称。

哈得孙河【拼音】:hā dé sūn hé【词语解释】:美国东北部河流。源于马尔西山,注入大西洋。长492千米。有运河和五大湖相通。河口构成纽约港的主要部分。

哥本哈根【拼音】: gē běn hā gēn【解释】:丹麦首都,全国最大商港。人口173万(1994年)。是北欧最大城市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工业有造船、机器制造、食品等。有杰劳喷泉、趣伏里娱乐园等旅游胜地。海滨公园的美人鱼铜像,是城市象征。【首字母】:G【字母简称】:GBHG

哈得孙湾【拼音】:hā dé sūn wān【词语解释】:加拿大东北部深入大陆内部的海湾。东北经哈得孙海峡与大西洋相通。面积约82万平方千米。气候严寒,水温很低。全年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沿岸居住着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以狩猎和捕鱼为生。

大麻哈鱼【拼音】: dàmáhǎyú【解释】: 鱼,身体长约二到三尺,嘴大,鳞细,刺少,肉味鲜美。也叫大马哈鱼。

哈萨克人【拼音】:hā sà kè rén【词语解释】: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部分在独联体各国,少数分布在蒙古和阿富汗等国。约742万人(1985年)。讲哈萨克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

嘻嘻哈哈【拼音】: xīxīhāhā【解释】: 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

哼儿哈儿【拼音】: hēngrhār【解释】: 象声词,形容鼻子和嘴发出的声音(多表示不在意)。

哼哈二将【拼音】: Hēng-Hāèrjiàng【解释】: 佛教的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封神演义》把他们描写成两个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中哈出黄气。用来比喻有权势者手下得力而盛气凌人的人(如果碰巧是两个),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人。

撒哈拉沙漠【拼音】: sā hā lā shā mò【解释】: 世界第一大沙漠。在非洲北部,北起阿特拉斯山脉南麓,南到北纬17度附近,东临尼罗河,西到大西洋岸。它是由大小不等的许多沙漠组成,面积约777万平方公里。气候炎热,年降雨量不到100毫米。地下矿藏丰富。

哈勃望远镜【拼音】:hā bó wàng yuǎn jìng【词语解释】:在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的一种空间观测仪器。为纪念观测宇宙学创始人哈勃而命名。1990年4月,由航天飞机送入太空587千米的圆形近地轨道。望远镜口径2.4米,焦距长13.3米。由光学部分、科学仪器和辅助系统组成。能辨别140亿光年距离的天体。

齐齐哈尔市【拼音】:qí qí hā ěr shì【词语解释】:在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滨洲、平齐、齐北等铁路交会境内。1936年设市。人口140.4万(1993年)。为黑龙江省西部重要工业城市和嫩江平原物资集散地。

哈拉帕文化【拼音】:hā lā pà wén huà【词语解释】: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遗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约、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属青铜文化。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种植多种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规模宏大;陶器、青铜器工艺精良;并产生了文字。

哈密顿问题【拼音】:hā mì dùn wèn tí【词语解释】:图论中的著名问题之一。英国数学家哈密顿于1859年以游戏的形式提出:把一个正十二面体的二十个顶点看成二十个城市,要求找出一条经过每个城市恰好一次而回到出发点的路线(如图)。这条路线就称“哈密顿圈”。一百多年来,对哈密顿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图论的发展。

哥本哈根大【拼音】: gē běn hā gēn dà xué【解释】: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479年创建于哥本哈根。设有神学、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五个学院。【首字母】:G【字母简称】:GBHGD

哈萨克斯坦【拼音】:hā sà kè sī tǎn【词语解释】:中亚国家。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271.73万平方千米。人口1700万(1995年),民族众多。首都阿克莫拉。中部为丘陵,北部、西部分别为平原、低地,东、东南边缘为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矿物种类多且储量大。有色金属工业和煤炭工业发达。盛产小麦和羊毛。

斯琴塔日哈【拼音】:sī qín tǎ rì hā【词语意思】:斯琴塔日哈(1932- )中国舞蹈家。黑龙江大赉人。蒙古族。女。1947年在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入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历任舞蹈演员、编导、副团长。其代表性舞蹈节目有《筷子舞》、《春天来了》等。著有《蒙古族民间舞蹈教材》。

阿姆哈拉人【拼音】: ā mǔ hā lā rén【解释】:又译“安哈拉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约1700万人(1985年)。讲安哈拉语,通用英语。多信基督教。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发达。【首字母】:A【字母简称】:AMHLR

爱资哈尔大【拼音】: ài zī hā ěr dà xué【解释】:埃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公元970年创建于开罗。设有伊斯兰法学院、伊斯兰宣教学院、阿拉伯文学院、伊斯兰基础学院以及教育、语言翻译、医学、工学、商学、农学、医药等学院。【首字母】:A【字母简称】:AZHED

你感兴趣的

今日推荐

编辑推荐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