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精馏塔的结构和操作流程。
掌握精馏塔性能测定方法,包括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计算。
研究回流比等操作条件对精馏塔分离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通过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使混合物得到分离的过程。
在精馏塔中,上升蒸汽与下降液体在塔板上进行传质传热,实现轻重组分的分离。
全塔效率反映了整个精馏塔的分离能力,单板效率则体现了某一块塔板的传质效果。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装置主要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回流罐等组成。
原料液由高位槽进入精馏塔,在再沸器中加热汽化,蒸汽上升至塔内,与下降液体进行传质传热。
塔顶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回流液返回塔顶,另一部分作为馏出液采出。
塔釜液一部分排出,一部分循环至再沸器。
四、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开启电源预热再沸器。
待塔内有一定蒸汽上升后,开启冷凝器冷却水。
调节进料流量、回流比等操作参数,稳定操作。
分别采集塔顶、塔釜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其组成。
改变回流比等条件,重复上述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序号 回流比 进料流量(L/h) 塔顶组成(mol%) 塔釜组成(mol%) 全塔效率(%) 单板效率(%) 1 2 5 95 5 70 65 2 3 5 97 3 75 70 根据实验数据,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
回流比增大,塔顶产品纯度提高,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也有所增加。
进料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分离效果影响较小,但过大的进料流量会导致塔内气液负荷过大,影响传质传热效果。
七、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对精馏塔的操作和数据测定,深入了解了精馏塔的性能和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合理控制回流比等操作参数,有助于提高精馏塔的分离效率。
精馏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熟悉精馏塔的开车、停车及正常操作过程。
测定不同回流比下精馏塔的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
分析精馏塔内传质传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精馏过程基于气液平衡原理,通过塔内各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接触,实现物质和热量的传递。
温度分布反映了塔内的热状况,浓度分布则直接体现了分离效果。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同实验一。
四、实验步骤 按操作规程启动精馏塔,稳定操作。
在不同回流比下,沿塔高每隔一定距离测量温度。
同时采集不同塔板上的液体样品,分析其组成。
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温度分布曲线和浓度分布曲线。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回流比 塔板序号 温度(℃) 液相组成(mol%) 2 1 85 90 2 2 82 85 3 1 83 92 3 2 80 88 根据数据绘制温度分布曲线和浓度分布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温度沿塔高逐渐降低,这与精馏塔内轻组分向上富集、重组分向下富集的过程相符。
回流比增大,塔顶温度降低,塔底温度升高,浓度分布更加有利于分离。
塔内传质传热过程受回流比、气液流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七、结论 通过实验,清晰地观察到了精馏塔内的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规律,以及回流比对它们的影响。
这对于理解精馏塔的传质传热过程和优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精馏实验报告三 一、实验目的 研究进料热状况对精馏塔性能的影响。
确定精馏塔适宜的进料位置。
掌握精馏塔操作条件的优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进料热状况不同,进入精馏塔后对塔内气液平衡和传质传热过程产生不同影响。
适宜的进料位置能使精馏塔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同实验一。
四、实验步骤 分别以冷液进料、泡点进料、过热蒸汽进料等不同热状况进料。
每种进料方式下,调节操作参数使精馏塔稳定运行。
测量塔顶、塔釜产品组成和温度,计算全塔效率。
改变进料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比较分离效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进料热状况 进料位置 塔顶组成(mol%) 塔釜组成(mol%) 全塔效率(%) 冷液进料 5 块板 93 7 68 泡点进料 7 块板 95 5 72 过热蒸汽进料 3 块板 91 9 65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泡点进料时,精馏塔的分离效果较好,全塔效率较高。
进料位置对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合适的进料位置能减少塔内能量消耗,提高分离效率。
不同进料热状况改变了塔内气液流量和温度分布,进而影响传质传热过程。
七、结论 确定了进料热状况和进料位置对精馏塔性能的重要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原料性质选择合适的进料热状况和进料位置,以优化精馏塔操作。
精馏实验报告四 一、实验目的 验证精馏塔的物料衡算关系。
考察精馏塔在不同负荷下的操作稳定性。
分析精馏塔节能措施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 精馏塔遵循物料衡算原理,即进料量等于馏出液量与塔釜液量之和,且进料中某组分的含量等于馏出液和塔釜液中该组分含量之和。
操作稳定性与塔内气液负荷有关,节能措施可通过优化操作参数等实现。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同实验一。
四、实验步骤 在不同进料流量下,稳定精馏塔操作。
准确测量进料、馏出液和塔釜液的流量及组成。
计算物料衡算偏差,分析操作稳定性。
尝试改变回流比、加热功率等参数,探讨节能可能性。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进料流量(L/h) 馏出液流量(L/h) 塔釜液流量(L/h) 物料衡算偏差(%) 操作稳定性评价 4 1 3 2 良好 6 1.5 4.5 3 稳定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基本符合物料衡算关系,物料衡算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精馏塔在一定负荷范围内操作稳定,但过高或过低的负荷会影响操作稳定性。
通过适当降低回流比和优化加热功率,可以在保证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
七、结论 验证了精馏塔的物料衡算关系,明确了其操作稳定性范围,并探索了可行的节能措施。
这为精馏塔的实际运行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精馏实验报告五 一、实验目的 对比不同填料精馏塔的分离性能。
研究填料特性对精馏塔传质效率的影响。
为精馏塔填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 不同填料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空隙率等特性,这些特性影响塔内气液接触面积和传质效果,从而决定精馏塔的分离性能。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实验装置包括两个装有不同填料的精馏塔,其他设备与实验一相同。
分别对两个精馏塔进行操作,测量相关数据。
四、实验步骤 依次启动两个精馏塔,设定相同的操作参数。
稳定操作后,采集塔顶、塔釜样品,分析组成。
计算不同填料精馏塔的全塔效率和传质系数。
改变操作条件,重复上述步骤,比较分离性能。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填料类型 全塔效率(%) 传质系数(m/s) 塔顶组成(mol%) 塔釜组成(mol%) 金属丝网填料 75 0.05 96 4 陶瓷填料 68 0.03 94 6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金属丝网填料精馏塔的全塔效率和传质系数高于陶瓷填料精馏塔,分离性能更好。
填料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率等特性对传质效率有显著影响,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合适的填料有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操作条件的变化对不同填料精馏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七、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明确了不同填料精馏塔的分离性能差异及填料特性对传质效率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精馏塔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