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掌心化雪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掌心化雪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

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

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

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

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

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 她慌张地回答:“我不冷。

”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

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

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

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

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

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

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

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

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

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

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

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

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

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

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

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阅读理解题目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赏析“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句话的含义。

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她为什么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并给他们发奖品? 参考答案 答案:本文讲述了家境贫寒的她在冬天因没有暖和衣服而饱受寒冷,语文老师通过景物描写竞赛设奖的方式,巧妙地帮助她获得奖品度过寒冬,多年后她受老师影响,以同样温暖的方式去关爱福利院的孩子们的故事。

答案:环境描写。

作用:描绘出校园雪景的美丽,渲染了寒冷的氛围,为下文她因寒冷而引起老师关注做铺垫,同时也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单与凄凉。

答案:表面意思是雪在掌心会被体温融化成水;深层含义是老师用这种委婉的方式,告诉她,只要内心充满希望和温暖,再艰难的困境都能被克服,自卑和孤独会被爱与关怀化解。

答案:语文老师是一个善良、富有爱心、善解人意、教育方法独特的人。

从老师看到她穿得单薄,没有直接给予帮助,而是通过作文竞赛设奖的方式,既维护了她的自尊,又给予她实际的帮助,可以看出老师善解人意、教育有方;从老师对她作文的批注,能感受到老师的善良和爱心。

答案:因为当年语文老师用特别的方式帮助她,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尊重,这种温暖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她以同样的方式去关爱福利院的孩子们,是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让孩子们在得到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尊重,收获心灵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