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兰》赏析 《二月兰》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对二月兰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情感世界。
以下从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主题思想 对生命的礼赞:文章以二月兰为切入点,描绘了二月兰不择地势、蓬勃生长的景象。
它们“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
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令人震撼。
作者借二月兰旺盛的生命力,歌颂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表达了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和礼赞。
对人生的思考:在欣赏二月兰盛开美景的同时,作者联想到人生的起伏。
二月兰的绽放与凋零如同人生的顺境与逆境,花开花落,周而复始。
作者经历过诸多人生苦难,在文中通过二月兰传达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即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要像二月兰一样,顺应自然,泰然处之。
对亲情、友情的怀念:文中穿插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回忆。
在二月兰盛开的季节里,作者思念着已经离世的妻子、母亲和一些老友。
二月兰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象征着那些曾经陪伴在他身边的人。
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逝去亲人、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体现了人性中至真至纯的情感。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作者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情感体验寄托于二月兰这一具体事物上。
通过对二月兰生长特点、开花景象的描写,赋予二月兰深刻的象征意义,从而委婉而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对比衬托: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
例如,将二月兰的平凡普通与其他名贵花卉相对比,突出了二月兰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同时,以周围环境的变化衬托二月兰的始终如一,无论世事变迁,它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开花,进一步凸显了二月兰坚韧不拔的精神。
情景交融:作者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二月兰的描写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在描写二月兰盛开的美景时,作者流露出喜悦、陶醉之情;而当联想到亲人、友人的离去时,眼前的二月兰又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景随情变,情因景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语言特色 质朴平实:季羡林先生的语言风格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他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出二月兰的形态、颜色和生长状态,如“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
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读来亲切自然,仿佛二月兰就在眼前。
生动形象:尽管语言质朴,但作者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二月兰跃然纸上。
例如,“它们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二月兰盛开时的壮观景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富有韵律:文章在语言表达上还富有韵律美。
作者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节奏和声调的和谐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风乍起,一片蓝汪汪的荡漾在我的眼底,绿肥红瘦。
然而,我却衷心赞美这样的绿肥红瘦”,长短句结合,节奏明快,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总之,《二月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
季羡林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哲理的画卷,让人们在欣赏二月兰美丽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