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原文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我心本遗世,对此更忘忧。
寄言息夫子,岁晏聊相从。
翻译 寻觅幽静胜境并无既定的日期,趁着一时兴起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青色的山崖渺茫难以攀登,不知不觉间白日忽然将要西晚。
还没走遍三四座山峦,一路上已经转过了千万道弯。
寂静之中听到猿猴的啼叫声,让人发愁,一路走来只见云雾渐渐消散。
高大的松树迎来美好的明月,空旷的山谷最适宜清爽的秋天。
溪水深处古老的积雪依然留存,山岩断裂处有寒泉潺潺流淌。
峰峦秀丽地挺立在天空之中,登高远眺美景看也看不尽。
我本来就有远离尘世的想法,面对这样的美景更让我忘却忧愁。
我想寄语高凤和元丹丘两位夫子,年终时我愿意来与你们相伴。
鉴赏 整体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在石门山中寻访高凤和元丹丘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清幽壮丽的山水画卷。
全诗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将沿途的山川景色与自己的心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写景特色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极为精彩。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开篇便勾勒出登山途中的艰难险阻与时间的悄然流逝,给人一种紧迫感。
接着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通过数量上的强烈对比,突出了山路的曲折蜿蜒,也暗示了诗人探寻幽境的执着。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以猿猴的哀啼增添了山林的寂寥哀愁,以云朵的消散展现出视野的逐渐开阔。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描绘出明月照松、空谷清幽的画面, “来” 字赋予明月动态之感,仿佛明月是应景而来,与高松、空谷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秋夜图。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则进一步刻画了山间的清幽,幽深的溪水中留存着古老的积雪,岩石断裂处寒泉流淌,给人以清冷之感。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峰峦秀丽挺拔于天空之中,美景无穷无尽,尽显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情感表达 在写景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
“我心本遗世,对此更忘忧” ,直接抒发了自己原本就有超脱尘世的心境,面对眼前这般美景,更是忘却了一切忧愁烦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深陶醉与热爱。
结尾 “寄言息夫子,岁晏聊相从” ,诗人向友人传达心意,希望年终时能前来与他们相伴,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对这种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展现了石门山的奇丽风光,又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是李白诗歌中描绘自然与心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