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知识大全 诗歌文学内容页

《爱莲说》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朝代)哲学家。

“说”是一种 的文体。

答案:周敦颐;北宋;古代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二、字词解释 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 世人甚爱牡丹 甚: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 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 妖:______ 中通外直 通:______ 不蔓不枝 蔓:______ 枝:______ 香远益清 益:______ 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 植: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 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 宜乎众矣 宜:______ 答案: 多 只 很,非常 沾染(污秽) 洗;艳丽 贯通 生藤蔓;生枝茎 更加 耸立的样子;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少 应当 三、句子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四、阅读理解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文中莲花具有哪些品质?作者借莲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花。

用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作对比,突出莲花的君子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对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追求。

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等品质。

作者借莲花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正直质朴、不慕名利的高尚志向。

这句话照应前文“世人甚爱牡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用“宜乎众矣”强调了喜爱牡丹的人很多,讽刺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