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的拼音:dī 堤的部首:土笔画数:12五笔输入法:fjgh
堤组词:
筑堤 无堤 河堤 鸾堤 潜堤 柳堤 障堤 随堤 隋堤 陼堤 铜堤 连堤 堤唐 堤坡 堤垸 堤埂 戗堤 魏堤 糟堤 签堤 御堤 遥堤 石堤 苏堤 海堤 江堤 沙堤 断堤 木堤 月堤 雪堤 金堤 楚堤 云堤 堤埽 堤堤 堤岸 堤围 堤遏 路堤 堤阏 堤繇 堤障 后堤 缕堤 防堤 子堤 大堤 堤火 堤水 堤坝 堤梁 堤堰 堤塍 堤塘 堤塞 堤备 堤夫 堤封 堤山 堤防 堤捍 堤工 被堤 堤川 苏公堤 天然堤 防波堤 魏王堤 白公堤 大堤曲 隋堤柳 救生堤 坡公堤 白铜堤 不堤防 白沙堤 防护堤 无堤之舆 梁苑隋堤 板渚隋堤 花园口决堤事件
筑堤【拼音】:zhù dī【词语解释】:修筑或加固河堤或海堤。[build a dike;bank] 修筑或加固河堤或海堤
无堤【拼音】:wú dī词典解释:犹无限。
河堤【拼音】:hé dī
鸾堤【拼音】:luán dī【词语解释】:借指京官。
潜堤【拼音】:qián dī【词语解释】:堤顶位于静止水面下的防水堤。[submerged breakwater] 堤顶位于静止水面下的防水堤
柳堤【拼音】:liǔ dī【词语解释】:植有柳树的堤岸。
障堤【拼音】:zhàng dī【词语解释】:堤防﹐堤坝。
随堤【拼音】:suí dī【词语解释】:即隋堤。
隋堤【拼音】:suí dī【词语解释】: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陼堤【拼音】:zhǔ dī【词语解释】:如堵如堤。形容固定不移。一说为踟躇。
铜堤【拼音】:tóng dī【词语解释】:指修筑得很坚固的江河堤防。上可行人。
连堤【拼音】:lián dī【词语解释】:亦作“连隄”。1.长堤。2.遍堤。
堤唐【拼音】:dī táng【词语解释】: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
堤坡【拼音】:dī pō【词语解释】:堤两侧的倾斜成坡部分。[dike-sides] 堤两侧的倾斜成坡部分
堤垸【拼音】:dī yuàn【词语解释】:堤堰;圩垸。[dike-like building] 类似堤坝、用来防水的建筑物修复堤垸
堤埂【拼音】:dī gěng【词语解释】:用泥土筑成的较矮的堤。也叫“堤埂子”。如:这条堤埂很长,很宽。
戗堤【拼音】:qiāng dī【词语意思】:在正堤外面加帮的堤。其顶低于正堤顶,顶面叫戗台,也称马道。[shore up a dike] 抢救渗漏或加强堤坝时,于堤坡外面加帮的堤。其顶低于正堤顶,顶面叫“戗台”
魏堤【拼音】:wèi dī【词语意思】:指魏王堤。
糟堤【拼音】:zāo dī【词语解释】:积糟成堤。极言酒之多,沉湎之深。
签堤【拼音】:qiān dī【词语解释】: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
御堤【拼音】:yù dī【词语解释】:禁苑中的堤。
遥堤【拼音】:yáo dī【词语解释】:筑在缕堤以外,距河岸较远处用以防范特大洪水的堤。
石堤【拼音】:shí dī【词语解释】:亦作“石隄”。石筑的堤防。
苏堤【拼音】:sū dī【词语解释】:见“苏公堤”。
海堤【拼音】:hǎi dī
江堤【拼音】:jiāng dī
沙堤【拼音】:shā dī
断堤【拼音】:duàn dī【词语意思】:倒塌的堤岸。
木堤【拼音】:mù dī【词语解释】:木岸。
月堤【拼音】:yuè dī【词语解释】:亦作“月隄”。1.呈半月形的堤防。在险要或单薄的堤段,于堤内或堤外加筑形如半月之堤,以备万一。2.指月光下的堤防。
雪堤【拼音】:xuě dī【词语意思】:雪的小丘或雪坡。[snowbank] 雪的小丘或雪坡
金堤【拼音】:jīn dī【词语意思】:亦作“金隄”。1.坚固的堤堰。后作为堤堰的美称。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3.堤名。指今 四川 灌县 都江堰 一带 岷江 的江堤。
楚堤【拼音】:chǔ dī【词语解释】:指汉水堤岸。
云堤【拼音】:yún dī【词语解释】:观测到的在远处具有明显界线的云块,它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地平天空,但范围不超过头顶。[cloud bank] 观测到的在远处具有明显界线的云块,它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地平天空,但范围不超过头顶
堤埽【拼音】:dī sào【词语解释】:堤和埽。亦泛指堤坝。
堤堤【拼音】:dī dī【词语解释】:鸟群飞貌。
堤岸【拼音】: dī àn【解释】: 堤。
堤围【拼音】: dīwéi【解释】: 堤。
堤遏【拼音】:dī è【词语解释】:堤防﹐堤岸。
路堤【拼音】: lùdī【解释】: 在低地上修筑的高于原地面的路基。
堤阏【拼音】:dī è【词语解释】:堤坝上壅水的闸板。
堤繇【拼音】:dī yáo【词语解释】:古代修筑堤坝的徭役。
堤障【拼音】:dī zhàng【词语解释】:堤。
后堤【拼音】:hòu dī【词语解释】:全口托牙之后延部分,能使托牙与组织之间完全封闭。[postdam] 全口托牙之后延部分,能使托牙与组织之间完全封闭
缕堤【拼音】:lǚ dī【词语解释】:临河处所筑的小堤。因连绵不断,形如丝缕,故名“缕堤”。缕堤堤身低薄,仅可防御寻常洪水,在特大洪水时不免漫溢。
防堤【拼音】: fáng dī【解释】:1.提防﹐防范。【首字母】:F【字母简称】:FD
子堤【拼音】: zǐdī【解释】: 见〖子捻〗。
大堤【拼音】: dà dī【解释】:1.堤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2.乐府曲名。【首字母】:D【字母简称】:DD
堤火【拼音】:dī huǒ【词语解释】:防火。
堤水【拼音】:dī shuǐ【词语解释】:古代传说中的水名。
堤坝【拼音】: dībà【解释】: 堤和坝的总称,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
堤梁【拼音】:dī liáng【词语解释】:堤防与桥梁。
堤堰【拼音】:dī yàn【词语解释】:横拦于河中以利于航行、灌溉或发电的堤坝。
堤塍【拼音】:dī chéng【词语解释】:堤坝和田界。
堤塘【拼音】:dī táng【词语解释】:堤岸。
堤塞【拼音】:dī sāi【词语解释】:筑堤阻塞(水流)。
堤备【拼音】:dī bèi【词语解释】:防备。
堤夫【拼音】:dī fū【词语解释】:修筑或管理堤坝的民夫。
堤封【拼音】:dī fēng【词语解释】:都凡;通共。详“提封”。
堤山【拼音】:dī shān【词语解释】: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堤防【拼音】: dīfáng【解释】: 堤:培修~。
堤捍【拼音】:dī hàn【词语解释】:堤岸。
堤工【拼音】:dī gōng【词语解释】:1.堤防工程。 2.修筑堤坝的工人。
被堤【拼音】: bèi dī【解释】:1.草盛貌。【首字母】:B【字母简称】:BD
堤川【拼音】:dī chuān【词语解释】:堤防河川。
苏公堤【拼音】:sū gōng dī【词语解释】:1.亦称“苏堤”。亦称“苏堤”。 2.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佑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3.在广东省惠州市西湖(旧称丰湖)中。宋绍圣年间,苏轼知惠州时,买丰湖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天然堤【拼音】: tiān rán dī【解释】: 在河流两岸天然形成的微见高起的长堤。由于洪水溢出河槽后,泥沙首先在岸边沉积,逐渐形成天然堤。
防波堤【拼音】: fánɡ bō dī【解释】: 海港、大湖泊或水库中为了防止波浪冲击停泊的船只等而修建的建筑物,多用沙、石等材料筑成。
魏王堤【拼音】:wèi wáng dī【词语意思】:唐时名胜之一。洛水流入洛阳城内,过皇城端门,经尚善﹑旌善两坊之北,南溢为池,贞观中赐魏王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名魏王堤。
白公堤【拼音】:bái gōng dī【词语解释】:1.堤名。即白沙堤。相传为唐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筑。 2.堤名。故址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下。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筑。参阅《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堤堰》。
大堤曲【拼音】: dà dī qǔ【解释】:1.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梁简文帝《雍州曲》有以《大堤》为题的﹐为唐《大堤曲》﹑《大堤行》所本。【首字母】:D【字母简称】:DDQ
隋堤柳【拼音】:suí dī liǔ【词语解释】: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所植的柳树。唐罗隐有《隋堤柳》诗。
救生堤【拼音】:jiù shēng dī【词语意思】:挡水防患,保护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堤坝。
坡公堤【拼音】:pō gōng dī【词语解释】:宋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在西湖筑的长堤,人称坡公堤。今称苏堤。
白铜堤【拼音】:bái tóng dī【词语解释】:古代襄阳境内汉水堤名。
不堤防【拼音】:bù dī fáng词典解释:犹言不料。
白沙堤【拼音】:bái shā dī【词语解释】:堤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断桥与孤山之间。也称断桥堤。相传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筑﹐故又称白公堤﹑白堤。[Baisha Dyke]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绿杨荫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防护堤【拼音】:fáng hù dī【词语解释】:为防止水流泛滥成灾而修筑的护堤。[protecting embankment] 为防止水流泛滥成灾而修筑的护堤
无堤之舆【拼音】:wú dī zhī yú词典解释:谓天子富贵无限。
梁苑隋堤【拼音】:liáng yuàn suí dī【词语解释】: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与隋炀帝开运河所筑的大堤。后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
板渚隋堤【拼音】: bǎn zhǔ suí dī【解释】:1.指板渚津和隋堤柳,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首字母】:B【字母简称】:BZSD
花园口决堤事件【拼音】: huā yuán kǒu jué dī shì jiàn【解释】: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开封,逼近郑州,蒋介石不顾人民安危,下令炸毁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利用洪水阻止日军南进。结果日军仍迂回前进,进攻武汉。而黄河在花园口改道南流,淹没豫皖苏平原44个县,致89万人死亡,1,250万人流离失所,使这地区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