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范文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确定积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2×3=12×3 =

23×20=23×20 =

30×40=30×40 =

150×3=150×3 =

 

笔算

24×12=24×12 =
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新课讲授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145×12=145×12 =

 

探究算法

让学生尝试估算145×12145×12的结果。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

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150×10=1500150×10 = 1500

把145看作140,12看作10,140×10=1400140×10 = 1400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计算145×12145×12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计算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竖式计算过程,并讲解计算思路。

教师结合学生的展示,进行详细讲解: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2去乘三位数145,2×145=2902×145 = 290,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1去乘三位数145,1×145=1451×145 = 145,这里的1表示1个十,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90+1450=1740290 + 1450 = 1740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位对齐,以及每次相乘的积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解决问题: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买3套。其中一种每套125元,另一种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让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八第1、2、3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难点:正确处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一共有12个班,平均每个班有35名同学,每张门票145元,这次参观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45×35×12145×35×12

先计算145×35145×35,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145×35145×35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5×35145×35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把35拆分成30+530 + 5145×35=145×(30+5)=145×30+145×5=4350+725=5075145×35 = 145×(30 + 5)=145×30 + 145×5 = 4350 + 725 = 5075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

 

请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上台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的板演,详细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三位数145,5×145=7255×145 = 725,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3去乘三位数145,3×145=4353×145 = 435,这里的3表示3个十,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725+4350=5075725 + 4350 = 5075

 

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

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课件出示:208×35=208×35 = 160×30=160×30 =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208×35208×35,强调因数中间有0时,也要依次相乘,不能漏乘。

针对160×30160×30,讲解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竖式计算练习题,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提高练习

解决问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125千米/时,用了1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如果回来时只用了15小时,回来时的速度是多少?

 

拓展练习

已知A×B=480A×B = 480,如果A扩大3倍,B不变,则积是多少?如果A不变,B缩小5倍,则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要点。

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的疑问。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练习册相关习题。

实践作业:调查生活中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运算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特别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定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

23×3=23×3 =

40×20=40×20 =

130×2=130×2 =

300×4=300×4 =

 

笔算

45×12=45×12 =

请学生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呈现例题

课件出示:某小区为改善环境,要购买树苗,每棵树苗168元,准备买32棵,一共需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68×32168×32

 

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168×32168×32的结果。

学生可能把168看作170,32看作30,170×30=5100170×30 = 5100

 

笔算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168×32168×32

边板书边讲解:

先用32个位上的2去乘168,2×168=3362×168 = 336,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再用32十位上的3去乘168,3×168=5043×168 = 504,这里的3表示3个十,所以积504表示504个十,末位要与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336+5040=5376336 + 5040 = 5376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归纳算法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题目,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

数学诊所: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并改正。

134×23=268+2680=2948134×23 = 268 + 2680 = 2948(错误,十位上的2乘134得268个十,应该与十位对齐,正确结果是3082)

 

解决问题:学校要为多媒体教室配备新桌椅,一套桌椅185元,需要购买24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再次强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八第5、6、7题。

思考:如果一个因数的中间有两个0,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