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深”字描绘出草木丛生的荒芜之态,渲染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B. 颔联中“花溅泪”“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花和鸟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感时伤怀、怨恨别离的痛苦心情。
C.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指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烧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争;“连三月”说明战争持续时间之长。
D. 尾联刻画了诗人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形象,“白头搔更短”中的“白头”是诗人想象自己年老后的样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家书抵万金”这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悠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春望》 答案:D 解析:“白头搔更短”中的“白头”并非诗人想象自己年老后的样子,而是诗人因忧国忧民、思念亲人,愁苦不堪,使得头发变白且越搔越短。
这里直接描写诗人当时的状态,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虑,并非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所以 D 选项不正确。
答案:“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的情况下,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值万两黄金。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战乱时期,诗人对家书的珍视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二、《渔家傲·秋思》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边塞的秋天来了,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
大雁毫不留恋地向衡阳飞去。
随着军营中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各种边地的声音。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残照,一座孤城城门紧闭。
解析:描述画面时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如“塞下”“秋”“雁”“边声”“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注意适当添加修饰词使画面更生动。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多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通过“一杯浊酒”和“家万里”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燕然未勒”的典故,表明词人因尚未建立战功、无法还乡的矛盾心理;“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借悠悠的羌笛声、满地的寒霜,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通过“将军白发”“征夫泪”,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三、《饮酒(其五)》 答案:“悠然”形容诗人悠闲、闲适的样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时的自在、惬意,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在描绘画面、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真意”指的是诗人在田园生活中领悟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诗人在采菊赏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体会到了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乐趣,这种生活的真谛难以用言语表达。
它包含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摒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