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组词:北海、北海、渤海、渤海湾、沧海、出海、辞海、大海、大海捞针、地中海、东海、公海、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边、海滨、海潮、海岛、海堤
北海běi hǎi (1).古代泛指北方最远僻之地。《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杨倞 注:“海谓荒晦絶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北史·突厥传》:“自 轩辕 以来, 獯粥 多为边患。今远穷北海,皆为臣妾,此之盛事,振古未闻。”(2). 秦 汉 时对某些大泽的泛称。(1)指今 里海 。《史记·大宛列传》:“ 奄蔡 ……临大泽,无崖,盖乃 北海 云。”(2)指今 贝加尔湖 。《汉书·苏武传》:“乃徒 武 北海 无人处。” 清 顾炎武 《千官》诗:“千官白服皆臣子,孰似 苏生 北海 边。”(3).指 渤海 。《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非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之类也。” 焦循 正义引 阎若璩 《四书释地》:“ 齐 南有 太山 ,北有 渤海 ……皆取 齐 境内之地设譬耳。”《庄子·秋水》:“﹝ 河伯 ﹞顺流而东行,至于 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4).郡名。 汉景帝 中元 二年置。治所 营陵 (今 山东省 昌乐县 东南)。 东汉 改为 北海国 ,移治 剧 (今 寿光县 东南)。 光武 侄 兴 曾封为 北海王 ,故称 北海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傅毅 之誄 北海 ,云‘白日幽光,雰雾杳冥’。” 汉 末 孔融 任 北海 相,人称 孔北海 ,亦称 北海 。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仰开樽 北海 高情,幸追欢 西园 名俊。” 清 姚鼐 《清苑望郎山有怀朱克斋》诗:“欲将 北海 同樽酒,遶尽 西山 到 卫州 。”参见“ 北海尊 ”。又 唐 书法家 李邕 官 北海 太守,人称 李北海 。 唐 杜甫 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康有为 《庐山谣》:“ 诚悬 北海 残碑在,古佛露坐似惭居尊无寸功。”(5).古代帝王宫苑。在 北京市 西城区 故宫 和 景山 的西北。即今之 北海公园 。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一晃儿过了新年,正月初五下午一点,在 北海 举行化装滑冰比赛。” 冰心 《冬儿姑娘》:“太太,您比在 北海 养病,我陪着你的时候,气色好多了,脸上也显著丰满!”(6).复姓。 春秋 吴 大夫有 北海子高 。见《通志·氏族三》。
渤海bó hǎi (1).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 、 冀 、 鲁 、 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 ,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临 渤海 。” 唐 骆宾王 《浮查》诗:“ 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渤海湾bó hǎi wān 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向西深入陆地,东以滦河口至黄河口连线为界。黄河、海河等注入,海底平缓。水深一般不到20米。沿岸有冰期。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沿海有大盐场。西岸有天津港。
沧海cāng hǎi (1).大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 宋 苏轼 《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 明 林鸿 《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2).我国古代对 东海 的别称。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 沧海 。”《初学记》卷六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东海 之别有 渤澥 ,故 东海 共称 渤海 ,又通谓之 沧海 。”参见“ 东海 ”。(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 沧海 也。”
出海chū hǎi 解释:出海 chūhǎi(1) [go to sea]∶船只离开停泊地点驶往海上 出海捕鲸 (2) [be out]∶到海上活动、工作 当他们出海三天之后,天气转晴了 引用解释 1.驾驶或乘坐船只到海上去。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九日之中,荡小舟不算外,泛大船出海,已有三次。”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自己手里穷,每年春季要向鱼行老板借钱补网,才能出海。” 张天民 《荒岛》:“他在县里跟县委、县政府、县科委、文教局都没有联系,是自己搭便船出海的。” 2. 福建 地方驱除瘟疫的风俗。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山海》:“出海,驱遣瘟疫也。 福州 俗:每年五六月中,各社醵钱,扎竹为船,糊以五色綾纸,内设神座及仪从供具等,皆綾纸为之,工巧相尚,有费数十緡者,雇人舁之,鸣螺挝鼓,肩各庙神像前导至海边焚化……惟 厦门 人别造真船,其中诸物,无一贋者,并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没。”
辞海cí hǎi 解释 大型词典。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1958年重新修订,197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1989年再次修订出版。词目包括一般词语和百科词语两部分,共十二万余条,一千五百八十八万字。除三卷本外,另有缩印本一卷以及按学科分类编排的二十六个分册。
大海dà hǎi 解释:大海 dàhǎi[open sea] 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引用解释 1.广阔的海洋。 2.指大的容器。《红楼梦》第二六回:“ 薛蟠 执壶, 寳玉 把盏,斟了两大海。”《红楼梦》第二八回:“这么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个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
大海捞针dà hǎi lāo zhēn 解释:大海捞针 dàhǎi-lāozhēn[fish for a needle in the ocean;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从大海里将针捞起来,形容极难办到或找到 要打听前任巡检太父家眷的下落,那真是大海捞针一般,问了半天,没有人知道。——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引用解释 比喻无从寻觅。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揽祸似乾柴引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钱庄上的人吃一大惊,连忙到会审公堂去控告,又出了赏格,上了新闻纸告白,想去捉他;这却是大海捞针似的,那里捉得他着。”
地中海dì zhōng hǎi 解释:地中海 Dìzhōng Hǎi[the Mediterranean sea;Mare Nostrum] 世界最大的陆间海。处于欧、亚、非之间
东海dōng hǎi 解释:东海 Dōng Hǎi(1) [The East China Sea]∶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 [sea in the east]∶泛指东方的大海 引用解释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公海gōng hǎi 解释:公海 gōnghǎi[open sea;high seas] 不受任何国家权力支配各国共同使用的海域 引用解释 指沿海国管辖范围(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广大海域。有些发展中国家主张以“国际海域”(即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代替“公海”这一名称。公海(或国际海域)及其资源原则上应当为世界各国所共有,应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由各国共同管理、合理使用。
海岸hǎi àn 解释:海岸 hǎi’àn[seacoast;coast;beach;shore;seashore] 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 海岸炮台 引用解释 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从郡至 倭 ,循海岸水行。” 唐 姚合 《赠王尊师》诗:“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瑯琊秦碑》:“石壁俯临海岸,高数十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当她和 余永泽 沿着海岸踏着月光一同慢慢地走回村庄的时候, 余永泽 又轻声对她说:‘ 林 ,你就留在这村子里不要走了吧。’”
海岸线hǎi àn xiàn 解释:海岸线 hǎi’ànxiàn(1) [coastline] (2) 陆地和水域(尤指海或洋)之间形成的界限线 (3) 指从海岸交界线向陆地和海面延伸一定范围的水面和地面
海拔hǎi bá 解释:海拔 hǎibá(1) [elevation;height above sea level]∶超出海平面的高度 (2) [altitude]∶以平均海水面做标准的高度 引用解释 陆地或山岳高出平均海面的高度。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这儿属于亚热带,但又坐落在 云贵高原 上,正当着 喜马拉雅山 的 横断山脉 ,海拔相当高。” 徐迟 《黄山记》二:“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一八六○公尺的 莲花峰 。”
海报hǎi bào 解释:海报 hǎibào[bill;playbill;poster] 张贴起来或用其它办法分发出去的广告 引用解释 预告戏剧、电影等文艺演出或体育等活动的招贴。
海边hǎi biān 引用解释 1.海的边沿一带。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 氏海边逢素女, 越王 潭上见青牛。”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凫》:“﹝鳧﹞常在海边沙上食砂石,皆消烂,惟食海蛤不消,随其粪出,用为药倍胜者也。” 2.指海疆。《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海滨hǎi bīn 解释:海滨 hǎibīn(1) [seashore;seaside]∶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疗养院 (2) [beach]∶渐渐斜下的洋岸、海岸,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长草木),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 引用解释 近海之处;海边。《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 疏:“海畔逈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虎伏避故尘,渔歌游海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适有鱷鱼为害,国王不能制,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 韩昌黎 文读而焚之,鱷鱼遂遁去。”
海潮hǎi cháo 解释:海潮 hǎicháo[tide] 海水有规律涨落的自然现象 引用解释 海洋潮汐。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海潮迎舰,江萍送王。” 宋 叶适 《上陈提举》:“金铁所藏,山脉有夷伤之患;鱼盐通馈,仰海潮枯竭之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且地在三岔河,海潮上溢,可以灌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超然瑯琊二台》:“又臺下入海十餘里,復有一碑,每海潮退时,乃可见。”
海岛hǎi dǎo 解释:海岛 hǎidǎo[island (in the sea)] 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 引用解释 亦作“ 海隝 ”。 海洋中的陆地。《史记·田儋列传》:“臣恐惧,不敢奉詔,请为庶人,守海岛中。”《汉书·田儋传》作“守海隝中”。《明史·方国珍传》:“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那两件里……一件装着几根海岛边生的乌皮海藻。”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
海堤hǎi dī 解释:海堤 hǎidī[seawall] 防海水入侵的堤 首页上一页23456下一页尾页
海怎么读
海 hǎi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